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企项目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后评价;改进建议
引言
近年来,《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国资发计划〔2005〕92号)、《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发改投资[2008]2959号)颁布实施了《发改投资[2008]2959号)。作为工程咨询不可或缺的一环,项目后评价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业内从业人员的实践,促进了后评价体系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但在其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并有值得深思的地方。工程后评价是对工程或规划的目的、实施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性、客观的分析,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总结,以确保项目的预期目的和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否达到了项目的主要利益指标。
一、项目后评价的产生背景
国外的工程后评价和工程前评估是同步出现的,它们都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实施的“新分配”,迄今已经有80多年了。美国率先提出了项目后评价,并倡导了后评价的理论和
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20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普遍认可和采用了项目后评价,并作为衡量企业投资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各国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后评价是国家预算、计划和项目的评估,总体而言,它们具有评估的法规和制度,明确的管理机构,科学的方法和流程。
我国从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顾问公司对我国首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这是我国全面启动后评价工作的开端。近20年来,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英国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我们进行了项目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国内部分金融机构(建设银行、国家发展银行)以及部分政府部门(交通部、铁道部、农业部等)都在进行项目后评价。近几年,我国的工程后评价工作发展迅速,但与世界各国相比,尤其是后评价制度尚未建立。
二、项目后评价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工程项目后评价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项目后评
价是对投资决策的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从我国实施工程后评价的实践结果来看,工程项目后评价对工程后评价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1、反馈信息的作用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信息的及时回馈。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项目后评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对策,进一步调整计划、进度等相关政策,使项目更加完善,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在项目结束后,根据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收集相关的数据,并为其提供科学的参考。从而使我国的投资政策与发展计划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从而提高决策水平,避免重复或重复的问题再次发生。通过项目后评价,可以为各国及时修改不适宜或不适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或指标,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从而使我国的投资管理得到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提供依据的作用
工程建设项目前期评价是工程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但其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经过后期的评估。对于政府而言,在评估过程中所吸取的经验,通常会牵涉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一
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政府可以从这些反馈中得到的。适时修正不适当或陈旧的经济政策、指标参数,以使工程项目的投资规划得到正确的执行。对工程业主而言,利益最大化是业主的追求,业主可以根据业主的反馈意见,及时修正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对今后的工程项目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今后的工程项目决策更加科学,有利于改进公司的运营管理。对放款银行而言,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后评价,能够发现工程建设资金运用中的问题,并对其成败原因进行分析。为信用政策的调整提供基础。
3、总结经验的作用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并与项目决策时所设定的目标、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和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这些经验中吸取经验,获得启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投资管理和决策水平,提高投资效益。
4、加强监管的作用
工程项目建设领域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应用,
可以加强对施工领域权力行使的规范和监管。在项目实施后评价中,由于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探索和改进。后评价是一个透明、开放的过程,它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项目的绩效和错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使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的工作表现和问题得到了较公正、客观的评价。工程后评价是对工程建设中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业主、项目出资人今后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我国项目后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后评价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并且已经被广泛地运用,而国内的后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就其概念而言,国内关于后评价的界定尚有一些问题。根据项目周期管理的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而对项目的后评价,则应该在项目决策结束后立即进行。不要等到工程结束之后才去做。而在我国的实际管理体系中,后评价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最后一步“运营阶段”。《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在建设工程完成验收、运行一段时期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后评价工作计划下达后评价工作。这一规定说明了我国的工程后评价属于静态评价,而非动态监测、评价、管理,与项目周期
管理的要求相违背。由此可见,我国的后评价工作仍处于较低的层次,今后还需从各个层面加强对后评价的认识。
1、政策方面
199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套国家重点项目后评价的管理办法,但一直没有付诸实施。《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规定了对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尤其是对政府投资后评价的要求。此后,发改委启动了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并于2008年11月发布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目前我国的工程后评价工作相对滞后。《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和实施对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的建立起了积极作用。然而,从目前我国投资项目的现状来看,这一管理办法仍有一定的缺陷:《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对项目后评价的解释不够全面,缺乏具有本国特点的独立的项目后评价体系;没有说明后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规则和工作程序。目前,国内许多建筑企业对工程和评估工作尚处于生疏状态,因此,制定《后评价》的实施细则和工作程序是国家政策的重要依据,以便于业内人士的学习和实施后评价。
2、实践方面
目前,我国的后评价已经进行了30多年,并在一些投资项目和银行贷款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中国工程咨询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在国内率先进行后评价,但由于其政策的滞后,在实际运用上不能与发达国家和金融机构相比。同时,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研究方法的滞后,也限制了后评价的实际发展。
小项目投资
3、理论方面
从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出发,国内外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科研机构等机构对后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从目前的《后评价管理办法》中可以发现,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缺乏针对我国国情和建筑行业情况下的后评价工作思路和方法。
四、我国项目后评价的改进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完善配套制度
国际上将项目后评价作为确保投资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只有在项
目后评价中不断地进行,才能使项目运行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工程评价尚处在起步阶段,不仅在实际工作中对其作用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有关的政策也不健全。
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对工程后评价的认识。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建设程序不规范、施工操作不规范、工程项目数量多、工程概算多、工程质量差、投资效益不明显、工程建设领域案件频发等。这一现象折射出了目前国内建筑业“头重脚轻”、“重建轻管”的弊端。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健全后评价支持体系,以达到责任的对等。“谁出资、谁决策、由谁获益、由谁来承担”的规定,决定了决策者拥有多少决策权和承担多少责任。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可以让工程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项目后评价的好处,并能自觉地进行项目后评价。
其次,要加强对项目后评价的人力、科研等方面的投资。相对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金融机构来说,国内的投资并不多。这充分体现了在项目后评价中所强调的重要性。要使我国的工程后评价工作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就需要从硬件要素、人员素质、学术研究、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改进。实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虚心地向那些在项目后评价方面取得良好成绩的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借鉴。美国自1930年代首次开展工程后评价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70多年。而在我国,从80年代末开始实施项目后评价。因此,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们都应该从国外吸取教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