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15课:北伐战争练习题
一、单选题
1.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包括(   )
A.袁世凯,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黄埔军校的创办
3.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的会议是(      )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南昌起义, D.中共三大
4.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
A.北京大学, 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主要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其中,皖系军阀以__为首
A.冯国璋, B.段祺瑞, C.曹锟, D.张作霖
6.下列反映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进步主题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民革命   ②民主、科学    ③维新变法    ④三民主义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7.(题文)下列不属于大革命失败原因的是
A.由于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B.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C.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D.四大家族控制了金融
8.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两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一致
B.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基本一致
C.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基本一致
D.两党各自保持独立
9.革命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图的革命旧址位于
A.武汉
B.广州
C.上海
D.南京
10.“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反映的是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新文化运动
D.红军长征
11.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
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
D.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12.“四一二反革命”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
B.张学良改易旗帜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北伐战争失败
13.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黄花岗起义
C.北伐战争, D.五四运动
14.有一名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在晚年多次提及建校初期的四位领导人,其中回忆有误的是(  )
A.周恩来, B., C.孙中山, D.蒋介石
1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武汉,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6.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八大国民党的四大家族是
17.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令,通缉、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B.共产党员和革命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C.国民党实行“清共”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18.1927年4月,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政府的成立。
A.南京国民
B.广东国民
C.武汉国民
D.北洋军阀
19.(题文)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0.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众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二、综合题未命名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后,大革命失败了,“宁汉合流”,他们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众和共产党人,革命陷入了低潮。
材料二“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
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摘自《训政时期约法》
材料三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龙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材料一中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的发动者分别是谁? 
(2)材料二讲的是什么意思?结合史实说明国民政府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22.探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回答相关问题。
(1)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创办了哪一军校?该军校创办的历史意义?
(2)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的目的是什么?主要讨伐三大军阀的代表人物是谁?
(3)北伐的主要战场是哪两个省份?
(4)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最终结果如何?
(5)北伐的主要功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