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开始重视自身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深造。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科生考研人数逐年攀升,然而考研的原因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的同时,考研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大学生考研的现状、动机和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分别从学生、学校和社会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大学生考研提供参考,引导其正确合理地对待考研,防止陷入考研误区。
关键词:大学生;考研;調查研究;对策建议
一、重庆工商大学学生考研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庆本科生在选择毕业去向时倾向于考研。据调查,2021年重庆考研报考人数39601人,在普通本科生中占比高达40%,而2021年重庆报考人数更是增加至五万余人,同比增长了接近38.89%。尽管报考人数不断攀升,其背后仍存在的诸多问题仍不容无视,如学生报考时好高骛远、盲目从众;备考时半途而废,摇摆不定;应考时畏首畏尾,临阵脱逃。本调研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采用线上填写问卷的方式,对目前处于大三、大四的本科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78%的本科生有考研打算,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学术研究深造
调研发现,仅有6%的被调查对象是为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而考研。其中大多数人认为,本科所学知识仅有广度,而且此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课业根底以及学习能力,而研究生阶段却注重学生深层次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只有继续攻读研究生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深度的追求,同时也能满足他们对此专业的浓厚兴趣。
〔二〕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结果说明,有高达24%的本科生出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而考研。据被调查者所说,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投出的简历很少得到回应,他们认为,只有考上研究生才能让自己在竞争愈发剧烈的市场上减少碰壁。且近些年来许多用人单位门槛提高,仅招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本科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且本科生的薪酬和待遇相较于研究生偏低。所以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成为广阔学生考研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逃避就业压力
据以上调查显示,在被调查学生中为了暂时逃避就业压力而有考研意向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5%,这一比例仅次于提升就业竞争力和从众心理这两个原因的占比。学生认为,在就业竞争愈发剧烈的当下,毕业等于失业,而学校无疑是最好的庇护所。更有甚者,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他们不愿过早的经历从学校过渡到社会所带来的阵痛,恐于参加工作,此时考研便成为他们继续留在校园,暂不就业
的理由。
〔四〕从众心理
据调查,目前有20%的大三、大四本科生在面临学业深造和就业的两难问题时仍摇摆不定,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能力的他们,此时往往容易受到身边同类人的影响,甚至草率地做出相同的决定,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希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心理。然而,大多数人的选择未必适合每一个人,脱离实际情况的盲目从众,人云亦云的处事态度,会在后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最终考研失败或者就
业无门。
〔五〕名校和地域情结
从调查结果得出,有13%的学生出于对名校的向往,以及对开展水平更高城市的追求,而选择以考研为契机来改变人生轨迹,局部学生希望考回自己家乡以便与家人互相照顾。由于家人的期望,许多学生为了实现高考时未实现的梦想,毅然踏上了考研路。同时在当下中国东西部地区开展不平衡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因高考失利没能去目标高校和诸如北上广深等开展水平高的城市的同学,依然坚持认为考研是使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学生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搜集不全面
在调查中,大局部学生存在获取考研信息渠道单一,信息可靠程度不高,对考研信息搜集不全面的问题。44.7%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来获取考研的相关资讯,然而网上信息鱼龙混杂,真实性和时效性堪忧,且学生自身也面临着判断筛选有效信息的较高要求。仅有15.8%的人会综合查询考虑各渠道的信息,如联系目标院校学长,咨询专业老师等。当提及目标院校的招生方案、报录比等具体情况时,很多人都表示不太了解。甚至有18.3%的学生表示,没有全面系统地将考研意向院校进行横纵比较,各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培养方案,各相近专业的利弊和优劣势也没有深入了解。
〔二〕自我认知有误区
首先,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认知存在误区,局部学生好高骛远,在制定目标时脱离实际,没有契合自己的真实情况,还有一局部学生认为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只有更高的学历,而忽略了对个人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多元化开展。其次,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认知存在误区,局部学生备考时往往心不在焉,学习效率低下,误认为只要花费在考研上的时间够了,就一定会与效果,自欺欺人。更甚者择校时仅仅基于名校和地域的情结,毫不顾忌自己的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差距。考研压力大怎么办
〔三〕报考盲目随大流
据调查显示,将近20%的学生选择考研是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同学,老师,父母认为考研百利而无一害,学校和社会也大力渲染考研的益处,认为考研比就业和考公更有前景。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的学生在陷入这样的误区时,往往容易无视自身的实际需求,盲目从众,投身于考研洪流中,迷失自我。而这种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填报专业不严谨,备考意志不坚决等一系列问题,继而使前期投入的时间金钱精力都付诸东流。
〔四〕备考方案不合理
科学合理的备考方案对于跨度将近一年的备考阶段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制定了科学细致备考方案的学生比例低至11.1%,还有23.5%的同学认为自己有比较明确的考研方案,而剩下近七成的人表示自己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仅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和心情来安排每天的学习,或者方案制定不合理,执行起来十分困难而放弃。备考期间不能明确学习目标,没有把握每日的学习进度,影响了学习效率也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压力,甚至导致后期复习时间混乱、来不及复习等严重问题。
〔五〕跟风报班不理性
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爆发性增长的态势愈发剧烈,各类考研辅导机构也应运而生。据调查显示,有高达36.4%的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已经报班或者有报班打算。然而在这些学生中,有
相當一局部同学表示,报班的主要原因是看到他人参加培训机构,认为辅导机构能带着他们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学习,且能为他们提供最新最准确的资讯,不想与别人拉开备考的差距,因而从众报班。这种不理性的行为背后,是学生缺乏对考研独立自主的认知,没有考虑到考研机构的课程设置是否契合自身需求,也忽略了考研机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
三、对策及建议
〔一〕学生自身提高识别判断能力
考研第一步就是学会利用身边各种方式去收集有用的信息,可以通过新闻媒介、学校、社会关系网以及大数据中心等渠道,经过收集、筛选、比照分析等过程获取全面的信息。其次选择学校时应立足实际情况,充分了解自身的学习现状及能力,确立一个合理明确的考研目标,切忌人云亦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理想的,好高骛远反而会打击学生备考自信心。再那么,面对校外纷繁复杂的考研培训机构,要深入了解其教学方式和质量、师资力量、课程安排的科学合理性,可以实地体验几节课程之后,再决定是否选择此途径。
〔二〕学校和社会给予适当帮助和正确引导
首先,学校应该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提炼多渠道考研信息的能力,邀请有关专家来为有考研意向的
同学作专题讲座,纠正考研的一些误区,普及考研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考研,如何考研,邀请优秀毕业生为在校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备考方案,给予实际的考研指导。其次,学校可以加强职业规划的教育,引导学生考虑就业、考公等多重选择,从而对毕业生去向进行分流,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不理性的考研决定。此外,社会的相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学校周边考研机构的合法性和可靠性进行监督管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最后,我们倡导一个良性开展和竞争的社会,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开展空间,而非一味地要求学历,合理引导广阔学生平稳地步入社会。参考文献
【1】陈韫宇.考研为何越来越热[N].重庆日报,2021-10-10〔5〕
【2】峰,陈健.浅析二本类大学生考研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科学众:科学教育,2021〔11〕:141-142.
【3】庞强强,刘迎辉.关于当代大学生“考研热〞假设干问题的探析[J].出国与就业,2021〔6〕: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