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采薇(节选)带拼音
小学古诗词采薇(节选)带拼音
作者:佚名
朝代:宋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xī wǒ wǎng yǐ ,yáng liǔ yī yī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jīn wǒ lái sī ,yǔ xuě fēi fēi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háng dào chí chí ,zǎi kě zǎi jī 。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wǒ xīn bēi shāng ,mò zhī wǒ āi !
译文
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
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
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很多灾难。历有很多周天子
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
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
无尽。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
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以前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
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
《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
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
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
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鉴赏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
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
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很多灾难。历有很多周天子
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
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
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
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
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
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
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
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不过王事没完,还
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
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
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
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
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增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
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
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
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
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
百篇中的诗句。在文学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因
为《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
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
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
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
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
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
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
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
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
很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
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逐步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
有致,又十分妥贴,所以《采薇》(节选)一篇确是《诗经》中的篇
章之一。
扩展阅读:《诗经》语言风格
《诗经》的语言不但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
恰的拼音
好的效果。
《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
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
物有充分的理解。《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
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水平。如《芣莒》,将采芣莒的动作分解开来,以六个动词分别加以表示:“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
也。”“掇,拾也;捋,取其子也。”“袺,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襭,以衣贮之而扱其衽于带间也。”(朱熹《诗集传》卷一)六个动词,鲜明生动地描绘出采芣莒的图景。后世常用的修辞手段,在《诗经》中几乎都能:夸张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卫风·河广》),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卫风·氓》),对偶如“縠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等等。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
篇章使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使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
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
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
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
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很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