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震荡中的诗坛:南宋诗歌述论
一,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一),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字务观,号放翁。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1,经历和创作:
A,生活经历:45岁前任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罢官;66岁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
B,创作历程相应分3个阶段:
早期诗歌内容已相当充实,忧国念时主调已确立,如《送七兄赴扬州帅幕》等。二阶段诗风成熟。“诗家三昧”指受军营生活激发,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如七古名篇《金错刀行》、《胡无
人》、《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关山月》、《秋兴》(成都城中秋夜长)等。由于风格成于巴蜀从军时期,故诗集题《剑南诗稿》。
2,创作渊源。
(1),江西诗派。他师事曾几,又私淑吕本中,受曾、吕爱国的情操的影响;艺术上受“活法”说影响。
(2),受屈原、杜甫爱国经世精神影响。
(3),学习李白鄙视流俗的人生态度和想落天外、变化莫测的艺术,抒发苦闷。
(4),岑参和陶渊明。学习岑诗写边塞奇丽风光和军营的豪壮生活,退居后效仿陶恬淡的生活态度和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
(二),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1,内容丰富,几乎涵盖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1),爱国主题,代表陆诗主要思想倾向。
A,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如《金错刀行》。田园风光诗
C,揭露中原不得收复的原因—统治者但谋私利而不顾国家利益,如《追感往事》。
D,痛责统治者抛弃江山、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倾诉爱国将士和沦陷区人民的满腔悲愤,如《关山月》。
E,更多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如《书愤》。
(2),善于从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高山大川、草木虫鱼、农村平凡生活、书斋闲情逸趣,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如《游山西村》和《临安春雨初霁》。
(3),不幸的爱情生活。如《沈园》二首。
2,艺术风格。
(1),追求雄浑豪健的风格,形成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
A,借幻境、梦境表现现实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此类纪梦诗构成陆诗飘逸奔放特点。
B,现实的重负,梦中幻境终究要消逝,“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送范舍人还朝》)等,构成陆诗沉郁悲凉的一面。
C,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于一炉,构成了陆游独特诗风。
(2),陆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即使七言古体也不例外。如《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恢宏雄放的气势寓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中,体现出陆诗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赵翼“看似奔放实则谨严”(《瓯北诗话》)。
(3),陆游擅七言诗,七古、七律和七绝成就都很高。
A,七律尤以对仗工整、不落纤巧、新奇而不雕琢、平易近人著称,刘克庄“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
白鹭洲”(《登赏心亭》)。
B,七绝笔致流传,情韵深永,如《剑门道中遇微雨》。
3,缺点:有些诗流于浅近滑易,字句和诗意重复的现象也很常见。
(三),陆游的影响:江湖诗派戴复古和刘克庄
(四),杨万里
1,思想。
A,关心国事,忧国之念,如《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其四。
B,关注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理学思想增进他对平凡事物中蕴含哲理的思考,使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理趣,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和《宿灵鹫禅寺》。
2,艺术:早年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和晚唐绝句,最后形成诚斋体。
3,诚斋体风格特征: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
(1),从平常的事物中捕捉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表现出来。
(2),要求诗人把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在客观事物上,笔下事物具情感和灵性,如“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暄”(《桂源铺》)给诗歌带来活泼风格。
(3),想象奇特,却用浅近明白语言和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4),缺点:粗率滑易、浅俗无味。
(五),范成大
1,反映生活面广阔。如:
(1),描写民生疾苦,继承杜、元、白、张、王新题乐府传统,且写法新颖生动,如《后催租行》反讽、冷峻。
(2),成就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
A,孝宗乾道6年(1170)使金,以谋废除跪拜受书礼。出使过程中写一组七言绝句,纪录沦陷区见闻感触,主要内容:
a,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b,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
c,凭吊古代爱国志士遗迹以表报国决心。如《宜春苑》《州桥》《蔺相如墓》。
B,田园诗以《四时田园杂兴》最著名。
a,共60首七绝,12首为一组,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田园生活。
b,古代田园诗多是士大夫自抒隐逸情的抒情诗,如王孟诗田园风光作为静谧心境的外化出现。除少数陶诗外,古代田园诗中往往忽略农事,农人也被赋予隐士性格。农民劳作生活及疾苦,元稹、张籍等往往写进《农家词》、《田家词》一类乐府诗中,没有田园风光描写,习惯上不被看作田园诗。范创造性地把上述传统合一,全面真切地描写农村生活细节,使田园诗真正成为反映农村生活之诗。
(3),艺术: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少数诗风格峭拔;但个性不鲜明。
(六),尤袤诗风细润圆转,较接近范成大。
二,“永嘉四灵”
(一),约宋光宗绍熙间(1190-1194)永嘉地区活动的4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出于叶适之门,字中都带“灵”字,故叶适将其合称“四灵”,曾编《四灵诗选》;“四灵”或为布衣,或任微职,都是命运落拓的贫寒之士。
(二),生活面狭小,创作局限于书斋中;诗歌内容较单薄,只有少数写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存诗较少,格局较小。
(三),以贾岛、姚合为宗。
1,精雕细琢,玲珑雅洁,诗风与贾、姚似;赵师秀曾选贾姚诗,合编为《二妙集》。
2,作品以五律为主,如徐照《山中》和赵师秀《龟峰寺》。
3,过分重炼字琢句,多数五律虽有警句,全篇意境不够完整。
4,七绝间有意境浑融之作,如翁卷《乡村四月》、赵师秀《约客》。
(四),地位和影响。
1,主观上想打破江西派藩篱,以晚唐诗人贾岛、姚合为典范,并少用典故成语,含有与江西派背道而驰的意图。
2,与宋初“九僧”在诗学宗尚、诗体选择、艺术风格上呼应,对江湖诗派影响大。
三,江湖诗派
(一)简介
1,南宋后期,一些未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文为生,成为江湖谒客。
2,理宗庆元年(1125),杭州书商陈起为其刻印诗集,总称《江湖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被称为江湖诗派。
3,《江湖集》诗人身份各异,又无公认宗主,只是十分松散的作家体,只具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
(二)内容
1,多数人对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也不甘隐逸生活,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不少人以诗歌作为干谒权贵、谋取钱财的工具,追求社会的承认及实际利益,写了许多献谒、应酬的诗,内容多歌功颂德或叹穷嗟卑,空洞无聊;
2,往往即席而成,有时逞才求博,辞意俱落俗套,艺术粗糙。
3,题材来源较丰富,有时写农民及贫民的悲惨处境,如许棐《泥孩儿》。
4,受到“四灵”影响,最擅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但境界较开阔,稍胜于“四灵”。如陈允平《青龙渡头》、叶绍翁《游园不值》。
(三)大多未能自成一家,刘克庄、戴复古自出机杼,成就较突出
1,刘克庄
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最大。
(1),早期诗受“四灵”影响,陆游使他在题材上与“四灵”分道:关心国事,写《国殇行》、《筑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抨击时弊。
(2),艺术上兼师唐、宋诸家,尤以贾、姚、“四灵”较显著。
A,总体上未受“四灵”束缚,如《郊行》。
B,缺点:追求作品数量,多滑熟之作,尤其七律七绝,未免粗滥。
2,戴复古
早年从陆游学诗,受陆游雄浑诗风影响最深,后崇尚晚唐:指斥朝政,反映民瘼,绝少顾忌。如《庚子荐饥》;最好的诗是对时事的感触,如《江阴浮远堂》和《频酌淮河水》。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