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结构分析与命题意图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考查的内容以教材为载体,偏重课外知识的积累,尤重对字词和拼音的掌握。题量不大,但分值集中。作文是我们曾写过的话题。试卷共分三大部分:积累运用(42分)、阅读理解(25分)。其中课内阅读(11分),课外阅读(14分)。语言实践(33分),其中设计标语(3分),习作(30分)。从各部分所占比例来看,本次试题基础知识占60%,这一部分题量大,而且题型丰富,从拼音检测到同音字组词、课内积累运用和古诗词的牵引拓展等等都涉及到了。其中对文字的迁移、理解、分析能力的运用是中年级考查的重点。这次考试,还涉及到了根据情境设计标语的题目,题型教新颖,许多同学不知如何去做。阅读理解中也有围绕中心句写一件具体的事情的题目。总之,进入高年级,不再停留在简单的读读记记,要有对文本的分析处理的能力。
个人认为这份试题基本能立足学情,考虑了学以致用。只是字词部分考查占分较多,且词语
又比较生僻,不属于课本中会认、会写字,有一定程度上的超纲。希望在以后考查中,要均衡这类题目所占的比例,考虑到整体水平。
二、年级整体与班级数据分析:
表1:全年级成绩统计
数据一 :全年级成绩统计
总人数 | 156 | 实考人数 | 156 | 平均分 | 77.08 |
及格率 | 94.35% | 优秀率 | 20.37% | 标准差 | 9.4 |
最高分 | 96.5 | 最低分 | 33.5 | ||
数据分析:
数据二:全年级期末测验成绩的频数分布表
分数段 | 90~100 | 85~90 | 70~85 | 60~70 | 50~60 | 40~50 | 0~40 | 合计 |
频数 | 3 | 27 | 96 | 21 | 8 | 0 | 1 | 156 |
百分比 | 1.9% | 17% | 61.5% | 13.5% | 5.1% | 0% | 0.6% | 100% |
数据分析:
从数据二可以看出,本次测试四年级语文成绩九十几分人数很少,占总人数的1.9%,说明题目较难。紧跟其后的是八十多分段,占17%,这两个分数段的人数比例不是很大,共占了18.9%。说明我校四年级的这次考试,高分段的同学数量不是很多。人数最多的集中在八十分以下的同学。从这些数据里,也看出了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中,优秀的不太多,还有培优提质的空间。
数据三:各个班级测验成绩统计
班级 | 学生人数 | 参考人数 | 平均分 | 优秀率 | 合格率 | 各分数段人数统计 | |||
优秀100-85 | 良好 70-85 | 合格 60-69 | 待合格 60分以下 | ||||||
4(1) | 39 | 39 | 77.21 | 20.51% | 92.7% | 8 | 24 | 4 | 3 |
4(2) | 38 | 38 | 75.37 | 10.53%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92.2% | 4 | 23 | 8 | 3 |
4(3) | 39 | 39 | 77.95 | 17.95% | 97.5% | 7 | 27 | 4 | 1 |
4 (4 ) | 40 | 40 | 77.8 | 32.5% | 95% | 11 | 22 | 5 | 2 |
年级 | 156 | 156 | 77.08 | 20.37% | 94.35% | 30 | 96 | 21 | 9 |
数据分析:
从数据三,我们不难看出,本次期末检测成绩平均分最高的是4、3班,优秀率最高的是4、4班。 本次试题较难,成绩普遍偏低。中下等学生的比例仍然很大,每班都有不及格的同学,补差任务艰巨。
三、典型例题分析
1、错误较多的典型例题分析:
题号 | 分 析 内 容 | |
第一题 | 考查要点 | 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读法以及容易读错的字 |
典型错误 | 饮马(yǐn yìn)选择第一个读音 | |
对教学的启示 | 本题是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大部分学生常见的没有丢分,但有些不常见的生僻读音,部分学生丢分严重。这些字是平时散落在课文的各个角落里,有些不是会认字也不是会写字,是我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教学生字时强调过读音,教师也进行了迁移拓展,但部分学生考试时又忘记,总是按自己的习惯性错误来读,所以,今后的生字教学一定要更抓扎实。 | |
第二题 | 考查要点 | 此题考查的重点是对同音字的掌握情况。 |
典型错误 | 本学期的生字里出现很多同音字。而同音字的掌握很重要,尤其在不同语境下组词的不同用法。 | |
对教学的启示 | 倡导学生在生活中举一反三的识字,尤其是区分不同语境下的形近词语的用法,这很重要。越往高年级,越靠学生自己识字记字,因为低年级已经学过识字方法,到了中高年级就要自己灵活运用了。 | |
第七题 | 考查要点 | 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的意义。 |
典型错误 | 《忆江南》是一首词,许多同学体裁不清楚。“曾”、“谙”等字的具体含义。描写景物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在这里错得比较多。 | |
对教学的启示 | 诗句的品读是老师在上课教授古诗时就会做的事情。但许多学生脱离古诗的背景、情境,非常机械地理解古诗,所以导致错误百出。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重对古诗的品读,这样才能搞好我们的古诗教学。 | |
习作 | 考查要点 | 选择人物的特点,通过一件事将这个人的一个特点写清楚、具体。 |
典型错误 | 本次习作是我们作文课上曾经写过的一个习作题目。但学生具体 | |
对教学的启示 | 这次习作是我们曾经讲过的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写得好的并不多。关键问题出在学生不会选材。如何围绕特点选择最能体现的事例材料,学生选的很稀松平常。甚至有的同学所选的材料都不能体现人物的这一特点。语言不生动,叙事好像在记流水账,不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事情写具体,总是啰啰嗦嗦地重复。其次,部分学生作文水平极差,四年级学生只能写出几句话的作文。可见,平时缺乏语言的积累,阅读量小。一旦实战起来,就无从下笔了。今后,习作仍然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 | |
2、正确率较高的典型题例分析:
第四题 | 考查要点 | 本题是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
典型错误 | 大部分学生全对。 | |
对教学的启示 | 一词多义现象是本册语文书中所出现的一个知识点,平常考得多,也练得很多。不同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不同。学生这一题做得很好,失分较少。可见,与平时老师强调的多有关系。 | |
四、今后教学对策分析:
1、通过这次期末检测,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好地反观了教师们的教学情况,有欣喜也有不足和遗憾。为进一步加强下一学期的教学,决定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
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
重,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书本上的优秀片段、包括课外的,让他们多读,感悟中华语言的魅力,受到美妙语言的熏陶,以致在语言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写作水平。
2、潜心解读文本。文本文本,教学之本。在深刻、充分、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由于理解与认识的偏颇,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其人文性,而对工具性有所削减,因此语文课堂仍须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 这一点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加强易混淆字、词的区分、认识。
3、重视运用语言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读多写。进入高年级后的习作训练,不仅要激励学生“乐于写”,引导学生“写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的训练,逐渐让学生“写得好”。平时让学生勤动笔写日记,不论水平如何,只要能坚持下来,同时教师要做榜样。从中也要运用激励措施,让学生愿意动笔写,到写作的兴趣。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
2、潜心解读文本。文本文本,教学之本。在深刻、充分、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由于理解与认识的偏颇,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其人文性,而对工具性有所削减,因此语文课堂仍须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 这一点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加强易混淆字、词的区分、认识。
3、重视运用语言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读多写。进入高年级后的习作训练,不仅要激励学生“乐于写”,引导学生“写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的训练,逐渐让学生“写得好”。平时让学生勤动笔写日记,不论水平如何,只要能坚持下来,同时教师要做榜样。从中也要运用激励措施,让学生愿意动笔写,到写作的兴趣。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
4、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多教“设身处地想”、“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