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第十翻译]论语十则翻译
论语十则翻译篇1:论语十二则原文和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十则的翻译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十则的翻译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博览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则翻译篇2:论语十则的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论语》十则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博览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则翻译篇2:论语十则的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论语》十则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题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2分)
小题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从后面六则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
论语十则翻译篇3:论语十六原文及翻译
5·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1)申枨:枨,音chéng。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学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孔子向来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他就会违背周礼。从这一章来看,人的欲望过多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孔子不普遍地反对人们的欲望,但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那就要舍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题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2分)
小题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从后面六则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
论语十则翻译篇3:论语十六原文及翻译
5·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1)申枨:枨,音chéng。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学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孔子向来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他就会违背周礼。从这一章来看,人的欲望过多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孔子不普遍地反对人们的欲望,但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那就要舍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3),不可得而闻也。”
(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2)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3)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从事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3),不可得而闻也。”
(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2)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3)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从事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5·16 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5·16 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本章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
5·17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
(1)晏平仲:齐国的贤大夫,名婴。《史记》卷六十二有他的传。“平”是他的谥号。(2)久而敬之:“之”在这里指代晏平仲。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孔子在这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人为善,能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这里一方面是对晏婴的称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的学生,向晏婴学习,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
5·18子曰:“臧文仲(1)居蔡(2),山节藻
5·17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
(1)晏平仲:齐国的贤大夫,名婴。《史记》卷六十二有他的传。“平”是他的谥号。(2)久而敬之:“之”在这里指代晏平仲。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孔子在这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人为善,能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这里一方面是对晏婴的称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的学生,向晏婴学习,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
5·18子曰:“臧文仲(1)居蔡(2),山节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