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实·诗词品鉴
68鸡作为与百姓关系最密切、最令人喜爱的家
田园风光诗一、《全唐诗》中的鸡与鸡意象
1.意象与表象的区别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揭示“意象”的内涵是我们探寻唐诗中鸡意象意蕴的理论前提。所谓意象就是通过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即“表意之象”。陈伯海在《意象艺术与唐诗》一书中提到,意象作为“表意之象”,不能单纯将诗歌中的意象混同为诗中的表象,不能将诗中出现的任意一个名词视为意象,这种粗浅的混淆往往会对把握诗歌的真正原意造成阻碍。意象内里包含着诗人对事物的主观感受,“即使转型为诗歌文本,显现为语言文字符号,符号所要表达的含义也都指向了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思意味”(陈伯海,2015)。而表象通常只和事物的外在有联系,不一定有情感内涵在其中,这也是意象不能等同于表象的原因。
2.唐诗中鸡意象的选用
鸡意象的发展是漫长的,有深远的历史积淀,从《诗经》开始,鸡就频频在诗歌中出现。鸡在《诗经》中主要是作为一个自然物象,起到比兴、烘托气氛、点明时间背景等作用。《诗经》之后,鸡的涵义便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不仅体现在使用频率增多上,更重要的是作者赋予了鸡这一物象以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其超越最初的表象用法而具有了意象的地位。
从习性上看,鸡最突出的特点是无论风霜雨雪,都会按时打鸣报晓,鸡鸣即为天亮的标志,这对文人有非同凡响的意义。鸡鸣、天亮、破晓等自然现象的强相关,在以归纳为主的古代知识系统当中,便作为了一种类知识性质的思维定式留存于民间,这也同样影响着文人们的写作习惯。诗中的鸡不仅仅代表自然界的一种家禽,而是被作者赋予了主观感情。
到了唐代,鸡在唐诗中出现的频率陡然增多,这与时代原因也密不可分。农业工具的发展带来农产品产量的提高让人们有了温饱之外的精神需求,而养鸡业的发展,也让人们更多地注意到鸡除了作为食材之外的其他用处。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逐渐兴起了一项新的活动——斗鸡。当时可谓是“全民斗鸡”,不仅普通平民热衷,皇室也十分痴迷此项活动。到了唐玄宗时代,养鸡斗鸡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些活动的兴盛也极大影响了诗歌的创作。
根据郑州大学研制的《全唐诗》计算机检索系统的统计,《全唐诗》中包含“鸡”的诗共992首,
论唐诗中的鸡意象
□韩冬星
河北北方学院
[摘要]早在《诗经》时代,鸡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已经开始出现,而发展至唐代,唐诗中的鸡意象在表达诗人思想感情、营造诗境等方面,已经具有了超过其物象本身的情思意蕴。
唐人用象征性的艺术表达来建构鸡意象,给鸡意象以暗示或象征诗人思想情感的作用,让诗歌更有深度,营造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意境。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唐诗中的鸡意象进行解读,以此更好地站在诗人的角度领会其感受,进一步领悟唐人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唐诗 鸡意象 意象研究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03(2021)06-0068-03
作者简介:韩冬星,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2021.06
2021.06
诗词品鉴·新纪实
69
“鸡”字出现了1019次。除去一些专门的名词及地名后,鸡意象在《全唐诗》中出现830次。其中呈现频率高的意象,诸如“鸡鸣”被提到148次,“鸡犬”提到105次,“斗鸡”出现64次,“鸡黍”出现32次,按其属性大致分成两类。二、以鸡的自然属性为意象
唐诗中的鸡大部分是作为背景的一部分,但是也常常和诗人主观情思联系到一起,所以在不同诗人的眼中,鸡的这些特点又有不同。由于“鸡鸣”这一意象在《全唐诗》中出现的频率最多,涉及的含义也十分丰富,所以将这一意象单独列出,详细分析。
1.鸡鸣意象
1.1以鸡鸣叹恨离别之苦古代男女经常面临着离别,相聚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雄鸡打鸣,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同时也意味着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马上就要分别。一声声鸡鸣提醒着人们离别在即,这就给情人们带来了烦恼,此时的鸡鸣惹人烦闷。比如李廓的《杂歌谣辞·鸡鸣曲》:“长恨鸡鸣别时苦,不遣鸡栖近窗户。”此诗描写了一对夫妇离别的场面,以鸡鸣为线索贯穿全诗,诗中的鸡每鸣叫一声,丈夫
就愈远一步。
又如韦应物的《送郑长源》:“鸡鸣俦侣发,朔雪满河关。须臾在今夕,樽酌且循环。”鸡鸣时分,好友准备启程,送友千里,终要面临着离别。一声鸡鸣催人启程,打破了与朋友推杯换盏的美好场面。“鸡鸣”这一意象常常与离别诗的主题相结合,既表现出了清晨时分离别的情境,又表现出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天各一方的脚步总是匆匆到来的悲凉心境,意象与主题相契合,产生了更让人回味的情感意蕴。“鸡鸣”在此类诗中不仅起表明时间的作用,也包含着作者与亲人朋友分别时苦、愁、怒的思想感情。
1.2以鸡鸣衬托羁旅之寂寞艰辛在唐代,羁旅行役是文人笔下一个常见的题材。鸡意象常常出现此类诗中,以鸡鸣来衬托羁旅的艰辛,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类诗中,最广为传颂的是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之相类似的含有鸡鸣意象的诗歌还有常建的《泊舟盱眙》:“平沙依
雁宿,候馆听鸡鸣。”许浑的《晨装》:“晨鸡鸣远戍,宿雁起寒塘。”
2.以鸡的其他属性为意象2.1作为景物自古以来,鸡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家禽之一,在田园农家更甚。乡村中的景物虽然大同小异,但由于诗人的主观心态不同,而产生审美内涵上的差异。比如王维,多是借助乡村风景来表现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盛赞美丽的田园风光。在它的笔下,包含“鸡”的诗就有22首,大多都是在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诗中出现。比如《千塔主人》:“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又
如杜甫的《羌村》:“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描写了一幅有趣的图景:一鸡正在乱叫,客人到来的时候它们还在打斗。把鸡驱赶到它们栖居的树上,才听到有人叩响了柴门。驱赶鸡到树上,相当于把鸡赶回巢穴,自然会安静下来。当庭院安静时,主人才可以听到客人敲门的声音。这不仅体现了充满乐趣的乡村生活,而且还显示出意料之外的有客来访的喜悦,让读者会心一笑。在这类诗中我们可以发现,鸡作为一种景象,已经成为田园诗的标志之一。
2.2作为斗鸡斗鸡,即经过人为训练的鸡与鸡之间相互搏斗,是一种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娱乐活动,到了唐代,这项活动更加兴盛。唐玄宗在位期间是唐王朝最为鼎盛的时代,经济、政治飞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斗鸡之风十分盛行。在寒食节时,民间斗鸡之风更甚。描写斗鸡场景的诗歌很多,比如杜淹的《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由于这种斗鸡的热潮风靡皇室之间,当时的王公贵族不仅比财产权势,还会在斗鸡上斤斤计较,甚至发生矛盾。诗人王勃因作《檄鸡文》,议论王侯之间的斗鸡活动而被逐出王府。有人因为斗鸡丢官,也有人因为斗鸡得志,比如唐玄宗时期的贾昌,因十分会驯养斗鸡,把皇室的斗鸡调教得凶悍善战,因此获得了玄宗的青睐,享尽了荣华富贵。民间流行的童谣“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便是讽刺目不识丁的贾昌因为擅长斗鸡,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此外,这种斗鸡之风的盛行也从侧面表现出唐代的任侠风气。陈子良在《游侠篇》写道:“东
2021.06
新纪实·诗词品鉴
70
郊斗鸡罢,南皮射雏归。”便是写少年游侠春日斗鸡射猎的生活,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斗鸡意象有着民俗文化的底蕴,通过对斗鸡意象的解读,读者既可以了解特定时期唐朝社会的风俗习惯,也可以了解诗人的主观感受和他们对社会现实的立场态度。
三、以鸡的典故意义为意象
随着中国古典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与鸡相关的典故。在这些典故中,鸡作为自然物象的意义越来越淡薄,而思想意义却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了一种专门的符号。
1.鸡黍之约
鸡黍之约的典故则是来自于东汉时期范式和张劭的故事。范式遵守信用的举动成为千古佳话,后人将这段美谈称为“鸡黍之约”。后来,“鸡黍”在诗中就成了友谊深厚、坚守诺言的代名词,常常被诗人引用。笔者对《全唐诗》进行检索,发现“鸡黍”共出现32次,且与友人、约定这些词语直接相关。最为著名的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他的老友就曾邀请他到家中享用“鸡黍”:“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里的“鸡黍”就是引用了范张鸡黍之约的典故,已经不是单纯的饭食,而是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如唐
代唐彦谦的《道中逢故人》云:“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鱼玄机的《期友人阻雨不至》:“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诗人们在诗中巧用“鸡黍之约”的典故,更显得情深意切。“鸡黍”这一带有典故属性的意象的选择,不仅有深厚的文化意义,而且也表现出友人间真挚的情谊,让读者感受到了友谊的淳朴真诚。
2.鸡鸣函谷
“鸡鸣函谷”来源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后人多用此表示一种旁门左道,偷偷摸摸的行为。这一典故在《全唐诗》中多次出现,多和讽喻时事有关,比如柳宗元的《东门行》:“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柳宗元借用这首诗表达他的政治态度。“客如雾”是过关的人十分多的意思,“貌同心异”即指一行人虽然相貌和常人无异,但是各自心怀鬼胎,各有心事。这两句诗引用了“鸡鸣函谷”的典故,借孟尝君靠着门客假装鸡鸣得以逃脱的故事,隐喻地方势力居
心不良,妄图杀害忠良的歹心昭然若揭。诗歌的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让人感受到柳宗元的哀婉悲愤和爱国深情。诗人想借助典故,来达到讽刺劝谏的目的,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既有助于诗人在困境中一吐胸中块垒,也更能产生深刻的表达效果,给读者以审美愉悦。
鸡的典故属性除了所述之外,还有闻鸡起舞、呆若木鸡等典故意味的鸡意象偶尔在唐诗中出现,在此不再一一列出。
四、结语
鸡作为一种家禽,可以说是人类亲密的伙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唐朝是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唐诗中的鸡意象在延续前代诗歌中鸡意象内涵的同时,也有所丰富。特别是唐代特殊的时代背景,赋予了鸡意象新的活力。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鸡的某种自然属性可能会演化出典故属性的内涵,典故属性也肯定是以鸡的自然生理属性为基础而产生的。
鸡的意象大多出现在离别诗、羁旅诗、田园诗、咏史怀古诗等题材之中,而在这些诗中,鸡意象往往融离别相思之苦、羁旅行役之艰辛、对社会现实的无奈等情感于一身。基于鸡意象的这些情思意蕴,读者在相应的古诗鉴赏中,无疑能更好地领悟诗人的主观感受,深入了解唐人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
陈伯海.意象艺术与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 全唐诗(增订本)[M].(清)彭定求,等,校点.北京:
中华书局,1999.[3] 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4]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