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战略探究
作者:***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07期
        摘 要: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贵州省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贵州作为刺梨原产地,拥有丰富的刺梨资源,发展刺梨产业优势得天独厚,政府也对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但不可否认,贵州刺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改进。介绍贵州省刺梨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期为贵州特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刺梨产业;贵州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7-0068-03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高效农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9年全省农、林、牧、渔及农业服务业总产值分别为2 535.68亿元、275.43亿元、829.58亿元、57.70亿元及190.59亿元,全省农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居全国前列。特农业方面,刺梨、茶叶、蓝莓等特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无公害绿有机农产品生产持续发展。但贵州省在特品牌打造上仍存在不足,由于全省农产品初级低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因此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低,在全国范围内总体竞争力仍有待提升。刺梨是贵州的特产经济水果,兼具食用与保健价值,对建立贵州特农产品品牌至关重要。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考虑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研究因地制宜发展种植、提升刺梨品牌效应的可能策略,思考贵州省未来刺梨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贵州省刺梨产业现状
        作为刺梨原产地,贵州省野生刺梨资源丰富。但由于贵州省属于山地面积广,平原面积狭小,省内刺梨生长分散,野生刺梨大多生长在偏远山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刺梨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资源浪费严重。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贵州省刺梨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并且产生了一批代表性企业,为当地脱贫攻坚带来助力。
        (一)刺梨种植情况
        贵州省野生刺梨资源居全国之首,省内大多数地区都有野生刺梨分布。在种植面积上,依托丰富的野生资源,贵州省刺梨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截至2019年,全省刺梨种植面积超过133千公顷,采摘面积约60千公顷,分别较上年同比增长12.1%和88%。其中,六盘水市刺梨种植面积最广,占全省种植面积的44%[1]。由此可以看出,尽管野生刺梨分布分散,但人工种植范围是较为集中的,产业集中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帮助企业减少运输成本。
        (二)刺梨加工产业链
        贵州省刺梨加工产业链以农企合作模式为主,农户生产原料后企业进行加工。由于贵州省刺梨种植分布广泛,企业加工的刺梨原料主要来自各县生产合作基地。由县政府进行牵头,农户承包土地进行刺梨原果种植,成熟后的鲜果由合作企业统一收购。目前,全省共有刺梨加工企业35家,年产能达13.8万吨,这些企业将刺梨鲜果加工制成饮料、果酒、糕点等产品后进行销售。
        (三)品牌与销售网络
        随着政府推广与产业发展,贵州刺梨产业品牌效应逐渐凸显。2019年,全省35家刺梨
加工企业销售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30.4%。并且市场开拓进展良好,总销售额中40%来自省外市场[1]。品牌方面,贵州有多个刺梨品牌,但缺乏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名牌。因此,2020年“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应运而生,以加强省内品牌整合,抱团提高“贵州刺梨”的知名度。销售网络方面,目前以线下销售为主,在全国多地建立了销售网点。同时,线上销售新渠道也在积极推进。贵州企业通过淘宝、京东等在线运营平台,积极开拓线上销售市场,同时利用直播带货等新方式宣传品牌。
        二、贵州省发展刺梨产业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是否适宜是决定刺梨产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平均海拔1 100m左右。气候上,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3.6~19.6℃);降水充足(平均降雨量1 100~1 400mm),无霜期长(无霜期250~320d),符合刺梨生长的气候要求。土壤上,酸黃性土壤分布广泛,满足刺梨的生长需求[2]。光照上,刺梨喜光,多分布在光照良好的开阔地带。贵州省内大部分地区都能满足刺梨生长的条件,野生刺梨分布广泛,因此适宜人工栽培的范围也很广。据调查,除威宁县外,
贵州其余县市都有野生刺梨分布。适宜的气候、土壤、光照,以及贵州多山区,工业污染小的特点,使得贵州刺梨品质很高,单果大、含糖多且维C丰富。
        2.种植技术成熟。贵州是国内对刺梨资源开发研究较早的省份,20世纪80年代初,贵州就组织学者对刺梨的分布范围、果实营养、病虫防害、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而经过多年的种植培育,在刺梨种植方法、管理培育等方面,涌现了许多技术成果,包括多项种植技术规程和病虫害防治方法等。在此过程中,贵州省建立了种植培育基地,培养了一大批擅长刺梨种植培育的技术人才。经过选育,已培养出了“贵农1号”“贵农2号”“贵农5号”和“贵农7 号”这4个拥有鉴定证书的优良品种。其中5号和7号作为主栽品种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大规模推广,为刺梨产业加工发展提供了充足优质的原料。
        3.政府大力扶持。随着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刺梨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除了传统食品加工以外,积极探索保健品加工方向。在此背景下,政府也加大了对刺梨产业发展的扶持。据统计,2014—2019年间,贵州省人民政府共颁布17条有关刺梨发展的政策和意见,明确刺梨作为贵州省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发展品种[3]。贵州省对于刺梨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制定刺梨产业发展规划,
形成了以刺梨食品、饮料为重点,同时兼顾药材、保健、美妆等领域的产业格局,不断升级产业链。
        (二)劣势
        1.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除贵州以外,其他省份也在发展刺梨产业,相对于经济发达省份,贵州刺梨产业投入相对不足。一方面,新品种研发投入欠缺导致品种单一,生产效率较低。贵州省刺梨共有4个品种,主种植品种为贵农5号、7号,品种单一可能导致刺梨成熟期集中,从而给企业造成较大的仓储压力。另一方面,经营生产投入不足导致产业链组织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体系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人员的缺乏导致相关生产标准在执行中可能难以落实。另外,中小企业在生产园区建立过程中受到资金制约,在种植面积扩大的同时没有跟进配套储备、加工设施。刺梨鲜果口感酸涩,单价低,只有经过深加工才能创造更多收益,而资金投入是深加工水平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2.缺乏品牌效应。虽然政府对刺梨产业给予了不少支持,但遗憾的是,贵州目前尚未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刺梨龙头企业。贵州省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市场定位都在省内,对外市场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出了贵州省以后品牌缺乏知名度。同时就部分龙头企业而言,贵州省
内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明显不足,没有形成有足够影响力的全国知名度,因此也难以形成贵州刺梨的品牌效应。为应对这一现象,贵州省近期推出的“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将省内刺梨品牌资源进行整合,以期形成品牌间的相互带动促进,从而帮助贵州刺梨更好地“走出去”。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刺梨产业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
        随着技术对农业生产影响力的日益提高,进行产业技术创新是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支撑,政府与企业都应该加大对于农业技术提升和相关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首先,企业应该加强与省内科研院所之间的横向合作,使科研成果能够及时运用到企业生产中,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关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刺梨种植发展相关研究,增强刺梨产业的发展后劲。最后,企业应延长刺梨生产产业链,提高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积极开发衍生产品,拓宽营收渠道。
        (二)加强政府引导调控
        刺梨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努力,政府宏观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产业投
资大、涉及面广且任务繁重,政府应积极开展调研,加大對企业的扶持。一是营造发展环境,政府应鼓励新品种培育,鼓励企业开展刺梨深加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减轻税费等措施。二是加强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的工作,协助品牌整合,鼓励企业进行质量专业认证,推动品牌逐步走向高端化。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引导资金建立刺梨产业发展基金,同时提高银行贷款限额,对符合政府要求、发展态势良好、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4]。
        (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贵州刺梨产业目前拥有十余家大型企业,应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养,打造龙头企业,提高全国知名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对省内其余中小企业形成带动作用,激发整个刺梨产业的活力与竞争力。除了省内企业,贵州省还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地,优质企业来贵州开厂建设,学习外省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最终促进贵州省刺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农企利益联结
        对于贵州省刺梨产业的发展而言,除了发挥龙头企业对其余中小企业的企业的带动作用,也要重视企业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乡村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由政府牵头加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相关关系,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得到稳定的刺梨原果供应,另一方面为农户提供了果实销售渠道,有利于增加双方收益,实现合作共赢。
        (五)积极开发“刺梨+旅游”模式
        对于农户而言,种植刺梨不仅可以给刺梨生产企业供应原料,还可以通过发展旅游农家乐的形式带来收入。各县政府应积极对刺梨种植进行整合,将零散种植合并为大规模种植,提高刺梨产业的观赏性,促进旅游业发展。例如龙里县,作为刺梨种植大县,在形成刺梨规模化种植后,积极打造“十里刺梨沟”景区,并于2017年成功申报国家3A级景区,逐步走向了“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品果、冬天吃农家杀猪饭”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5]。
        结语
        目前,贵州省已初步形成了刺梨规模化种植与加工产业链,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刺梨品牌
整合,但未来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贵州刺梨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既需要政府积极扶持引导,也需要企业不断提升技术与质量。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形成科技对产业的有效支撑;政府引导扶持,提升刺梨产业整体效益;建立农企利益联结,助力脱贫攻坚;积极探索“种植+旅游”新模式,扩展创收空间。只有不断探索新发展模式,积极弥补现有不足,贵州刺梨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