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我国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人类各项工程和矿产资源开发、水库修建、公路建设等,都会对原本平衡的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各种不同地质灾害频繁出现。而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了地面沉降、地裂缝、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不同的地质灾害的特点、性质、影响各不相同。基于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地质灾害防治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借鉴较为成功的案例,结合地质灾害特点进行风险划分,科学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和体系。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综合防治;对策
一、现阶段地质灾害的风险区划
(一)地质灾害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脆弱,地质灾害较为集中,频率相对较高,影响范围较大,危害性相对较高。受到各行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的影响,我现有的地质灾害大约有80%左右都是因为人为活动而发生的,这使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且当地质结构和地形地貌发生相对运动,或是地
壳不同部分变化、重组,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由于地壳变化产生的地质灾害所经历的时间跨度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性。且专业人员在对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深入的勘察与研究后,能结合人类活动和当地气象、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危险和类型进行综合评定。从而使得部分地质灾害具有可预见性。
(二)区域划分
相关人员通常会利用结合多种因素和具体情况的叠加影响,或是灾害关系实现理论和灾害影响因素的方法,根据评级和打分,将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划分为危险性区域和易发生区域。常规下,易发性分区主要是对极容易出现地质灾害的区域,根据其具体分布情况、主要特征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可结合以往经验和理论体系引入系统分析法,对降雨量、底层岩形、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深层次研究,科学进行评估后,将其划分为非易发区,以及低发区、中发区、高发区。危险性分区的依据是地质灾害的强弱状况和具体反应,一般会考虑降水量、地质条件、规模频次、灾害密度等因素,深入的总结和了解人类工程活动开展情况和工程强度。参考阶段性数据或历史数据,将其分为无危险区,以及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
二、地质灾害风险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力度
在全新形势下,相关人员应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先进的设备和仪器的购入,构建全新的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科学利用滑坡监测技术、崩塌监测技术、泥石流监测技术、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埋钉法、埋桩法、上漆法、贴片法等,全方面、无间断的对地区灾害风险与隐患进行监测,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和预警方案。也可在此基础上引进气象监测系统,或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情况和地质情况,构建相应的子系统。考虑地质灾害发生之后,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和产生的连带效应,科学、全面的开展监测工作。如,针对滑坡灾害,可根据异常反馈数据进行综合评估,预测滑坡的方向、范围,深入分析并发泥石流的可能,以及对周围人口产生的影响。快速、精准的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针对一些地质灾害高发区或者高危区,应重点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诱因和前兆进行监控,快速定位地质灾害节点,并及时进行切断、预防、控制等的处理。还应利用人们喜欢的、QQ、微博、网络平台等渠道,推送地质灾害的实施情况和预警信息。以提升预警监测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科学引入综合防治方法
当下,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措施,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和专业人员共同进行论证,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应用。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如图1所示的图标进行判断危岩类型,结合实地勘测情况,针对重点地质灾区,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根据数据构建地质灾害模型,对各方面情况进行有效模拟,通过风险评估系统进行综合的评定,根据最终结果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和风险控制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造成地质灾害的源头进行追溯,选择有效的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如,针对地面沉降的问题,大多是由于过度的进行地下开采而造成的。因此,可在开采阶段做好调查和勘测,对开采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有效提升开采防护力度,构建联防联控的全新工作体系。再如,在进行崩塌落石防治时,可充分参考科学构建包含的主动防护、预测预报与报警、被动防护的智能化监测系统。由专业小组对隐患点进行全方面巡查,精准测量塌陷范围和高度。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针对有强降雨的地区进行极端情况预测分析,提出有效的排险和加固处理方案。若出现大规模崩塌,则应参照投保比,尽力避让。可在崩塌灾害频发居,根据被动防护情况来利用避让、拦截、引导等不同方案,并有效利用SNS被动系统等方案进行处理。若出现危
岩体和零星分布的孤石,可进行嵌补支撑、支挡、锚固等方法进行加固支护处理。
(三)开展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的解决和应对突发状况,相关人员需在原有基础上建立全新的灾害救援管理制度。针对一些地质灾害频发区或者高危区,应成立专业性的救援队伍,定期的组织基于地质灾害风险防治教育和紧急救援指导,全面提升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在地质灾害临前期,需根据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实际情况做好紧急部署,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动态监控,及时调整救援措施和方法,加强舆论控制和引导力度。此外,也可构建基于地质灾害救援的网络平台,定期地开展线上讲座,或利用居民喜欢的方式进行支持推广和科普宣传,也可将相关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在快手、小红书、抖音等热门APP上进行推送,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提升居民的防治水平和安全意识。相关部门也可以和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等进行合作,借助多方力量构建较为完善的灾害救援体系,结合地质灾害救援特殊需求,设置通信设备或专业交通设施,科学组织应急演习和救援演练。以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反应能力、处理能力、管理能力、应对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关人员应掌握地质灾害风险的特点及其划分依据,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出现几率为前提,制定合理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方案,以此为线索开展和指导各环节的工作。全面加强先进的地质灾害预测设备的引入和研发,将先进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地质灾害检测过程当中,建立较为完善的预警机制。以确保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地质灾害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控制。另外,还应结合因情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了解水平钻孔疏干、拦挡、锚固、灌浆加固、削坡与清除、抗滑挡土墙、护坡工程、跨越工程等防治的重点和难点,有效进行多样化防治方法的利用,全面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全方面、多角度的控制地质灾害。这样才能为基于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李蕴
参考文献
[1]宋晓蛟,秦长春,韩要记,卢琳.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01):135-137.
[2]韦恩标.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分析与综合防治探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4):84.
[3]谢磊.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47-148.
[4]李蕴峰,卢昱润,雷海亮.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21(25):60-61.
[5]宋国梁.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方法研究[J].世界有金属,2021(02):213-214.
[6]柴寿军.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治理探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1(04):217-21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