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9《父爱之舟》人教(部编版)
19 父爱之舟
导学案设计
课题 | 父爱之舟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目标 |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了解倒叙的写法。 | ||
教学重难点 | 1.抓住“父爱之舟”这条感情线,体会作者对父亲无尽的感激之情。 2.学习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刻画人物。 | ||
课前准备 | 1.课文朗读,搜集作者简介,制作生字词卡片资料。(教师)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图片引入,揭题质疑(用时:5分钟) | 1.图片出示小渔舟,巧妙引入课题。 2.解释课题为什么叫“父爱之舟”。 3.布置阅读任务。 | 1.结合生活经历谈一谈自己对小渔船的认识。 2.初步感受父爱和渔舟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 可以变换问题和方式,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用时:12分钟) | 1.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比如“屑、栈、僻、枕”这几个往往会误读的字的读音。 3.教师进行生字书写指导,重点指导“考、席、屑”的书写。要能够保持整体上的平衡和各部件的穿插占位。 4.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生词。 | 1.以小组为单位,多种方式朗读生字词。 2.同桌间朗读重点字组成的词语,看谁读得又清楚又准确。 3.认真观察,随后进行书写训练。 4.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本课生词。 |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字指导。 2.教师示范书写时,重点提醒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特点。 |
三、理清脉络,了解大意(用时:18分钟) |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全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先写了什 么?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全文一共描写了“我”和父亲的几件事? 3.引导学生在了解主要事件后,进一步思考:在这些往事中,父亲都为“我”做了什么? | 1.了解作者的成就及写作背景。 2.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自己的意见作对比,不足的地方进行自我完善和纠正。 3.认真思考每件事中隐含的父爱,并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小事却让“我”难以忘怀。 |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 2.对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出答案,然后在下面的学习中再重点解决。 |
四、结合课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 1.结合本课字词设计书写生字词,并用重点词语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思考题,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 1.按要求完成作业。 2.认真思考,预习下节课内容。 | 1.书写作业可以在教室学习园地里展示,这样更能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2.思考题难度不要太大,尽量选择下节课刚开始要解决的问题设置。 |
第二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问题切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 1.复习回顾:课文里写了父亲为“我”做的哪件事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2.导入新课:让学生们的回答,引领学生一起探究文章的感情主线。 | 1.积极发言:只要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理由充分就可以。 2.参考同学们的回答,积极思考作者到底对父亲是一种什么感情。 | 1.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比较这些事的大小,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2.不要忽略时代背景在文中的作用。 |
二、研读课文,把握线索(用时:20分钟) | 1.提出自读要求:快速阅读课文,课文中有几个地方写到了“小渔船”。 2.组织讨论:这四次提到小渔船,都给了“我”怎样不同的感受?又有什么相同的感受? 提示:相同点——都引起了 “我”对父亲的难忘记忆,都让“我”深切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3.启发学生思考:这只小渔船对“我”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又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小渔船不仅是“我”外出求学的交通工具,更承载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期望。“小渔船”是文章的主线,串联起了父亲对“我”的浓浓深情。 | 1.出课文中关于“小渔船”的段落,联系发生的事件读一读,再交流汇报。 (1)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 …… (2)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 …… (3)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 (4)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2.交流汇报。 (1)让“我”想起了父亲为了省钱,和“我”一起住最便宜的小客栈,见到半夜“我”被臭虫咬醒后心疼不已。 (2)为了节省食宿费,父亲和姑爹轮流摇橹,却让“我”睡在船舱里。 (3)父亲在摇橹间隙爱字组词,仍然舍不得休息,替生病的母亲为“我”缝补行装。 (4)小渔船虽然比不上鲁迅先生笔底的乌篷船精致,但一样让人感到亲切,因为它承载着满满的父爱。 3.课堂讨论,交流发言,重点在于体会小渔船的特殊意义。 | 1.这一部分可以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通过设置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2.抓住作者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激之情,挖掘出作者的情感变化,能有助于学生掌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3.如何从小渔船联想到所承载的父爱?这是突破全文主题的关键。这里可以通过对比和讨论,引领学生体会小渔船带给作者的感受,还要注意作者对父亲的描述。 |
三、延伸触角,升华主题(用时:10分钟) | 1.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中的事例,证明父亲对“我”的爱博大而深厚。 2.让学生比较事例的大小,探究其共同点和作用。 3.延伸小渔船所包括的丰富内涵,升华主题思想。 | 1.交流明确:父亲还给“我”买枇杷、豆腐脑,自制玩具,背“我”上学,替“我”铺床…… 2.认真思考,交流发言,一起探究这些事例的共同点和作用。 3.认真领会老师所讲,体会小渔船和“父爱之舟”之间的联系。 | 1.学生发言只要能正确表述事件即可,如果个别地方表达不准确教师再做引导,不必再深入分析。 2.小渔船和“父爱之舟”的连接点是父爱,讲解时必须突出父爱的深沉和博大。 |
四、讲练结合,设置作业(用时:5分钟) | 1.概述以小见大这一写法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课堂讲解和课文内容,让学生即兴写作。 | 1.认真听讲,抓住“小”与“大”。 2.认真完成作业。 | 作业兼顾了课内和课外,侧重写作方法的训练。 |
《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父亲与儿子相处时的场景,并发现场景描写中的要素。
2.通过场景、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3.联系课文内容,能说出以父爱之舟为题的理由。
教学重点:通过场景、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能说出以父爱之舟为题的理由。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任务,导入新课。
1.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下一项任务: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发现大家做得各具特,我们欣赏一下。
2.出示学生的思维导图。
3.引导学生发现:
(1)关注重点词语,有利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场景描写中应该包含时间、地点以及人物活动。(场景描写是在特点的时间,特点的地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情景描写)
二、自学场景,批注阅读
1.在这众多的场景之中,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把你的感受批注到旁边。(出示课件3)
2.依据自学提示,自学场景,批注阅读。
3全班分享,教师引导点拨,关注场景,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三、细读品味,聚焦场景和细节
(一)预设筹学费上学的场景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这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2.生交流讨论。
3.教师引导如果在品读文章的时候如果加入自己的联想,感受会更深刻一些。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
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
父亲却没有钱( ),
母亲却没有钱( ),
弟弟却没有钱( ),
甚至家里连( )的钱都没有了。
此时此刻,这人生道路中的新滋味感受是否更加深刻一些呢?
回顾总结,“加联想”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好方法。
(二)预设场景加钱换房间
1.我们一位同学读一下这段文字,其他同学认真地听,想一想你的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交流汇报
2.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又从中感受到什么?
3.生总结、汇报。
“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再加钱换房子”表现出“我”对父亲艰难的体谅,也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4.配乐朗读。
引导学生总结“关注重点词语”体会场景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过渡:同学们,精彩莫过于细节,在这众多的场景描写中有许多的细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继续交流。
(三)预设:
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粉红丝绸汗巾”“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可以看出父亲的生活极度节俭以及家境的贫寒。
(四)预设:
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1.生汇报
“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2.其实这样的一句话中却包含着一组精彩的对话,我们可以表演一下。
3.一次次的推让,一次次的拒绝,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
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引导学生总结描写方法:场景描写、细节描写。
四、合作交流,感受题目的精妙
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从课文中出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1.“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的承载作用。
2.“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小渔船,虚指的父亲的爱。
3.“父爱之舟”串联着一个个的场景,是本文的线索。
配乐朗读难忘小渔船的句子
五、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后来,作者成了一名画家,一名美术教育家。在他众多的作品里面最喜欢的是这幅画作。出示图片。这承载着父亲殷切期望和浓浓父爱的小船最终将走向何方呢?
是啊!父爱之舟,父爱如舟,舟来舟往,舟上舟下,这承载着父亲殷切期望和浓浓父爱的小船,最终将载着我走向(远方 未来 新的人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