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 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
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 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 和“客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4、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5、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说明了( )的重要性。
A 知识 B 实践 C 知行统一 D 认识
二 多项选择题(4×5,20分)
1、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中国女排、杨利伟、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感动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A 以偶像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B 以偶像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C 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D 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下列体现了矛盾的观点的有( )
A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 刻舟求剑
C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D祸兮福之所倚
3、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
A 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B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4、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
A 联系是客观的 B 联系是普遍的
C 联系是主观的 D 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5、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要求我们要( )。
A 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B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 建立真正的友谊 D 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
三 名词解释(5×4,共20分)
1 实事求是
2 发展
3 人际关系
4 本质
四 理解说明题(6+10+8+6。共30分)
1、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
有一天蚂蚁与大象玩捉迷藏,大象一背过身去,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跑到一堆沙前,蚂蚁钻到沙里了,却露出一条腿。
一只老鼠看见了,就问蚂蚁,说:“蚂蚁,你为什么还露出了一条腿?大象会看到你的。你真笨。”蚂蚁没好气地说:“你才笨呢!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绊倒,你这只笨老鼠,别管我,等着看吧!看大象怎么能爬得起来!”说完之后还坏坏地笑了几声。
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6分)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则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的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请回答:(1)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6分)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4分)
3、看图分析:请用我们学过的哲学观点分析下图(8分)
4、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出来。最后,农民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农民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不一会儿,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 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农民惊诧不已。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 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
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
A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4、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
A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B 物质决定意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