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的特点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大多可以直接顾名思义,唯独“小满”听起来有些令人费解。古人的解释是:“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大麦、冬小麦等籽粒渐渐长大,但尚未饱满,所以叫小满。
后来,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些农谚有不同说法,赋予了小满新的寓意:
”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三候麦秋至(一说小暑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苦菜秀:
《埠雅》以茶为苦菜。《毛诗》日:“谁谓茶苦?”是也。鲍氏日:“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日:“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此苦莱宜言英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
靡:
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萃茵之属。《礼记》注曰: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
“草之枝叶而靡则柔而靡。”谓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
《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六
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七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严重。
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浇好“麦黄水”,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以增强麦子的长势,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风措施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粟,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女个节气,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容易有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激烈天气出现。
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
小满这天吃什么菜小满节气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比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开秧门是水稻生产的重要民俗活动。按照旧俗,到小满开秧门这一天,浮梁很多农户的主
人往往在凌晨到了田头,拿着纸和香在田滕上绕一周,然后在四角上烧纸装香礼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开秧门,农家如同办喜事一样,买鱼称肉做豆腐,以丰盛的饭菜招待来帮助插秧的人。开秧门,象征着一年农事的正式开始,所以禁忌也就特别多。例如,插第一行秧时忌开口,认为开了口以后要伤筋;讲究拔秧扎秧把时,合拢处要留缺口,也就是留秧门,反之则不吉利;有的地方在下田拔秧时,作兴左脚先下,先拔两三根秧苗,用其根须擦手指,否则会发“秧风”,或手指屈伸不灵,或要发痒。
关秧门一般在夏至左右。关秧门要求进行得顺利,一定要下午未时末结束。
关秧门这天晚上,一般农户都要加餐打牙祭,置酒庆贺。紧张劳动了很长一段时日,关秧门后一般都要安排歇息一两天,放松一下后,再投人田间管理。
在插秧中也有许多俗规。有些地方插秧时,人与人之间禁忌随便传递秧把,俗称这样做会使两人之间产生矛盾,必须把秧丢在水田中再拣起。有的地方禁忌抛秧时,把秧抛在别人身上,若被甩中,俗称“中秧”,即为遭殃。解忌的方式是:“中秧”者不开口,打秧者高喊讨彩话,同田干活的人也帮衬说说吉利话。在插秧人的排列顺序上,下田栽第一排禾时位置在那里,那么在同一坂田里的位置都不能改变,如果随意变动就会腰痛。这个规矩不仅在
插秧时用到,在耘田、挖地、捍草时也同样适用。其用意主要是防止个别捡便宜活干的人投机取巧行为的发生。
水稻生长期长,期间最忌稗草、霸根草和夜含滕草丛生,这些草水旱不怕,繁殖很快,它们会吸收大量肥料,长势迅猛,往往危害水稻的生长。传说这三种草原是三个干尽坏事的恶人,玉帝罚他们变作三棵草,希望他们改过后再投胎做人。可是他们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报复农民,于是成了农民斩草除根的对象。于是民间流传下来“骂三草”的风俗,即在下田耘禾时骂道:“三草精,害世人,斩你头,除你根,父不了,有儿孙。嘘!嘘!嘘!”据说,骂三草后,耘田时便能除尽杂草。
在浮梁,残害农作物的野兽常为野猪、豪猪。旧时,为了保护水稻杂粮不受侵害,有些农民便组织狩猎队除害。过去组织狩猎,有一祭二择三鼓四忌的风俗。一祭是打猎前先立祖师坛,祭祀祖师爷祈求保佑狩猎平安、为民除害成功。二择即选择红沙或大破日,选择雪天或晴天。三鼓即捉住或猎杀的猎物,四脚尚未捆好时,见者人皆分得一份,第一打中猎物的人分双股,猎犬同人一样分一股。四忌即一忌出门打猎碰见妇女,二忌妇女摸兽头,三忌说笑话,四忌放空。传说狩猎祖师是鹤五大人,他在打猎时裤子曾被荆棘撕破,
赤身露体羞见妇女和乱说乱笑,所以在狩猎时,要注意四忌。另外,驱赶野兽、麻雀时,农人利用水力在田傍口或流水坑中安装竹梆,日夜不停地敲击发声,使野兽麻雀受惊逃走。也有很多农家在田头地角搭棚,夜晚守在棚中敲梆、燃放鞭炮,一惊野兽,二吓鬼神,守护庄稼。
也有一些地方割禾时忌妇女坐在禾斛上休息,说是裹读五谷神,来年要歉收。忌用镰刀敲禾解,说是惊动五谷神,罚你割禾时割破手指。去山里劳动忌吹口哨,忌呼同伴姓名,说是被鬼听到会有祸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