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义
《易经》是中国传统⽂化的源头,儒家和道家都是在《易经》的基础上发⽣、发展起来的。“天⾏健,君⼦以⾃强不息,地势坤,君⼦以厚德载物”,《易经》所提倡的这种“⾃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天、地精神,其内核就是君⼦精神,是中国传统⽂化⼏千年绵延不绝的精神⽀柱,也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跋涉前⾏中不断丰富充实、反复提炼锻造的民族⽂化基因。因此可以说,君⼦精神是中国传统⽂化的基本精神。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孔⼦以及后世儒学所弘扬的君⼦精神,主要有以下⼏个⽅⾯。
⾸先,君⼦注重⾃我修养,博学好礼,不知不愠。“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化对于君⼦品格的基本要求。所谓“内圣”是指君⼦应当⾃觉地按照圣⼈的标准来要求⾃⼰,致⼒于个⼈修为,“外王”是指君⼦的⾔⾏举⽌应当⾃觉地以君王的标准要求⾃⼰,做全社会的表率。《论语·学⽽》开篇说:“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学习新知识、温习已学知识是⼀件令⼈喜悦的事情;有朋⾃远⽅来,是⼀件令⼈快乐的事情;⾃⼰的德才超却不为⼈知⽽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不为之动容⽣⽓,这才是君⼦。孟⼦说:“穷则独善其⾝,达则兼善天下。”君⼦⽆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会重视个⼈的⾃⾝修养,⽽在发达富有的顺境之中,会积极地为天下⼈谋利益。
其次,君⼦具有独⽴健全的⼈格,决不随波逐流、⼈云亦云。君⼦精神,是孔⼦推崇的内涵仁义礼智信,外化温良恭俭让的理想⼈格。孔⼦说:“君⼦坦荡荡,⼩⼈长戚戚。”意思是说,君⼦⼼怀坦荡,⽆私⽆畏。“君⼦和⽽不同,⼩⼈同⽽不和”,君⼦与⼈相处,遇事能够与别⼈商议,既能够坦然提出⾃⼰的个⼈见解,也能够虚⼼听取别⼈的意见建议。“君⼦不器”是指君⼦具有独⽴⼈格和个⼈志向,不给别⼈当⼯具,当使。“君⼦之德风,⼩⼈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是说君⼦的⽰范表率作⽤能够影响和引领社会进步。再者,君⼦谨⾔慎⾏,⾔⾏⼀致,决不⾔过其实。孔⼦说:“君⼦耻其⾔⽽过其⾏。”君⼦认为⾔过其实是⼀件可耻的事情。“君⼦讷于⾔⽽敏于⾏。”意思说,君⼦说话谨慎,不信⼝开河;⽽⾏动敏捷,不拖泥带⽔。
君⼦还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君⼦以仁为⼰任,⼼忧天下,⾃强不息,奋发有为,“为天地⽴⼼,为⽣民⽴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拼搏精神;另⼀⽅⾯,君⼦“厚德载物”,兼容并蓄,能够包容各个⽅⾯的⼈,听得进各种各样的意见,以诚相待,与⼈为善,以和为贵,合作共事。中国传统⽂化从来不排斥异种⽂化,总是提倡异种⽂明之间的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君⼦精神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做⼈做君⼦,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液⼀样涌动在每个中华⼉⼥的内⼼。“君⼦成⼈之美”“君⼦不夺⼈所好”“君⼦以⼰度⼈”“君⼦动⼝不动⼿”“近君⼦远⼩⼈”等等,这些⾄今活在⼈们⼝头的君⼦格⾔,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做
中国文化传统⼈做事的⼈⽣信条,以⼀种习⽤⽽不察、⽇⽤⽽不觉的⽅式,影响和调节着⼈们的价值判断和⾏为⽅式。
(作者系哲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院博⼠后指导教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