张家礼教授讲座——学用《金匮》方临床治验体会
一、抓主症,审病机
(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方面——辨治面瘫案)
1.小续命汤案
1972年,余在成都中医学院附院(四道街)门诊,一小伙子携一女青年求治。男曰:“我们刚从西昌乘火车到成都,途中因开窗受风,她病了,我则平安无事。”视其女口向左边歪斜,自述恶风寒,无汗,头痛,望其舌苔白滑,舌质淡胖,切脉弦而缓。断为阳气不足,风寒中经之面瘫,用温经复阳,扶正祛风散寒法。
处方: 桂枝12g制附片15g(先煎) 川芎12g 麻黄12g 党参15g 白芍12g 防风12g 杏仁12g 黄芩10g 木防己12g 炙甘草3g。
2剂。此方乃《金匮要略》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之化裁。三天后复诊谓面瘫痊愈。
2.甘麦大枣汤案
1985年9月,余在四川广安县中医院带习,诊治一患儿(4岁)。其母代诉:半月以来,小儿或哭或笑之际,口与双眼均向右歪斜,平时则面容端正无异样,曾服中药未效。望患儿面淡白少华,舌苔薄白尚有津,舌质淡红、舌体胖,诊脉弦而缓。乃断为面瘫(阵发性),属《金匮》“风中于络”(阳明少阳)并兼心脾两虚,治当祛风活络、补益心脾、条畅枢机。
处方:僵蚕6g 全蝎6g 蜈蚣2条 炙甘草3g 浮小麦10g 大枣6g 泡参6g 黄芩6g 法夏6g 2剂。
三天后患儿之母笑逐颜开,谓药后患儿哭笑时口眼再不歪斜,求方巩固,余曰:“效不更方”,嘱原方复进两剂。
二.既识病,又辨证
广安县某女教师,年近50。自述患高血压病已10余年,舒张压13.3kpa(100mmHg),曾服用不少如天麻、龙胆草、夏枯草、菊花之类的清热平肝药,效亦不佳,乃求治于余。症见头晕闷重且目眩,舌苔水滑,舌体大而胖嫩,切脉弦而缓。忆及《金匮》云:“心下有支
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遂重用泽泻60g
白术30g以利水健脾,合二陈汤温化痰饮。药后2剂,复诊时患者欣然谓曰:“服药多年,从未感到如此头目清爽”。
2.泽泻汤加味感冒后耳鸣耳聋案
苏某,女,70岁,1999年3月12日初诊。
主诉:左耳鸣2月,耳聋加重1周,伴胸闷,耳门按痛,耳内阻塞感1天。
现病史:患者素有轻微耳鸣,于1周前感冒后,发现左耳鸣明显加重,并见耳聋。经服夏桑菊冲剂、抗生素后,感冒症状虽有缓解,但仍左耳鸣如蝉,耳聋。且伴胸闷,耳门按痛,耳内阻塞感。微有咳嗽、鼻塞,头部闷重。舌淡边尖有瘀点,苔白滑,脉细弦。查体可见耳鼓膜轻度充血,鼻粘膜充血,下鼻甲肿大,有粘鼻涕。
诊断:耳鸣、耳聋(风寒未尽,水饮闭窍)
治则:温阳化饮,行气开窍
方药:泽泻汤加味 泽泻30g 白术40g 石菖蒲15g 辛荑12g 柴胡12g 川芎12g 蜂房20g 云苓30g 丹参30g 响铃草30g
经过:服上方2剂后,患者顿觉耳鸣、耳聋已去大半。效不更方,原方再进2剂后收功。末用调补肝肾之品而痊愈。
三.明辨虚实
阿肌苏丸1.麻杏甘石汤加味案
1985年10月,四川广安县中医院何院长介绍一男孩,11岁,患遗尿5年,曾投六味地黄汤、缩泉丸之类无效。余诊其脉象洪数有力,望其舌质红、苔薄白乏津,患者又兼纳呆食少,思饮凉水,小便黄,时有咳嗽稠痰。四诊合参,断为郁热在肺,兼胃肾阴虚,乃用清肺热,滋胃肾,开上固下法,以麻杏甘石汤加味治之。
处方: 麻黄6g 杏仁6g 生石膏20g 生甘草3g 北沙参15g 生谷芽20g 石斛10g 生地15g 玄参10g。嘱服2剂。
复诊时,患者母亲说:“服药后,白天解小便次数明显增多,计约10次,晚上仅解2次,已不尿床了”。嘱再进原方巩固之
2.知柏地黄汤加味案
1985年9月,余在四川广安县中医院诊治一女生(13岁),因自感羞涩,其母代诉谓每天夜间遗尿已达6年,曾到成都某医院用针灸一月,效果不显,又多次服用中西药物,耗费300多元,遗尿依然如故。余审其脉象,细弦而数,尺部更为明显,望其舌,质红而绛,苔薄黄少津,脉证合参,当为肾阴不足、热扰膀胱、摄纳失职所致,乃以知柏地黄汤加味治之。
药用:知母10g 黄柏12g 生地20g 山茱萸12g 山药20g 茯苓12g 泽泻12g 丹皮12g 女贞子15g 旱莲草30g 益智仁20g
桑螵蛸20g
患者服完四剂后,竟不遗尿,复诊时,即处知柏地黄丸两瓶以巩固之。
四.通补兼施
猪苓汤加味治慢性前列腺炎案
胡某,男,39岁,四川省农科中心实验室副研究员。1984年9月,因副睾疼痛到某省级医院泌尿科就诊,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曾用中药制剂“东风五号”肌注2个月,化验前列腺液白细胞(++)、红细胞(++),含有金黄葡萄球菌,对各种抗菌素皆不敏感。1985年5月,曾到某院诊治,投以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效仍不显。7月1日,至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求治于余。症见尿急尿频尿痛,黄如茶,睾丸及右副睾隐痛,腰酸,舌苔黄腻,舌质红,舌体瘦小,脉细弦而数。
诊断为血淋,为下焦湿热伤阴,拟滋阴清热,解毒通淋,佐以利气止痛,猪苓汤加味:
猪苓12g 阿胶12g(烊化兑服) 泽泻12g 滑石15g 蒲公英20g 鱼腥草30g 赤芍20g 茯苓12g 黄柏15g 橘核12g
荔枝核12g 生甘草3g。
服药6剂,症状大减,持续服药30剂,复查前列腺液、小便常规均正常。患者大悦,曾赠锦旗致谢。
五.不可拘于“药理研究”小青龙汤降压平喘案
单味麻黄中的麻黄碱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作用类似肾上腺素,但较弱而持久,反复使用,可产生快速耐受性。故患高血压病或心脏病患者,禁忌用麻黄(参姜春华《经方应用与研究》)。1976年冬,余在全国中医研究班进修,曾观察治一60余岁男性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症见恶寒发热,流清涕不止而鼻塞,头痛身痛,喘咳气促(兼肺气肿),吐大量清痰,苔白滑质偏淡,脉象浮紧而弦数。血压:舒张压14kpa(105mmHg)。
诊断为支饮咳喘,外寒内饮所致也,故应解表化饮,书小青龙汤原方一剂,其中麻黄12g。
次日查房,测舒张压12.7kpa(95mmHg),诸症大减。日本汉医将小青龙汤用于急性肾炎初期,症见浮肿,血压偏高……(《日本汉方医学精华》)。总之,小青龙汤用之得当亦可降压,麻黄用于复方若对证并不升压。
六.舍脉从症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治痛痹案
1992年,余在成都中医学院抚琴门诊部曾治某男(35岁)患痛痹,自述肘膝及四肢关节冷痛,但切其脉却洪数有力,观其舌苔黄厚而质甚红,问其喜恶则酷嗜辛辣厚味,乃舍脉舍舌从症,断为阳虚寒湿痹阻经脉之痛痹,投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原方6剂而痊愈。余思之再三,该患者舌苔虽黄厚但仍有津液,舌质红嫩,以及脉数,皆”真寒假热”之表象。
七.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大柴胡汤治少阳阳明腹痛(胰腺炎)案
陈某,女,47岁。1987年7月4日晚9时发病,病前因食少许卤肉、西瓜,当风受凉,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胀,急送某院。呕吐物有红血球(+++),疑为”胃出血”,乃转送他院住院。查血清淀粉酶超过500单位,白细胞总数超过1万,确诊为“水肿型胰腺炎”并兼有“腹膜炎”,且正向坏死型胰腺炎转化。准备手术,胃肠减压、输液输氧、抗菌消炎及导尿,但剧烈腹痛未能缓解,乃邀余会诊。
当时(7月6日晚6时)病员已呈半昏睡状态,两目紧闭,以手轻触中上腹部,即皱眉呼叫疼痛,腹肌紧张,腹胀如鼓,按压两胁及全腹部,反跳痛明显,面红赤,肌肤灼热(体温3
8.5℃),大便已三日未行,舌苔黄而厚腻,舌质红,切脉浮数弦滑有力。四诊合参,断为少阳阳明腹痛。病乃少阳邪热传入阳明之腑,食积成实,胆胃上逆,经腑郁塞所致,当用和解攻里法,泄里实而和少阳。
药用:柴胡12g 黄芩12g 法夏10g 枳实10g 酒军10g(后下) 银花20g 连翘12g 白芍12g 焦楂15g
因其热结腹胀,故去原方中生姜、大枣,再加银花、连翘清热透邪,焦楂消磨肉积。余亲自煎药,将药液用注射针管打入鼻饲管内200ml,三小时后,即闻患者肠鸣音,并矢气,再隔半小时,即排出燥尿五、六枚,继泻腐臭大便约200cc,腹痛腹胀顿减,并解黄赤小便,体温遂降,呻吟渐停,神志清醒。后以原方出入调理,配合输液,一周后痊愈出院。
八.桂枝汤加味治荨麻疹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