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例5)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7页情境图及第99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3、5、6题。
《解决问题》是“数的运算”这一部分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要求: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四课时,是在学习了关于前面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学习20以内的解决问题。从情境图中了解到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提供较多的信息,并且在同一情境图中呈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二)核心能力
“解决问题”这节课,通过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情境图,学生能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会看图到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五)教学难点
根据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信息并列式计算。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预习课本第97页,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信息,哪些信息是有关的?
(2)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法计算。
练习:
(1)左边盘子里有5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8个,一共有()个苹果。
(2)小明折了6颗星星,小丽折了7颗,一共折了()颗星星。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师: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解答。
2.问题探究
师:马上要到元旦了,小朋友们要开联欢会了,一一班的小朋友在排练节目呢,你们看!
(课件出示主题图。表演的同学一会儿按前后分两排分开,一会儿按男生、女生分开)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同桌相互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课件小朋友们联欢会的景象,学生兴趣大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现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有哪些信息跟这个问题有关系连起来说一说。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让学生整理,并在书上填一填:后排有8人,前排有()人,男生有()人,女生有()人。
(2)分析问题
师:以小组为单位,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那么哪些数学信息跟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有关系就至关重要了。通过组内讨论,学生会发现可以用男生+女生,还可以用前排+后排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在讨论中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师: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吧?你是怎么思考?
师:8+7=15(人)是什么意思?你能借助画图的方式解释解释吗?
师:谁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师:9+6=15(人)是什么意思?你能借助画图的方式解释解释吗?
师:他们的解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5人呢?
师: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小结: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幅图,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
法。
(教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回顾反思。通过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明确观察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不同,但解决的方法都是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深入的观察,层层深入,体会到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审题、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今天的数学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本节课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好相关的信息和问题,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
4.巩固练习
①课本97页做一做。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怎么解答?
师:还可以怎么解答?你是怎么想的?
师:他们的列式有什么不同?
②课本99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
(三)课时作业
1.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想:灰兔有()只,白兔有()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用()方法。列式为:
还可以这样想:前排有()只,后排有()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用()方法。列式为:
【答案】想:灰兔有(8)只,白兔有(6)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用(加)方法。列式为:8+6=14(只)
还可以这样想:前排有(7)只,后排有(7)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用(加)方法。列式为:7+7=14(只)
【解析】考查目标1、2,通过解读图上的信息,了解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答案】7+6=13(个)      5+8=13(个)
【解析】考查目标1、2,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难度,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到正确的相关联的信息,并列出不同的算式解决同一个问题。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1、2,在第前两题的基础上直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