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一、阶段特征:
这一阶段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由兴起走向高涨最终失败的一个阶段,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  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辛亥革命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中无产阶级壮大,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担历史地交给无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也给中国带来希望的曙光。而民族资产阶级和清政府以及北洋军阀展开了以围绕共和这个焦点进行了斗争,其实质也就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辛亥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战争则为了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共和而展开。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所组织的斗争接连失败。这就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二、知识结构
三、历史现象分析:
1  关于辛亥革命:
    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原因:经济和阶级基础:甲午战争以后,由于内部环境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格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现实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答定,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和
无能,加剧了民族危机,维新变法的失败,更使有识之士转向革命的道路。主观努力: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宣传,组织建设等,为民主革命的兴起作了准备。
    三民主义的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和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其进步性是: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纳;三民主义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具有广泛的众基础和号召力因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纳,因此也就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失败原因:历史功绩:反对封建主义方面:一方面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最大功绩)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重大成果);反对帝国主义方面:《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集中体现为反清朝统治的斗争。因此,推翻清朝统治,无疑是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学生打
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方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增长,无产阶级迅速壮大,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失败原因:从客观上讲,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封建反动势力相勾结的联合镇压。从主观上看,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在革命过程 中表现出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决定了这个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使命。主要表现在:没胡提出彻底的反帝纳。对帝国主义既屈服又抱有幻想,对封建土地制度和上层建筑没有触动。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发挥农民主力军作用。没有一个坚强统一的革命政党。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
产生: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短暂繁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一时期,由于辛亥革命胜利的鼓舞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短暂繁荣。“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 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空前出卖国家主权。1946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获得新生:1、建国初期,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2、在1953—1956底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及付偿定息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 中华民国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
        1912年到五四运动前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和军阀割据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极为黑暗的时期,从袁世凯到段祺瑞都对内独裁专制,对外投降卖国,为了独裁和复辟,袁世凯大肆出卖国家主权,疯狂镇压革命,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对下,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继之中国又形成了军阀割据、混战、分裂的局面,政治混乱和军阀混战,各派军阀依靠列强出卖主权,封建势力趁机复辟,思想上封建复古逆流泛滥。
 
四、历史现象比较综合
1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关系。洋务运动为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戊戌变法是以洋务运动的经济成就为物质基础。百日维新中提出的经济措施,如裁军练兵、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等,也是洋务派的主张。但从政治思想上维新派对洋务派持批判态度。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维新派与革命派在19世纪90年代几乎是“同时并起”,在主
流方面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康、梁主张君主立宪,继续保持清朝统治;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旨在推翻清政府。康有为反对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也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都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基础上,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社会变革,并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各阶级进行探索的历史脉络。
2 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比较。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政党产生的条件。强学会和保国会,兴中会与同盟会,以及民国初年的国民党。
3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比较异同:相同点:斗争的方式:武装斗争。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原因相同,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不同点:斗争的对象不同:斗争的结局和开始的原因不同。
单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争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
利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据此回答
1.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开始的事件是
A.同盟会成立  B.广州起义  C.兴中会的建立  D.黄花岗起义
21911年底起义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主要原因是
A.他亲自领导了武昌起义  B.他是共进会的实际领袖
C.他是同盟会的最高领袖  D.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威望
3.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受“门户开放”政策的制约
C.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足以应付局面
4.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国民党的四大家族是.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也是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长期斗争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据此回答
5.下列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评价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B.明确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有机的结合起来
C.既区别于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又区别于维新派的改良主义
D.是近代中国前期最先进的民主革命纲领
6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指
A.实现民族主义  B.实现民权主义  C.实现民生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据此回答
7.辛亥革命所反映的最主要的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汉族与满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8.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的统治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建立民主共和国,让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9.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