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V2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CUP
Q/CUP 006.5?2010
代替Q/CUP 006.5?2009
中国银联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 V2.1
第 5 部分通信接口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n Bankcard Interoperability V2.1
Part 5Specification on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2010-12-10 发布 2011-01-01 实施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Q/CUP 006.5?2010
建设银行卡种类I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3?
2 银联网络概述. 3?
2.1 规范要求 3?
2.2 银联网络拓扑结构. 3?
3 网络接口4?
3.1 入网机构的物理接入方式. 4?
3.2 接入设备要求5?
4 通信接口协议. 6?
4.1 概述. 6?
4.2 通信配置 7?
4.3 协议定义13?
参考文献 24?
Q/CUP 006.5?2010
II
前言
本标准对中国银联跨行交易网络中联机交易与文件传输的通信接口应满足的要求做了规定,包括
通信链路的选择、接入方式选择、接入设备的要求和通信协议的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制定。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入网机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戚跃民、郭锐、郑澎、徐静雯、李洁、吴金坛、王力斌、苗恒轩、万高峰、
陆尔东、蒋慧科、杜秉一、赵伟。
Q/CUP 006.5?2010
3
中国银联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 V2.1
第 5 部分通信接口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银联跨行交易网络中联机交易与文件传输的通信接口应满足的要求,包括通信
链路的选择、接入方式选择、接入设备的要求和通信协议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加入中国银联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的入网机构。
2 银联网络概述
2.1 规范要求
银联网络要求稳定可靠、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管理。入网机构必须遵照本规范对网络通信接口方
面的要求,建设与银联网络的接口,保障各入网机构和银联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并提供银行卡信息安
全、稳定、可靠的存取控制。
2.2 银联网络拓扑结构
银联网络是一个二层的网络结构,其中的网络节点按层次不同,可划分为:核心节点:上海信息
中心/北京信息中心;骨干节点:银联分公司,如图1 所示。
图1 银联网络结构示意图
全国性的入网机构与境内的外资银行,(如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总行、汇丰银行境内机构)直接与
上海信息中心与北京信息中心连接,属于直接接入机构。
间接接入机构,如当地农村信用社或城市商业银行,选择当地银联分公司接入银联网络;而全国
性入网机构在各地的分之机构可选择当地的银联分公司接入,也可以采用总对总的方式,通过其全国
性入网机构接入银联网络。
2.3 入网机构接入线路选择
2.3.1 直接接入机构接入线路选择
根据目前运营商的分布情况,电信主要服务中国南方地区,而新联通主要服务中国北方地区,因
此对于全国性入网直接接入机构与境内外资银行的接入要求如下:
采用电信的SDH线路与上海信息中心互联,对于交易量大的机构可采用MSTP的方式进行接入。
Q/CUP 006.5?2010
4
采用新联通的SDH线路与北京信息中心互联,对于交易量大的机构也可以采用MSTP的方式接入。
2.3.2 间接接入机构接入线路选择
银联分公司与间接接入机构在通讯接入线路上的选择视各地区具体情况确定,但每一个接入机构
都应有主备通讯设备和主备通讯线路,并且主备线尽量选择当地不同的运营商,防止通讯设备与线路
的单点故障。
3 网络接口
3.1 入网机构的物理接入方式
3.1.1 直接接入机构接入方式
对于全国性的入网机构与境内的外资银行通过直接与上海信息中心、北京信息中心互联的方式接
入,并且选择电信、新联通运营商的SDH或MSTP线路。如下图: 图2 直接接入机构接入方式
3.1.2 间接接入机构接入方式
间接接入机构,可采取就近接入方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1-2 家不同运营商的专线接入当
地的银联分公司。如下图:
图3 间接接入机构接入方式
Q/CUP 006.5?2010
5
对于上述两种接入方式的说明如下:
直接接入机构须采用电信与新联通的两个不同的运营商的SDH 或MSTP线路与上海信息中心、北京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