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20年7月第30期Jul.2020No.3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郭敏瑞,陈国刚,程少波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
纲领,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工程专业认证为抓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的迅猛发展,全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十三五时期,我国更是将“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作为教育改
革的重要目标之一[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综合应用型专业,如何培养食品行业急需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构建更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培养该专业人才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培养仍在起步阶段,在各个专业领域的渗透仍然不足,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推行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并改进该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学生全员参与创新和应用,全方位融合工程教育和创新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一)更新教育理念,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修订培养方案。一是增加开放性实验教学和选修课的比例;二是加强学生工程化培养,结合“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这2门课程,组织工程教学团队带学生进食品工厂生产实习并指导完成食品工厂设计任务,增强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三是加强专业实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专业知识并掌握专业相关的研究思
想、步骤、技能等,突出行业特和工程教育理念。四是结合辅导员、授课教师、学业导师等多种教育途径,拓宽学生视野,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学科竞赛,以此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以三位一体: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三方合作:高校、政府、企业,进行合作育人育才、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个共同:高校、政府、企业共
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并健全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等,形成了“三三四”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建立专业课程体系,深入教育教学改革以校级、兵团级、自治区级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契机,深入推进以专业教育、创新实践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包含5门专业基础课、4门基础实验课、4门实习课程的课程体系。5门专业基础课———食品工程原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4门基础实验课———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4门实习课程———认知实习、课程实习、科研训练实习、生产实习;最终形成“5+4+4”结构的核心课程。
(三)推行“双导师”制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双导师制度即为学生配教学型导师和科研型导师。所谓教学型导师,是以教学为主,主要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指导;而科研型导师则是更倚重科学研究,主要对学生的科研活动、创新实践等进行指导。导师的配备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层次、专业素质、学习能力为依据,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指导。
学生进入大学,刚从紧张的高中学习中解放出来,一时间的放纵可能会让他们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有效利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该专业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具体阐述
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流程,并最终指出如何使创新人才培养在一定的结构框架下得以规范实施。[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郭敏瑞(1991—),女,河南沈丘人,工学博士,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陈国刚
(1977—),男,四川广安人,工学博士,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果蔬贮藏与加工;程少波(1991—),男,江苏邳州人,工学博士,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果蔬贮藏与加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0-0137-02
[收稿日期]2019-12-27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