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表⽰「国家」就是⼀种代喻,跟「规矩」「⼲⼽」的意思⼀样,以实物表达⼀个很抽象的意思。这是汉语词汇很常见的⼀种修辞⽅式。
《說⽂》:社,地主也。从⽰、⼟。
《春秋傳》⽈:共⼯之⼦句⿓爲社神。
《⽩虎通.社稷》:社者,⼟地之神也。⼈⾮⼟不⽴,⾮穀不⾷,⼟地廣博,不可徧敬
也。五穀眾多,不可⼀⼀⽽祭也。故封⼟⽴社,⽰有⼟尊。稷、五穀之⾧,故封稷⽽祭之
也。
「社、⼟」是同源字,古⽆⾆上⾳,⼆者的古⾳是⼀样的,鱼部字,禅透邻纽。
「社」在甲⾻⽂中就写作「⼟」,像「⼟堆」之形:
456什么意思网络流行语引⾃:《字源》,页12
如:
《甲⾻⽂合集456》:「尞(燎)于⼟(社)」——意思在神社举⾏燎祭。
《甲⾻⽂合集846》:「 (禱)年于封⼟(社)」——在神社祈祷祭祀。
其实,「⼟、社」同源其实是训诂学中的常识,本来没必要强调,但还是诉诸权威,引⽤⼀下王⼒先⽣的解释吧:
引⾃,王⼒,《古汉语字典》,第827页
综上,要说「社」的来源就是「⼀堆⼟」:⽴⼟⽽祭,封⼟⽴社。
我们是⼏千年的农耕国家,先民们以⼟为本,五⾕为⼟地所育。
所以,古代的农业社会的先民,祭祀⼟神是必须的,「⼟神」开始就是⽤「⼟」字表⽰,后来加「⽰」部分化出「社」。
所以,「⼟」是初⽂,「社」就是后起字。
北京的社稷坛:
先民在⼟地神社祠周围结社⽽居,在《周礼》中⼆⼗五家为「社」,这个词后来继续引申,继⽽表⽰「社会」。
其实周礼成书⽐较晚,有很多是儒家理想化成分,不⼀定是⼆⼗五家就结社,⼤致是这个意思。
因此中国⼈⽤最重要的两个事物:「社稷」,来代表国家——⾮⼟不⽴,⾮⾕不⾷,⼟地和五⾕最为重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