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蓉 熊杰 刘彩云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05期
崔雪莉
摘要:该文为阐述网络暴力的危害性,以“雪莉自杀”事件为例,通过对事件的发展脉络、高频关键词、事件传播趋势、人物观点以及情感演化等数据进行分析网络暴力传播的特征,发现事件的传播有以下规律:传播速度快,情绪大多为负面影响、刺激信息是谣言传播的客观条件、网民并未意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性;同时针对网络暴力,该文的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暴力;数据分析;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5-0016-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热度高等优势,对中国传统的媒体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变革[1]。特别是在微博,,ins[2]等平台上都赋予了每个人“麦克风”。在这个复杂的网络背景下,网络的自我价值实现催生“键盘侠”,言论暴力升级为现实暴力[3],每年因为遭受网络暴力而患上严重抑郁症的,甚至最后走上自杀道路的例子层次不穷,造成了无数的悲剧。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网络暴力的治理也将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以雪莉自杀事件为例,通过收集事件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来说明网络暴力的可怕性,同时做出相关的建议。
1 事件发展脉络及趋势
1.1事件发展脉络
从微博搜索到的事件发展概述为:10月14日,崔雪莉突然在家自杀身亡,网友看到这个消息后都表示非常惋惜,艺人炎亚纶就发文写道至今多少自杀事件都由网络暴力引起,多少次我们在痛失生命的同时,才转而同情原本你可能讨厌或起围攻的那个受害者?从雪莉的社交媒体和经纪人口吻中我们得知雪莉生前患有嚴重的抑郁症。下面是从舆情通APP检索到的雪莉事件的首发媒体和事件脉络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