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多民族和睦共处。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苗、回、佤、壮、景颇等13个世居民族,世世代代劳作耕耘,生活不断向前延伸。他们依托勤劳、智慧,在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拓展了调斑斓的生活空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直到今天还保留着极具民族特的风俗习惯,为美丽的西双版纳勾勒了七彩绚丽的图景。
  西双版纳各民族节日是这个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它蕴涵了各民族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是展示民族文化的汇集地、多棱镜和万花筒,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平台。傣族泼水节中荡漾出的晶莹剔透、幸福吉祥的水花,哈尼族嘎汤帕节跳竹筒舞飞散出的欢乐激情、动人场景,拉祜族拉祜扩节“三跺脚”展现出的豪迈奔放、自由洒脱,布朗族年节热闹富有特的赶摆场面,基诺族“特懋克”节那震撼山谷的雄壮鼓点,瑶族盘王节时唱盘王歌、跳盘王舞时狂歌劲舞中的挥洒自如,彝族“百诗佳”节活动的欢乐和动人……。西双版纳各民族风情犹如一幅画,彩绚丽,多彩迷人;犹如一首诗,意境深邃;犹如百年老酒,甘美醇厚,回味无穷。
凤尾竹掩映的傣家竹楼上传来的悠扬赞哈声,赶摆场上小卜哨(少女)舞姿优美的孔雀舞;高山茶地里采茶哈尼族阿布(少女)婉转动人的山歌;各民族各具特的婚恋习俗;射弩、荡秋千、打陀螺等特活动呈现的欢快场景;质朴率真、粗旷豪放、热情真诚的待客礼节……平静、祥和、快乐地生活在西双版纳这片热土上的各民族众,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多彩的民族服饰】
西双版纳的各少数民族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得到自然界的慷慨恩惠与有益启示,从而唤起丰富的幻想与惊人的灵感。他们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设计出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各种服装。
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族妇女所戴的三角形尖顶帽来自于创世神话史诗。传说天地混沌之时,水中浮出一头戴白尖顶帽,身穿素白衣裙的世间万物的创世女神。于是基诺族奉她为始祖母。因为基诺族崇拜太阳,所以妇女喜欢在胸前颈上挂块绣有“太阳”花纹的小肚兜。男子穿背部中间绣着圆形太阳花纹图案的自织麻布“布”做的紧身短褂。
勐腊县瑶族妇女的挑花服饰在衣襟两边钉着两条红线,象征瑶族崇拜的盘瓠,在狩猎时坠崖而死,从其口中流出鲜血的情景,表示后人不忘前人的丰功伟绩,反映其与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的密切关系。
景颇族妇女的衣服用黑丝绒布缝成,胸前、背后镶钉着大大小小的银泡。小而半圆形的银泡代表星星,大而扁圆的代表太阳和月亮,太阳、月亮、星星融合为一体,不相分离。下身穿妇女们自己纺线编织的大红筒裙,筒裙由羊毛线织成。民谚中说,妇女筒裙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字。裙上绣着“蕨菜纹”,传说蕨菜曾养活过景颇族祖先。
哈尼族崇尚黑,在他们的创世古歌里就有黑是大地之的说法,寓示着吉祥。
傣族女子绦带上绣着孔雀翎羽图案,孔雀被傣族视为美丽、吉祥和善良的象征。花腰彝族妇女的刺绣服饰以马樱花纹最为典型。
傣族的风俗把马樱花纹绣在服饰上最醒目的位置,马樱花自古以来被视为彝族同胞的吉祥物,彝族以马樱花为美、为贵。
【傣族风情】
西双版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目前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口约27万。傣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信仰小乘佛教,多居住于坝区。西双版纳傣族能歌善舞,衣食住行无奇不有。
泼水节
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每年傣历六月中旬是傣历的新年叫“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主要活动有浴佛、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傣族的新年,云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泼水节”的形式来庆祝,所以傣历新年,又称“泼水节”。“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数百种节日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区,全州各地都有“泼水节”,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举办的“泼水节”规模最大,盛况空前。
“泼水节”一般从傣历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开始。这一天彬彬有礼的傣家儿女,取来清
洁的水,用树枝蘸取,互相泼洒,以示为您洗去一年的尘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平安。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众性的狂欢活动,“水花放,傣家狂”人们提桶端盆取得水来,见面就迎头盖脸地泼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男女手中相互泼出晶莹明亮的水珠,还混合甜蜜的爱情。街市里、广场上到处见人们在相互追逐泼浇。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唱,空中朵朵水花四溅,大地一片欢声笑语,“泼水节”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景洪市的泼水节期间,还举行极富民族特的斗鸡、跳孔雀舞、傣族青年男女掷彩绣荷包、放高升以及在澜沧江里进行划龙舟比赛、放孔明灯等民族娱乐活动。届时八方来客,中外佳宾,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此外,基诺族同胞在每年的10月份举行“新米节”庆贺新谷登场。布朗族的节庆大体与傣族相仿,重要的月农历6月“尝新节”,庆贺新谷登场。
傣族的民居为上下两层的干栏式建筑,即“傣家竹楼”,绿树环绕,花香扑鼻,赏心悦目,是田园山水画。傣族喜糯食,傣味具有香、酸、辣的特,分烤、蒸、剁、腌四大类,极富吸引力。景洪市的傣味一条街,名扬四方。傣族服饰简洁、大方、优美,尤其是妇女的服饰更是长裙掩及脚背、银带系细腰、圆领窄袖短衫,曲线毕露,更衬托出其苗条俊俏的身材,令中外游客百看不厌。男子有传统的纹身习俗,但现在已很少了。
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傣族地区孔雀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饲养孔雀的习惯。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傣族众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擅长于跳孔雀舞的人。由于代代相传及民间艺术人精心创造,形成了各具特,不同流派的孔雀舞。
孔雀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晒翅、展翘、点水、开屏、飞翔等等。感情内在含蓄、舞蹈语汇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均匀的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三道弯舞姿造形,手形及手的动作也较多,同一个舞姿和步伐,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动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除模拟孔雀生活的各种动作外,也表现神话故事。
象脚鼓
这是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最有物的一种众性男子舞蹈。因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起舞,
故名象脚鼓舞。象脚鼓舞在傣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每当工余、节日或赛鼓盛会,身背象脚鼓的小伙子从各村寨赶来,跳起矫健、浑厚的象脚鼓舞。
击鼓人边敲鼓边舞蹈,鼓声时紧时缓,节奏明快。击鼓人是整个舞蹈的组织者和指挥着。人们随着鼓声欢乐舞蹈,舞姿婆娑,变化万千。跳象脚鼓舞除本身具有丰富多采的舞蹈外,象脚鼓也是傣族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