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研究的意义
在“中国制造”影响世界的今天,我们不由得感叹,“中国设计” 什么时候才能影响世界 !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 的文化体系。各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各种特征的建筑体系、建筑特征又直接影响着家具体系。中国这样的一个“文化大国”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质,与各种革命的影响下,变成了一个伦理道德流失,文化走向困乏的境地。在全世界都在寻觅地域文化的今天,我们也深受感染的惊醒 , 我们也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 中国建筑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挖掘地域文化当然就要去拯救和研究我国建筑文化的独立体系,我国有很多传统都已经流失了,明式家具体系就是至今仍对世界造成影响之一。这一“中国设计”的代表,无论在世界设计界还是在家具设计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辽代 河北蓟县 独乐寺观音阁
独乐寺山门
明式家具与唐宋元明的建筑有巨大的联系,是建筑空间结构的微缩体现。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升华与延续。明式家具主要是以江南地区为主,尤其是苏州附近地带。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 物质和经济因素还有 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园林建筑的大批建设,需求加大促使家具行业进人到高速发展期。江南园林建筑多数是由文人参与的直接或间接设计的私家园林,所以都具有雅致、简约的文人气质。这种江南庭院体现出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建筑史上有“文人园林”之称。内部的家具布置与人之间关系紧密,更加受到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重视。
明末  铁梨木四出头官帽椅
明代末年的《长物志》中可以到论述明代这种文人与家具、文人与造园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文人把他的雅逸感觉用于控制造园的整体布局与细部处理。对园区中的家具的造型 、 结构等方面也融人文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等方面。在这部著作中都可以查到,作者对各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评述。例如书房常用的书桌,整体中心宽大,四周的边阔宽仅半寸左右,足部细而稍矮,认为狭长混角的比较俗气,尤其漆饰面的基本上不使用。再例如椅子,最为贵重的当属乌木制作镶嵌大理石的椅子,整体型制适合宽阔,不适合狭窄,适合低矮不适合高大。《长物志》中提出香楠、花梨、铁梨等带有自然花纹的木材是明式家具木材的首选 , 也称为 “ 文木” 。家具的装饰部分不可雕龙凤花鸟等各种俗气的纹样,施金漆也不可使用。装饰只适合云头、如意等吉祥寓意的稍作雕饰。书中的种种对明式家具的观点,直接的反映出明代文人对家具设计的观点。对当时明式家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提高也能起到指导性作用。
明末/十八世纪 黄花梨南官帽椅
明式家具是属于三维空间的艺术。明式家具的结构源于我国古代建筑的大木架结构 , 主要是宋代以后的建筑结构体系。中国的文化传统 , 传承了樟卯结构的框架空间 , 中国传统审美
文化所蕴含的物化语言 , 封闭处可见 通透、小中见大、由近及远、道家的天人合一 , 儒家的中庸 , 佛家的禅意。这在明式家具的空间、材料、结构、装饰都有体现。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智慧与文化 ,向世人昭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明式家具所追求的第一个方面是结构工艺的登峰造极的材美工巧 ; 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出了传统中国几千年的精神文化的精髓。它们不仅是明代工匠、文人、官宦、帝王的审美情趣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家具制造史上奇迹。中国文化传统
明末  紫檀马蹄足条桌
明式家具种类丰富书画 几案桌 、地桌、棋几桌案、条几桌案、供桌案、八仙桌、琴几桌案、圆桌、床榻几案、半桌、六仙桌、炕桌等等。它们做工精美 , 堪称是完美古代的工艺品既满足了古人的日常生活又带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它们具有和任何物件都不同的个性特征,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品位是不可能复制的,“平”素与“节”度、“士”气与 “风”度、“高”古与“雅”逸这些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神在近现代的家具制造中已经消失殆尽。近代设计师走向国际化 ,逐渐的走向了迷失,当地域文化民族特征在国际家居设计界凸显的时候。中国的一些设计师明显的不知所措。
明末清初  展腿八仙桌
近几年来邀请国外设计师到中国设计、讲学,还担任大赛评委等,它们频繁的到中国担任“大师”的角。如果有人能冷静的想一想,就发现我们请来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外国混不下去,到中国淘金的。另一种是已经过季或准备退休的均不属于一线设计师。真正正在活跃在一线的国际设计大师 ,是很少有时间出来担任讲学、评委等事情的。任何一种文化想要在世界凸显,都要具备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的设计师应该快速建立自信。 应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开始,让所有的设计师都明白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影响过整个世界 ,中国的明式家具不仅对西方传统社会有影响,对西方的现代家具设计也有重大影响。如北欧的 “中国椅”。他们将现代家具设计的手法与中国明式家具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 在中国明式家具中提取造型重新创作、 利用现代人体工程学与结构工艺创造出了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家具。这些都值得我国家具设计师学习。西方的设计师都可以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借鉴、消化吸收。我们本土设计师更不该对本土文化视而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