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淮河制造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对生产的A产品所需用的B材料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B材料2008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08年第一、二、三季度购入的B材料为:750千克、450千克、300千克,每千克成本为:0.12万元、0.14万元、0.15万元。2008年共计领用B材料900千克,发生直接人工费用30万元、制造费用9万元。存货跌价准备2008年末A产品全部完工验收入库,但没有对外销售,该批A产品已经签订销售合同,合同总价为110万元,预计全部销售税费为6万元。剩余B材料将继续全部用生产A产品,预计生产A产成品还需发生除B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26万元。剩余B材料所生产的A产品未签订销售合同,A产品预计市场销售价格为60万元,预计全部销售税费为4万元。
要求:
(2)计算剩余B材料计提的减值准备。
(3)编制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4)计提减值准备对2008年净利润的影响。
解析:
(1)计算A产品计提的减值准备:
A产品须用B材料900千克的成本=750×0.12十150×0. 14=111(万元)
A产品完工验收入库的成本=111+30+9=150(万元)
A产品可变现净值=110-6=104(万元)
A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150-104=46(万元)
(2)计算剩余B材料计提减值准备:
B材料的账面价值=300×0.14+300×0.15=87(万元)
A产品成本=87+26=113(万元)
A产品可变现净值=60-4=56(万元)
判断:由于A产品可变现净值低于A产品成本,因此B材料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B材料可变现净值=60-26-4=30(万元)
B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87-30=57(万元)
(3)编制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46+57)103
贷:存货跌价准备—— A产品 46
——B材料 57
(4)计提的减值准备减少2008年净利润=103×(1-25%)=77.25(万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