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故事(通⽤7篇)
杜甫的故事(通⽤7篇)
  杜甫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成者,他创作的诗歌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的顶峰。杜甫是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个伟⼤诗⼈之⼀。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杜甫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杜甫的故事篇1
  杜甫虽然出⽣在⼀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代,但⽆奈家道中落,⼀⽣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受尽屈辱。⼤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到残杯冷炙,蔬⾷不饱。杜甫36岁
那年,参加了⽞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宗,称“野⽆遗贤”,似乎天下的能⼈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来,⼼悬悬⽽去,受到了⽆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勃勃、理想远⼤,但造化弄⼈,年过⽽⽴却仍⽆⽴⾝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四处奔波。754年诗⼈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特⼤的⾬灾,⽶价飞涨,诗⼈在长安⽆法⽣活,只好把妻⼉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岁四⾏役!”可见诗⼈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时,就是因为得到同⾕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美,⽩头乱发垂过⽿。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暮⼭⾕⾥。中原⽆书归不得,⼿脚冻皴⽪⾁死。”⼿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的“橡栗”,是⼀种不好吃的苦栗⼦,在庄⼦“齐物论”⾥养猴⼦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的⽣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个多⽉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漂泊时,常常是⼀条光棍汉,⼀⼈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都好对付,何况⾃⼰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裘”,
⼿⾥有钱,⼼⾥不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都是⽼婆孩⼦⼀⼤帮。经常瓮中⽆⽶,灶头⽆烟。连饿死孩⼦的惨剧都发⽣过。
  杜甫的故事篇2
  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揽延⼈才⼀种⼿段。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寒门,下品⽆⼠族”的⽤⼈体制,让更多的社会低层才俊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当然,历史上也有⼏次科举考试⼗分荒唐,我们姑且称为零纪录的考试,⾄今仍然成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零录取率的考试。公元746年伟⼤的现实主义诗⼈杜甫初到长安求官,当时唐⽞宗正沉湎盛世的繁
华和温柔的富贵梦⾥,已经懒得亲⾃处理政事,把“外朝”交给李林甫,“内朝”交给⾼⼒⼠。第⼆年,即公元747年,杜甫等⼀⼤批当时杰出的才⼦参加⽞宗为选拔⼈才⽽设的“制举”考试。
  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当朝宰相,但却是个嫉贤妒能的⼩⼈,对于朝中百官才能和功业在⾃⼰之上⽽受到⽞宗宠信或者官位要超过⾃⼰的⼈,⼀定要想⽅设法的除去,像张九龄、严挺之、贺知章、李邕、李适之、房绾等⼀⼤批杰出⼈物都受到了李林甫的迫害甚⾄暗杀。他尤其嫉恨因为⽂学才能⽽得到封赏进官的⼠⼈,害怕朝外的贤⼠得以接触皇帝的机会,上书揭露他的本来⾯⽬,痛陈他的奸恶。
  所以这个“⼝有蜜,腹有剑”的宰相便千⽅百计的阻塞⾔路。结果参加“制举”考试的⼈,没有⼀个被录取,也就是说那次考试结果的录取率为零。为了掩盖⾃⼰的阴谋,对考试结果,他⾃⼰还向⽞宗上表祝贺:天下贤⼠都在为国报效⽽没有遗漏,这是多么的⼈尽其材,物尽其⽤啊!
  连尧舜明君都不能如此的明察秋毫吧!⽽更加可悲的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李隆基竟然默认了这样的考试结果。参加那次考试被受到愚弄的还有著名诗⼈⾼适和元结。在⼈类考试的历史上,零录取率的记录恐怕⾄今也没有谁能够打破的了。
  零岁考⽣录取的记录(不满⼀岁的考⽣)。⼀代奸⾂秦桧先后把持朝政⼗九年之久,他⾃⽴门户,收揽奸佞,排除异⼰,陷害忠良,架空宋⾼宗赵构,独掌朝纲,“由是中外⼤权尽归于桧,⾮桧亲党及昏庸谀佞者,则不得仕宦,忠正之⼠,多避⼭林间。”不但如此,在绍兴⼆⼗四年(1154)的⼀次科举考试中,秦桧还为其年龄不到⼀岁(只有九个⽉)的孙⼦秦埙谋夺状元
  他利⽤⼿中权⼒,任命其亲信御史中承魏师逊、权礼部侍郎兼直学⼠院汤思退、右正⾔郑仲熊、吏部郎中权太常少卿沈虚中、监察御史董德元、张⼠襄等⼈为考试官。这些考官对秦桧的意图⼼领神会,他们想借此机会来讨好秦桧,从⽽可以取得⾼官厚绿。于是,他们就窜同作弊,准备录取秦埙为状元。  后经⼈揭发,状元没有当成,但也⾼中榜眼(第⼆名),这对于那些穷数⼗年时间皓⾸穷经的举⼦们来说⽆疑是极⼤的讽刺,更有甚者,在这次科举考试中,由于秦桧的营私舞弊,其侄⼦秦焞、秦焴、姻亲沈兴杰、朋党周夤等⼈,都得到了进⼠的头衔,⽆怪乎“天下为之切齿”。
  零活着回家考⽣的考试。张献忠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七年(1644年)8⽉9⽇攻破成都,起义军号称六⼗万⼤军进⼊成都,很快控制了四川⼤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西国,改元⼤顺,后称帝,以成都为西京,8⽉16⽇登基王位,成为⼤顺第⼀任皇帝。
  这年秋,眼看着清朝军事节节胜利,⾃⼰的⼤顺政权摇摇欲坠,为了不给新正权留下⼈才,张献忠发诏举办“特科”,征集四川各地举⼈、贡⼠、监⽣、民间才俊、医⼘僧道、隐⼠应试,有不愿意参加考试的,就被“军法严催上路,不⾄者杀,⽐坐邻⾥教官”。到了成都后,他以⽅便管理为名,将所有考⽣集中在成都青⽺宫,⼀个不留,全部坑杀,⾃谓“⽆为后⼈有也”,制造了⼈类⽂明史上⼀次惨绝⼈寰的⼤屠杀。
  杜甫的故事篇3
  壬戌年到来的那个正⽉初⼀的清晨,对于瑶湾村来说是格外的喜庆,各种迎新辞旧的炮仗飞向落雪的天空绽放出⽐平时分外绚丽的颜⾊,炮仗的争相齐鸣将整个瑶湾村喜庆欢腾的序幕渐渐拉开。
  在瑶湾村靠后⼭的⼀户⼈家的⼤门“吱—”⼀声被打开,⼀个⼗五岁左右俊朗的⼩伙⼦从门⾥跳出来。
  他穿⼀⾝青⾊的新外套,脑袋上梳着漂亮端正的发髻。两只乌⿊的眼睛在瞅着⾃家门⼝贴着那幅对
孺子可教的故事
联。
  他⼀⾯看着对联,⼀⾯⼤声的朗读出来:“上联是:⼤地春风温我宅,下联是:座上嘉宾对酒歌,横批是:满院⽣辉。”
  他很得意的看着对联⼼理想,有⽓氛衬托才能体现出更好的意境。
  他⼜跳过去看看别家的春联,看了⼏家他跑了回来摇着脑袋⾃⾔⾃语的说:“还是我家的好,这可是我花了⼀天的时间摆弄出来的,等会让爹看看,说不定还会夸奖我的。”
  他美滋滋的想着,⼀奔⼀跳的进了院门。
  刚进院门,⼀声清脆的驴叫,吓了他⼀跳。
  “笨驴灰灰,⼤清早你叫什么叫。”他边笑着说边⾛向驴圈。
  那只灰⾊的驴⼦见到他格外的欢喜,摇头晃尾的向他撒欢。
  “噢!原来你还没有吃早餐呀!难怪你叫的那么欢。”说着他将铡好的草料放进⾷槽⾥,驴⼦看见有草吃了,便埋下头狼吞虎咽起来
  “慢点!灰灰,我还有新年礼物给你呢!”说完他从⼝袋⾥掏出⼀个红⾊的绒绣球把它扎在驴⼦的头上。
  “呵呵!灰灰你漂亮多了!”他看着驴⼦的样⼦笑着说。
  驴⼦还是低着头,打了个响⿐好象是回应他的戏谑。
  “⼦美,你⼲什么呢?”杜甫年少时候的故事
  他回过头⼀看是⽗亲,忙回答道:“爹,我喂驴呢!”
  “⼤过年的,你不吃饺⼦,喂驴⼲什么?”
  “饺⼦,好,我马上来”他有给驴⼦抓了⼏把草料放了进去,顺便摸摸驴⼦的头说:“灰灰,先吃点草吧!等会给你带点饺⼦让你尝尝。”说完跑进屋⾥。
  屋⾥,⽗亲座在⼋仙桌前,母亲正端来⼀盘热⽓腾腾的饺⼦。他看见饺⼦,便⾼兴的叫起来“娘,我先来⼀个!”
  “啪!”母亲打落他伸向盘⼦的⼿,说:“你忘了什么了吗?”
  “噢!对了先给爹吃。”
  “还有呢?”
  “嘿嘿!我记得呢!”他说完后,洗净⼿,来到⽗亲⾯前,跪下磕头,⼀⼝⽓磕了10个,⼜到母亲前磕了10个,站起⾝来摸摸微红的额头说:“祝⽗亲母亲新年⼤吉⼤利,还有…”
  母亲看着他可爱的样⼦,⼼疼的说:“好了,好了”
  ⽗亲也带着满意的笑容拿出⼀个红包说:“⼦美,来压岁钱!”
  “谢谢,爹”杜甫欢喜的拿过去,⼜瞅瞅母亲,问:“娘,你的呢?”
  “⼩机灵,你的头可值钱了。”说完笑着递给他⼀个红包。
  “来,⼀块吃饺⼦吧!”⽗亲招呼着。
  杜甫欢喜的跳上凳⼦,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吃完饺⼦后,⽗亲对杜甫说:“⼦美,你现在去后⼭云寺给你师⽗拜年吧!”
  杜甫⼀听师⽗,便来劲了。他使劲的点头说:“好的,好的马上去”
  母亲给他⼀个装⾷物的篮⼦和⼀个包裹后,交代着“上⼭后规矩点,⼀定要给你师⽗拜年,顺便邀请他来家做客,记住没?”
  “记住了,我⾛了。”说完⼀溜烟的出门了。杜甫年少时候的故事
  杜甫来到驴圈,解开驴⼦的缰绳,拉着驴⼦⾛出家门。
  他笑呵呵的摸着驴⼦的头,说:“灰灰,吃饱了吗?吃饱了就开⼯了,你是我的坐骑,新的⼀年你要载着我⼤展鸿图呀!”
  说完他翻⾝骑上驴背,驴⼦慢悠悠的⾛向后⼭。
  杜甫看着驴⼦⾛的很慢,⼼⾥⼜着快点见到师⽗,不由的开始埋怨驴⼦⾛的慢,他开始数落驴⼦。  “灰灰,⼈家都说你是天底下跑的最快的驴⼦,怎么今天你好象乌龟⼀样的⾛着。”
  驴⼦不理他,依旧⾛的很慢。
  杜甫见激将法不管⽤,便笑着说:“噢!原来你在⽣⽓我没给你吃饺⼦呀!来早就准备好了。”
  杜甫从篮⼦⾥掏出⼏个饺⼦喂到驴⼦的嘴⾥。
  驴⼦好不客⽓的嚼起来,吃完后⾛的⽐以前快了点。
  杜甫骑在驴背就郁闷着,⼼想这家伙还不满⾜,于是⼜喂驴⼦⼏个饺⼦,驴⼦吃完后⼜快了点,杜甫⼜喂它,驴⼦⼜快了点。连续⼏次,杜甫打开篮⼦⼀看,母亲给师⽗的两盘饺⼦只剩⼀盘了。⼼想不⾏,灰灰再吃就没有师⽗吃的了。
  他⼤声的驴⼦说:“灰灰,不能给你吃饺⼦,否则没有饺⼦师⽗会骂我的。”
  驴⼦沮丧的低着头慢慢的⾛着。
  杜甫⽐以前更郁闷,怎么办呢?他咬着指头想,对了,给灰灰酒喝,灰灰喝了酒就会跑的快,可是灰灰喝了给师⽗的酒师⽗怎么办?有办法了,先去给师⽗买点好吃的和好酒。⾄于钱呢,⽗亲母亲给我的红包可以了,说着他拿出红包⼀看,哎!还是母亲给的多,母亲给了3两银⼦,⽗亲才2两,不过给师⽗买东西够了,师⽗虽然是个出家⼈,但是酒⾁他都喜欢,就给他买多点⾁多点酒,⾄于花去的钱,等会从他⾝上再赚回来。杜甫乐滋滋的想好
  以后,骑着驴⼦来到村⼦的⼩酒店买好东西,继续向后⼭⾛着。
  杜甫拿出⼀瓶酒让驴⼦闻⼀闻,驴⼦闻到酒⾹⽴刻欢叫起来,杜甫就给驴⼦灌了⼀壶酒。驴⼦开始兴奋起来速度也明显的快了。
  杜甫看着驴⼦快多了,⼼⾥格外的欢喜,他边给驴⼦灌酒,边唱着“笨驴灰灰跑的慢,⼦美哥哥拿酒给他灌,笨驴灰灰⼀喝酒,⼦美哥哥速度快⼀倍……”
  很快就到了云寺,云寺今天⼀扫往⽇的邋遢,寺门前被打扫的⼲⼲净净。杜甫着⾃⼰⼤年三⼗晚上的成绩微微笑起来。
  “吱——”推开寺门,⾥⾯静悄悄地。杜甫喊“师⽗,⼦美给你拜年来了!”,但是没有回应。杜甫⼼
想是不是师⽗再⽣⽓。他悄悄的溜进师⽗的卧室,只见师⽗躺在床上,唉声叹⽓的。杜甫正纳闷呢!师⽗⼜重重的叹了⼀声。杜甫暗咐原来是师⽗嫌我拜年完了。
  杜甫眼睛⼀转,从篮⼦⾥拿出⼀瓶酒,打开酒盖,偷偷的向师⽗的⿐⼦凑去,果然师⽗的⿐⼦动起来,也不再叹⽓。⼀⾻碌翻起⾝来,杜甫“腾”⼀下跪着接连磕了三个响头,嘴⾥叫着:“⼦美给师⽗拜年了~”。
  “哈哈,你⼩⼦果然聪明,不枉我对你的教诲,还记得⽼和尚我好这⼝⼦,好了,起来吧!你的⼼意⽼和尚⼼领了。”师⽗边喝酒边拉起杜甫。
  “不错!好酒!⼦美呀。这是不是村头酒馆⾥的酒?”师⽗问
  “是的,师⽗,您⽼觉得怎么样?”杜甫开⼼的回答。
  “觉得怎么样?告诉你这酒喝⼀辈⼦也是爽!哈哈~”师⽗说完开始⽜饮起来。
  杜甫将篮⼦揭开,对师⽗说:“师⽗,您瞧着!”
  “哇!好徒弟,你就⼼疼⽼和尚我呀!⽼和尚的肚⼦正饿的咕咕叫呢!”师⽗兴奋的叫着。
  “师⽗还有饺⼦呢!”
  “哈哈~,⽼和尚本为出家⼈,看来还是免不了世俗之事,好你我师徒好好过个这个年初⼀”
  “⼦美,遵命!”
  杜甫年幼只是少许的陪师⽗喝了点酒,⽽师⽗却豪⽓的连⼲三碗,眼前这个⽼和尚,就是有着⼀种不同凡响的地⽅吸引着杜甫,杜甫打⼼眼⾥尊敬他,不只是他博学多才,还有他那⼀⼿惊世骇俗箭法。  “⼦美呀!你⽗母可好?”
  “回师⽗,⽗母都好,劳您⽼挂念着。”
  “您⽗母是个好⼈,这些东西⼀定是你⽗母让你送给⽼和尚的,对不对?”
  “师⽗说的是,⽗母教导我⼀定要尊敬师⽗您⽼。”
  “呵呵~,好⼈呢!”师⽗不再说话。
  杜甫听师⽗说完,不仅想起⾃⼰幼⼉时⾝体不太好,经常闹病,在母亲的精⼼照料下,长到⼗⼏岁时,已经健壮得像个‘黄⽜犊‘,⼀天到晚欢蹦乱跳没个时闲。他家的院⼦⾥种有梨树和枣树,⼋⽉秋风送爽时,树上梨黄枣红,他简直就像只顽⽪的猴⼦,不停地爬上爬下,欢声笑语飞满庭院……
  “⼦美,想什么呢?”师⽗的话将杜甫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来来,⼦美,⽼和尚给你将故事。”
  “好呀!师⽗,我最爱听您的故事了!”杜甫拍⼿⼤叫着。
  师⽗呷了⼀⼝酒,故事娓娓开来:“故事是春秋时鲁君对⼀妇⼈的赞称。据《列⼥传》载,齐军来攻鲁国,逼近郊外,见⼀妇⼈抱⼦携侄⽽⾏。妇⼈见形势危急,⼦侄不能两全,便舍弃⼉⼦,抱起侄⼦逃难。齐军问其故,答⽈:‘弃⼦⽽⾏义。‘齐军感慨道:‘鲁郊妇⼈犹能持节,何况朝廷!‘遂罢兵。”
  杜甫听完后⼼潮澎湃,对那个鲁妇的义⾏开始崇敬起来。
  “师⽗,这个故事好感⼈,鲁妇的义⾏使徒⼉倍感崇敬。”
  “孺⼦可教呀!要记着以后你做事要以‘义’为先,才能体现你的本⾊。也不枉⽼和尚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