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体现《课标》精神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沈老师执教的《咏柳》一课,如拂面春风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学教务处工作计划教学片断一
(老师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交叉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提问)
师:你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棵绿的柳树,它的叶子碧绿碧绿的。
生:我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一棵高大的柳树,它的枝条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春风中摇摆着。
师:哇,真美!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从远处驶来一辆马车,马车上,几位踏青的游人来到湖边,当他们看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碧绿的柳树在湖边摇摆着枝条,真是美极了。其中,有一个叫贺知章的诗人禁不住吟诵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你太有想象力了!
教学片断二
师:我这里还有一首诗,也叫《咏柳》,作者就是我。姚元浩和王心凌
(生作惊奇状。师出示另一首《咏柳》)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大声朗读)
柳叶青青柳枝长,
珍珠女郎
千条万条随风扬。
柳条拂面人心醉,
人间处处皆春光。
师:读得好!这首诗和贺知章的《咏柳》比,哪首诗写得好?请大家自由朗读,对比体会。
生:两首诗都写得好。
师:你更喜欢哪首诗一些?它好在哪里?
生1: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柳树写得十分形象、逼真。
生2: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既写了柳树的动态,又写了柳树的静态,语言很美。
生3: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它写出了柳树的颜、形状和姿态,让我们觉得好像亲眼所见。
陈凯歌结几次婚生4: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不仅写了柳树,还写了人,把景和人结合起来写,显得更高明。
生5: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含蓄些,不像另一首诗那么白。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能不能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呢?
(师指名)
师:你读哪首诗?
(几位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诗高声诵读。)
师: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写诗。你们课后把写好的诗贴在教室里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教学片断三吴亦凡事件是怎么回事照片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咏柳》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诗人赞美、歌颂了柳树。
师:既然是歌咏、赞颂,我们就来唱一唱,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给这首诗谱曲,自由吟唱。
(学生纷纷唱起来,有的是自己谱的新曲,有的是老歌换上诗作歌词。)
师:谁愿意唱给大家听一听?
(老师指名,学生摇头晃脑地吟唱。)
教学思考
1.感悟之新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字词的意思上要花很多时间,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全部嚼烂了喂给学生。结果,一
首优美的诗词被支解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新的要求:“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姚倩倩的扮演者因此,学生学习古诗词,重在于读,而不在于“讲”,在读中去感悟,去想象,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具有个性化。沈老师在《咏柳》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讲解和诗意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反复吟诵,发挥想象,把诗的语言转化成为的图画,将诗的韵律、节奏与情境所展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妙。
2.比较之新
为了让学生增加阅读实践,沈老师大胆地将自己创作的诗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好奇和佩服之情,主动积极地去研读,去比较,在深入理解,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古诗表达之精妙、用词之精当、想象之丰富,同时又感悟到同一意境,同一画面,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表达的效果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学生不仅理解感悟了古诗的精华,又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大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感。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
3.吟唱之新
古诗词具有音律美、意境美的特点,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教学中沈老师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诗歌音律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把诗与歌联系起来,让学生给古诗词谱曲进行演唱。孩子们有的很快地用上自己喜欢的曲调吟唱,有的十分认真地谱上新曲反复试唱。在轻歌慢吟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着,陶醉着,享受了诗歌带来的乐趣。这种新颖活泼、潜移默化的教学形式,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