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文分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 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 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
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士,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士,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 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
一、重点词语: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发怒)
论语十则的翻译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 殆:有害)
⑸诲女知之乎!是知也。(女:同汝,你;是:此、这;知:通智。 )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大概、也许;施:施加。)
二、重点句子。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⑸诲女知之乎!是知也。(女:同汝,你;是:此、这;知:通智。 )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大概、也许;施:施加。)
二、重点句子。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⑸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不断学习、复习)。
2.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答: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不会矛盾,因为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3.本文的语录中,孔子认为,任何人身上都可以让我们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学习他优点;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自己也有就反省,并改正。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不断学习、复习)。
2.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答: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不会矛盾,因为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3.本文的语录中,孔子认为,任何人身上都可以让我们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学习他优点;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自己也有就反省,并改正。
4.说说本文中出现的现在仍在用的成语。
答: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略。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
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