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100篇,原⽂译⽂(中)
33、陶母责⼦退鲊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汝为吏,以官物见饷,⾮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
  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交给送来的⼈,反⽽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增加我的忧虑啊。”
34、诸葛亮诫⼦书
  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
  有道德修养的⼈,是这样进⾏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尚的品德。不清⼼寡欲就不能使⾃⼰的志向明确坚定,不清静就不能实现远⼤理想⽽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的才⼲;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尚。如果年华与岁⽉虚度,志愿时⽇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天天衰⽼下去。这样的⼈不会为社会所⽤⽽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的穷家破舍⾥,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35、陆游家训
  后⽣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训以
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许年,志趣⾃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端。吾此⾔后⼈之药⽯也,各须谨之,⽏贻后悔。
【译⽂】
  后辈中锋芒毕露的⼈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做⽗兄的应当引以为忧,⽽不可以⾼兴。⼀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百书,训导他们做⼈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多年,志向和情趣⾃然养成。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件。我这是给后⼈防⽌过错的良⾔规戒,各位都要谨慎地对待,不要留下后悔的遗恨。
36、孟母三迁
  孟⼦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此⾮吾所以处⼦也。”遂迁居市旁。孟⼦⼜嬉为贾⼈衒卖之事,母⽈:“此⼜⾮所以处吾⼦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乃嬉为设俎⾖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此可以处吾⼦矣。”遂居焉。
【译⽂】
  孟⼦⼩时候,居住的地⽅离墓地很近,孟⼦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不适合
孩⼦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的地⽅很近,孟⼦⼜学了些
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想:“这个地⽅还是不适合孩⼦居住。”⼜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夏历每⽉初⼀这⼀天,官员进⼊⽂庙,⾏礼跪拜,揖让进退,孟⼦见了,⼀⼀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居住的地⽅。”就在这⾥定居下来了。孟子一共有几篇
37、曾⼦杀猪明不欺
  曾⼦之妻之市,其⼦随之⽽泣,其母⽈:“⼥还,顾反为⼥杀彘。”妻适市来,曾⼦欲捕彘杀之,妻⽌之⽈:“特与婴⼉戏⽿。”曾⼦⽈:“婴⼉⾮与戏也。婴⼉⾮有知也,待⽗母⽽学者也,听⽗母之教。今⼦欺之,是教⼦欺也。母欺⼦,⼦⽽不信其母,⾮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
  曾⼦的妻⼦上街去,他的⼉⼦跟在后⾯哭着要去。曾⼦的妻⼦没有办法,对⼉⼦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曾⼦的妻⼦刚从街上回来,曾⼦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说:“⼩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孩⼦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母那⾥学来,需要⽗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孩去哄骗他⼈。母亲哄骗⼩孩,⼩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来教育孩⼦成为正⼈君⼦的办法。”说完,曾⼦便杀了猪给孩⼦吃。
38、⼦路受教
  ⼦路见孔⼦,⼦⽈:“汝何好乐?”对⽈:“好长剑。”孔⼦⽈:“吾⾮此之问也。徒谓以⼦之所能,⽽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路⽈:“南⼭有⽵,不揉⾃直,斩⽽射之,通于犀⾰。以此⾔之,何学之有?”孔⼦⽈:“括⽽⽻之,镞⽽砺之,其⼊不益深乎?”⼦路拜⽈:“敬受教。”
【译⽂】
  ⼦路拜见孔⼦,孔⼦对⼦路说:“你有什么喜好?”⼦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说:“我不是问这⽅⾯。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赶上呢?”……⼦路说:“南⼭有⼀种⽵⼦,不须揉烤加⼯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的厚⽪。由此说来,⼜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
吗?”⼦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39、孔⼦因材施教
  ⼦路问:“闻斯⾏诸?”⼦⽈:“有⽗兄在,如之何闻斯⾏之?”冉有问:“闻斯⾏诸?”⼦
⽈:“闻斯⾏之!”公西华⽈:“由也问闻斯⾏诸?⼦⽈:'有⽗兄在’;求也问闻斯⾏诸?⼦⽈'闻斯⾏之’。⾚也惑,敢问。”⼦⽈: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故退之。
【译⽂】
  ⼦路问:“听到什么就⾏动起来吗?”孔⼦说:“有⽗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什么就⾏动起来吗?”孔⼦说:“听到什么就⾏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什么就⾏动起来吗,您说'有⽗亲和兄长在世’;冉求问听到什么就⾏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动起来’。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孔⼦说:“冉求平时做事缩⼿缩脚,所以我⿎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所以我让他谦退。”
40、墨⼦怒责耕柱⼦
  ⼦墨⼦怒耕柱⼦。耕柱⼦⽈:“我⽆愈于⼈乎?”⼦墨⼦⽈:“我将上⼤⾏,驾骥与⽜,⼦将谁驱?”耕柱⼦⽈:“将驱骥也。”⼦墨⼦⽈:“何故驱骥也?”耕柱⼦⽈:“骥⾜以责。”⼦墨⼦
⽈:“我亦以⼦为⾜以责。”
【译⽂】
   墨⼦对耕柱⼦发怒,耕柱⼦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的地⽅吗?”墨⼦问:“假如我要上太⾏⼭去,⽤⼀匹良马或⼀头⽜来驾车,你说我将驱赶那⼀匹呢?”耕柱⼦答道:“当然驱赶良马了。”墨⼦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说:“因为良马值得负⽤来鞭责。”墨⼦说:“我也以为你是值得鞭责的。
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右骁卫⼤将军长孙顺德受⼈馈绢,事觉,上⽈:“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何⾄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匹。⼤理少卿胡演⽈:“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彼有⼈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禽兽⽿,杀之何益?”
【译⽂】
  右骁卫⼤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会贪婪到这地步呢?”但还吝惜他有功绩,就不惩罚他,只是还在⼤殿中当众赠送丝绢⼏⼗匹。⼤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如同⼀只禽兽罢了,杀了他⼜有什么益处呢?”
42、陈万年教⼦谄谀
  (陈)万年尝病,召咸(陈万年之⼦)教戒于床下,语⾄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怒,欲杖之,⽈:“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何也?”咸叩头谢⽈:“具晓所⾔,⼤要教咸谄也。”万年乃
不复⾔。
【译⽂】
  陈万年病了,把⼉⼦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要拿棍⼦打他,训斥说:“我⼝⼝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抵教⼉⼦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43、钱⼤昕默坐观弈
  予观弈于友⼈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客已先得⼿。局将半,予思益苦,⽽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三⼦。予赧甚,不能出⼀⾔。后有招予观弈者,终⽇默坐⽽已。
【译⽂】
  我在朋友家⾥看⼀棋。⼀位客⼈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认为他赶不上⾃⼰。过⼀会⼉,客⼈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个棋⼦,客⼈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客⼈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棋⼦,客⼈赢我⼗三⼦。我很惭愧,不能说出⼀句话。以后有⼈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已。
44、王荆公旁听⽂史
  王荆公介甫,退处⾦陵。⼀⽇,幅⼱杖屦,独游⼭寺,遇数客盛谈⽂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莫之顾。有⼀⼈徐问公⽈:“亦之书否?”公唯唯⽽已,复问公何姓,公拱⼿答⽈:“安⽯姓王。”众⼈惶恐,惭俯⽽去。
【译⽂】
  王荆公介甫,退居⾦陵。⼀天,他头裹⼀块绢,拄着⼿杖⾏⾛,独⾃游览⼭寺,遇见⼏个⼈在那⾥⾼谈阔论⽂史,议论纷纷。王安⽯坐在他们旁边,没⼈注意到他。有⼀个客⼈慢慢问他说:“你也懂得⽂书?”王安⽯含糊地应答。⼈家再问他姓名,王安⽯拱拱⼿回答说:“我姓王,叫安⽯。”那⼈惶恐,惭愧的低着头离开。
45、⼤树将军冯异
  (冯)异为⼈谦退不伐,⾏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军中皆⾔愿属⼤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
  冯异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出⾏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个地⽅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都有被分配⾪属,⼠兵们都说愿意跟随⼤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赞扬他。
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年⼆⼗九,发尽⽩,蚤死。孔⼦哭之恸,⽈:“⾃吾有回,门⼈益亲。”鲁哀公问:“弟⼦孰为好学?”孔⼦对⽈:“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
  颜回⼆⼗九岁,头发全⽩了,过早地死了。孔⼦哭得⼗分伤⼼,说:“⾃从我有了颜回,学⽣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你的)学⽣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发到别⼈的⾝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了。
47、曾参不受鲁君⾢
  曾⼦⾐敝⾐以耕,鲁君使⼈往致⾢焉,⽈:“请以此修⾐。”曾⼦不受。反,复往,⼜不受,使者⽈:“
先⽣⾮求于⼈,⼈则献之,奚为不受?”曾⼦⽈:“⾂闻之,受⼈者畏⼈,予⼈者骄⼈;纵⼦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闻之⽈:“参之⾔,⾜以全其节也。”
【译⽂】
  曾⼦穿着很破旧的⾐服在耕⽥,鲁国的国君派⼈要封送给他⼀⼤⽚⼟地,曾⼦坚决不受。那⼈回去,⼜再送来,曾⼦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不是先⽣你向⼈要求的,是别⼈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说:“我听说,接受别⼈馈赠的⼈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家东西的⼈,就会对受东西的⼈显露骄⾊。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地⽽不对我显露⼀点骄⾊,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48、贤妻桓少君
  勃海鲍宣妻者,桓⽒之⼥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学,⽗奇其清苦,故以⼥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少君⽣富骄,习美饰,⽽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以先⽣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栉。即奉承君⼦,唯命是从。”宣笑⽈:“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车归乡⾥。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妇道,乡邦称之。
【译⽂】
  渤海鲍宣的妻⼦,是桓⽒的⼥⼉,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亲学习,少君的⽗亲为他的清贫刻苦⽽惊奇,因此把⼥⼉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常丰厚,鲍宣不⾼兴,就对妻⼦说:“你⽣在富贵⼈家,习惯穿着漂亮的⾐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礼。”妻⼦说:“我⽗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梳⼦(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服装⾸饰,改穿(平民的)短⾐裳(汉代贵族的⾐服是深⾐,就是长衫),与鲍宣⼀起拉着⼩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瓮出去打⽔,修习为妇之道,乡⾥的⼈对她⾮常称赞。
49、魏徵论⾃制
  (唐)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代者,有⼀代两代者,亦有⾝得⾝失着,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民不得其所,或恐⼼⽣骄逸,喜怒过度。然不⾃知,卿可为朕⾔之,当以为楷则。”徵对⽈:“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失所。……伏愿陛下常能⾃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
【译⽂】
  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代的,有传承帝位⼀两代的,也有⾃⼰得到天下⾃⼰⼜失去天下的。我常常⼼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民不能得到适当的⽅
法,或者害怕⼼中产⽣骄傲懈怠的情绪,⾼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答说:“喜爱欲望⾼兴愤怒的情绪,圣贤之⼈和普通⼈是⼀样的,圣贤之⼈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普通⼈放纵它,(喜爱欲望⾼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
50、吕蒙正不记⼈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过。初参加政事,⼊朝堂,有朝⼠于帘内指之⽈:“是⼩⼦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知其姓名,则终⾝不能复忘,固不如⽆知也。不问之,何损?”时⼈服其量。
【译⽂】
  吕蒙正先⽣不喜欢记着别⼈对他的犯下的错。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了过去。
他的同事很愤怒,让⼈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了同事。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都很佩服他的⽓量。
51、⽯勒不计前嫌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阳,壮⼠也;沤⿇,布⾐之恨;孤⽅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孤往⽇厌卿⽼拳,卿亦饱孤毒⼿。”因拜参军都尉。
【译⽂】
  后赵王⽯勒请武乡有声望的⽼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起欢会饮酒。当初,⽯勒出⾝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池⽽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个⼈不敢来。⽯勒说:“李阳是个壮⼠,争沤⿇池⼀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纳⼈才,怎么能对⼀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52、韩信袴下受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若虽长⼤,好带⼑剑,中情怯⽿。”众辱之⽈:“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市⼈皆笑信,以为怯。
【译⽂】
  淮阴屠宰场⾥有侮辱韩信的年青⼈,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喜欢佩带⼑剑,内⼼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53、世评华歆王朝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欲依附,歆辄难之。朗⽈:“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王欲舍所携⼈。歆⽈:“本所以疑,正为此⽿。既已纳其⾃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
  华歆和王朗⼀起乘船避难,有⼀个⼈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会⼉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哪⾥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也由此判定华王⼆⼈的优劣。
54、周处改过⾃新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为乡⾥所患。⼜义兴⽔中有蛟,⼭中有⽩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谓为
三横,⽽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处即刺杀虎,⼜⼊⽔击蛟。蛟或浮或没,⾏数⼗⾥,与处之俱。经三⽇三夜,乡⾥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出。闻⾥⼈相庆,始知为⼈情所患,有⾃改意。乃⾃吴寻⼆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修改⽽年已蹉跎,终⽆所成。清河⽈:“古⼈贵朝闻⼣死,况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孝⼦。
【译⽂】
  周处年少时,为⼈蛮横强悍,打架⽃欧,为当地⼀⼤祸害。此外,义兴⽔中有条蛟龙,⼭上有只⽩额虎,⼀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有⼈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下你的实⼒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个。周处听后⽴即上⼭击毙了猛虎,⼜跳⼊⽔中与蛟龙搏⽃,蛟在⽔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以为⾃⼰已死,表⽰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家也把⾃⼰当作⼀⼤祸害,不禁满⾯泪流,萌⽣悔改之意。遂往吴郡寻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想改正错误,可岁⽉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陆云说:“古⼈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就怕⽴不下志向,只要能⽴志并努⼒去做,⼜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
”周处听后决定改过⾃新,最终成为⼀代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