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源书记征求发展意见的公开信,体现了“为人民谋发展、谋发展为人民”的执政理念,是省委、省政府“从众中来,到众中去”的执政宣言。现提22条不成熟的建议供参考。 一、贵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 贵州要不要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在决策层一直是有争议的。相当一部分同志不赞成贵州大力抓高新产业,主要原因是产业链配套、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配套、信息网络配套等不完善。但我认为,这些配套功能不是先天性的,是可变的也是正在改变的。况且,贵州还有很多优势:一是贵州独具的生态、气候、环境优势,宜居、宜业;二是普通人力资源成本优势;三是土地成本优势;四是随着“两高”、机场等为主的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信息网络突飞猛进,贵州正在迅速与世界拉近距离。成都、绵阳、德阳、重庆、昆明等地的区位交通依赖贵州通道而逊于贵州(即便不经贵州但距出海口也远于贵州),这些地方都在高新产业上大步推进,抓出了成绩;且贵州的航空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也出了成绩,为何就不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推动包括电子制造业在内的相关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沿海的高新产业也是从发达国家转移来的。贵州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机遇期到了。 建议:省委、省政府认真研究一下,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高新产业,不能老是搞建材、重型机械、煤炭、化工等污染相对较大的产业。一是可考虑将所得的土地出让金逐年返还用于高新企业基础建设,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二是建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可考虑从煤炭、电力、矿产价格入手,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适当提取用于高新产业的基金。如1度电提1分钱,仅贵州2007年的用电量就可提5亿元。这样,就有了加快发展高新产业的资本,其杠杆效应必将得到较大发挥。同时,也能将贵州的能源、矿产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此消彼长。 二、利用能源优势,建立贵州第二产业发展基金 2007年,贵州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0.94%,可见贵州工业整体实力较弱,且存在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偏重,现代制造业偏弱,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带动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根据总书记关于“贵州经济发展要依靠交通起步,能源起飞”的指示精神进行分析,贵州省情具有能源优势、交通劣势“一优一劣”的特性。然而,交通劣势正随着贵广“两高”、黔桂、黔渝、湘黔、贵-昆-缅等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及机场的规划和建设,逐步改变,贵阳将重拾大西南铁路枢纽地位。贵州的能源优势地位也随着国家水电、火电建设步伐加快得到巩固和加强;但是当贵州的能源产业发展进入高峰期后,甚至走下坡路时,工业方面有无替代产业,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重拾大西南的铁路交通枢纽地位后贵州主抓什么产业?当前贵州要利用能源优势做些什么,怎么做?围绕这些问题,深刻领悟总书记“能源起飞”的内涵。靠“能源起飞”不能仅仅是建几个电厂、卖几度电,若是这样,贵州的优势永远不成为优势,而且会逐步转化为劣势,因为能源工业带来的地质灾害、环境问题是要自己买单的。 因此建议:积极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从贵州的上网电价中,每度电提取1分钱,从贵州的煤炭销售环节,每吨提取5元钱,作为“贵州省第二产业发展基金”,认真研究贵州工业的优势产业取向,然后将该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优势产业。 三、省发展的总体思路:主攻二产、提速三产、转型一产 就全省而言,要主攻二产、提速三产、转型一产。具体到各地各县市要有侧重,抓产业不能搞拉郎配,不具备大力发展工业的县,如东南部的一些县市,就要重点谋划一产或三产;最适合搞旅游的,不要千篇一律搞工业聚集区。不建工业聚集区也不是不抓工业,因地制宜抓几家旅游产品、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是必要的。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国内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浪潮,贵州要抓住这个不期而至的重大机遇,以各工业聚集区(园区)为重点区域,进一步抓好功能定位,确定优势主导产业,主动对接项目承接产业。 四、取消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省内漫游费和长途收费,率先实行省内区域经济一体化 建议:省政府出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争取在贵州地区率先实行通信市场一体化。这既是民生问题,更是贵州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的大事。若解决了,用户都会放开打电话,不会造成电信部门收费锐减。用户不过是花同样多的钱多打几个电话,更方便而已;对电信部门来说,通讯系统建好了,多几个电话也无妨。 五、解决贵州民工返乡潮问题的建议 当前的民工返乡潮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返乡民工不仅带来了一定的资金,还带来技术、思路和新理念。给返乡民工一个平台,让他们获得发展空间。 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县乡政府对各乡镇有一定加工、开发价值和市场潜力的土特产、农特产、旅游产品等进行统计分析(如长顺特有的绿壳鸡蛋),由县级政府列入“创业”项目库,然后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三农”、扶持“创业”、扩大内需的各种新政策、新机遇,各级财政适当补助一点,去引导、支持、鼓励、帮助返乡民工,以及利用民间资本去创办各类加工企业,促进农民工就业本土化,并刺激省内消费、解决民工返乡潮及实现增税等。可在各乡镇废弃的学校、医院、公社、仓库等闲置场所办企业,力争每个乡镇创办2-3个中小型加工企业。 六、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谋发展 近期,继铁道部2万亿元投资计划获国务院批准后,交通部一项3-5年内高达5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也浮出水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央提出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对贵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投入,最终将落到项目上。 建议:省委、省政府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全省交通、水利、城镇建设、景区道路、教育、卫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项目库规划、建设事宜,打有准备的仗,主动争取更多的项目在黔实施。(这条建议的成文时间:2008.11.09)七、贵州城镇建设应把下水道和各类管线铺设统筹好 近年来,贵州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给人的感觉还是缺乏长远规划,拆拆建建,修修补补。就拿管线铺设来说,一条街要铺设很多管线,有下水管道、煤气管、供水管、电线、电信光缆、铁通光缆、闭路电缆、宽带、公安摄像系统,等等,仅通信光缆就有好几种。这样,这个部门破路(街道)刚补好,另一个部门又接着挖,街道不是被压坏,而是被“破坏”。这些部门破路埋管线的项目资金,毕竟是纳税人的钱,浪费啊! 建议:省、州、县各级政府要从规划角度把这事统筹好。下水道修大气一点,横截面修几个平方,所有管线都从里面过,这样清理下水道和检修管线也会非常方便,一劳永逸。下水道大一点,投资必然增大,但可让铺管线的部门分担,这样肯定节约多了。 八、贵州的城镇化建设要凸显民族特 要在城镇建设、民居改造中融入民族元素、符号,凸显地方少数民族特,提升城市品位和贵州形象。近年来贵州的城镇化步伐加快,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族风格,未能更好地展现贵州的民族文化底蕴。 建议:省委、省政府要从规划立即抓起,统一规划,强制推进。凡未动工的建筑包括高层建筑,要在安全、节俭、大方的前提下,体现简单的线条、块、图案等民族元素;若全省整体推进有困难,至少要在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及省的重点旅游景区全面推进。 九、城镇建设要体现“山•林•水”等原生态元素 城镇周边甚至中心区的山、水、林应尽可能保留部分原始风貌(如黔南州委所在地那一片),让城镇与自然相融相依,提升品位、档次。贵州的城镇多数有河,不要一概搞河道工程,可考虑两岸保持一定宽度的原貌,如荔波(可稍作防洪排污处理并绿化覆盖),建成自然的山水园林城。 十、城镇改造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场所被挤占的现象亟待纠正 科学的城市功能布局,不仅要规划建设好居住区、商业区,更要科学构划之配套的学校、医院、集贸市场、运动场馆、广场、公园、乃至公厕等功能区布局。然而,在我省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老城改造时,学校、医院、运动场馆、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场所都容易被挤占,取而代之的是居住区或商业区。于是,城市居住区、商业区越来越集中于市中心,导致了交通、人流拥挤,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缺失。作为城市功能区布局,学校、医院、公园、广场乃至绿化带等科学布局具有重大意义,是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然而,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调整规划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场所挤占,迁出城郊,导致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大打折扣。 建议:在规划城市功能布局时充分考虑公共服务功能配套,避免临时动议挤占搬迁公共服务设施场所。相反,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学校、医院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应得到扩大和加强,不应该被轻易挤占,从而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堵塞、停车难、健身难、以及学校大班额、医院排长队等问题。 十一、贵州要重视公路等基础设施的质量问题 德国公路可用上百年,中国公路只能用二三十年,而柏油路往往几年就变成了砂土路面,坑坑洼洼。不可否认,之前中国的公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存在规划更替、质量不高和重复建设等问题。贵州的情况甚至严重一点,如省内的几条高速路,年年修、月月补,有损形象,有碍发展。当然,这有投入不足、地质复杂、超载等客观因素,但也有主观原因,为何新建公路时总抱怨项目资金不足,而年年修月月补就有钱了? 有人认为,修修补补的经常性投资,能带动民工就业,拉动消费(需要大量的沥青、水泥、砂子等)。实则非也,这样既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生态损毁(采砂等)和重复建设。若把这些人力、物力、财力省下来,十年二十年又能建一条新路了。更值得深思的是,农民工长期这么苦(老是重复建设),而没有太多的幸福感,这涉及到经济增长质量的深层次问题。国家这么多外汇储备,投资国外不能确保增值,何不用来投入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建议:贵州的公路、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要从规划、投入、监理等各种机制上认真研究,统筹好初建投入和养护投入的问题,力求科学建设、长远发展,努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从求数量为主向质量、数量并重转变。(此条建议成文时间:2008.11.01) 十二、组建贵州茶叶集团股份公司,打造贵州又一个年产值超百亿的企业 欣慰贵州提出打造绿茶大省,建500万亩茶叶基地的决策。 近年来所闻所品,还是贵州茶最•最•最好! 优势除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外,最关键的是绿水青山优势!中国“十大名茶”网上有很多版本,多数没有贵州茶,偶有都匀毛尖,但排名靠后。说句实话,列“十大名茶”的省外茶,可能是气候、环境、土壤、空气质量等原因所致,、香、味大多不敢恭维。 在清明前后,江浙福广沿海诸省来黔抢购茶青的客商络绎不绝,价格数十元乃至一两百元/斤,加工后变成了数千元乃至上万元/斤的“龙井”之类的了。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化成泡影,导致了政府扶茶和农民种茶的动力不足。谁叫贵州没有响当当的品牌!都匀毛尖虽与贵州茅台同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孪生妹,但历经岁月此消彼长,都匀毛尖早已成为“闺中碧玉”,鲜有人识了。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工业欠发达的贵州,生态优势百倍优越于其他名茶产地。茶作为沉淀深厚的传统饮食文化的载体之一,具有“雅俗共尝”的市场潜力,消费潜力与传统烟、酒业不相上下。 建议:贵州进一步狠抓绿茶大省战略,将茶产业打造作为贵州农业结构调整、助民增收、财政增税、改善生态的重大突破口和牛鼻子,打造成为与贵州茅台酒业、“两烟”产业发展水平相当的又一大支柱特产业。 1、建议捆绑石漠化治理等多种项目资金和涉农资金,优先用于扶持茶产业,力争5年内达到相当的规模,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掌控中国茶叶市场的话语权。 2、坡耕地在25°以上的耕地尽快编制规划,进一步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茶)”等政策实施,促进茶产业发展。 3、全省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并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鼓励企业资本、社会资金参与茶产业打造。 4、重点理顺茶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整合省内茶叶资源,走集团发展道路,重点打响1-2个品牌,避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削弱自己的竞争力。 5、能否考虑协调盘电集团、茅台集团、宏福公司、中烟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贵州茶叶集团股份公司,再通过入股、收购、兼并等方式整合各地的茶叶基地,真正形成大集团模式,力争用6年左右的时间打造贵州又一个年产值上百亿的集团。 6、充分利用省内外新闻媒体推介贵州茶叶品牌、茶叶特质,利用“多彩贵州”的平台宣传、推介贵州茶,用抓“旅游产业”、抓“整脏治乱”的力度抓茶产业。 十三、始终把“特”字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灵魂,转型一产 贵州农业要结合市场需求,利用生态环境(污染极小)、立体气候、交通区位等优势,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农业的根本转型。要辨证看待粮食生产和拓展特农业的关系,去年来全球大范围持续的粮荒提高了国家对粮食的警惕,但局部看贵州不属国家粮食主产区,在内涵式增粮基本稳产的前提下,放手抓特农业,是符合发展的实际的。 建议:省委、省政府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土地流转的新政策,拿出2-3个水源、土地、交通条件优越的坝区引资打造特高效农业,如在平坝坝区、贵定昌明坝区、惠水涟江坝区,引进省外乃至东南亚的知名农企,面向国内外市场打造外向型的万亩级高科技特农业基地,实现亩产值1万元左右的目标,达到典型引路的目的。贵州省内旅游 十四、关于统筹解决全省中小城镇大班额的问题 大班额问题在全省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是县级以上的城市,很多城市中小学每班学生均在60-70人之间,严重超过规定班额(按规定通常是小学每班40-45人,中学每班45-50人)。大班额给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批阅作业、师生课堂互动等带来很大问题。 建议: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迅速调查并规划全省各中小城市的中小学校发展规划,力争用3-5年时间解决这一问题。 十五、关于行政管理层级调整改革的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层级几经调整,90年的“撤区并乡建镇”,减少了“区公所”这一行政层级,对促进政令畅通起了很大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和交通、信息的快速发展,现行的行政管理层级调整的必要性不断显现。如层层开会,中央年前开个农村工作会之类的会,省区接着开,地州再开,县市接着再开,待乡镇传达落实时,已到了春耕备耕时节(因其间还要过春节)。再如县乡报项目,要经地州(市)转报省;中央、省批的项目,层层转到县,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不利于提高效率。因此,有必要撤掉地州(市),将人员往省厅和县市分流。因决策、审批主要在中央和省,发展经济的主战场在县,抓落实主要在县乡,地州这级政府主要职能是督促、协调,其继续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根据现在便捷的信息和交通条件,省管县的条件是具备的,考虑取消地州这一行政层级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在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达到一定比例的可考虑设自治县或民族乡,不影响《民族区域自治法》。 建议:决策层本着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抓一下这事。此事虽有稳定风险,但中央是有导向的,措施得当是可行的。抓得好对贵州干部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发展都有好处。当前,贵州更要主动展现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十六、贵州水泥项目建设可能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 继黔南州惠水县100万吨干法旋窑熟料水泥生产线投产后,贵定县又签了400万吨水泥项目,龙里签了300万吨水泥项目,据了解,全省各县市上水泥项目的热情都非常高。我省在建,周边省区也在建,今后会不会带来产能过剩,形成恶性竞争,甚至带来土地、环保、就业等诸多后遗症。抢占先机谋发展是对的,但要科学发展。 建议:省发改委等部门要对全省的水泥项目、产能及今后的市场预测等进行专题研究,认真研判我省的相关产业布局,避免盲目发展。(此建议成文时间:2008.11.01) 十七、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看病,“公”“私”二字之差竟有很大区别。 城市的公立医院:多数要排队挂号、排队候诊,排队体检,其间,难免还会接受少数公职医生的不和谐态度;周末很多业务都不开展;缺乏灵活性,如照的片子病人不能带走,给病人复珍、转院造成重复检查的花费;费用相对偏贵;等等。私立医院:大部分均能随到随诊,有导医员协助或代办缴费、住院等手续;病人能得到应有的人文关怀;费用相对便宜;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建议:贵州要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创办更多更好的私立医院,并给予同等待遇,通过公平竞争的办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同时解决财政大包大揽办医院的问题。 十八、用市场的办法破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期的过去,老龄化难题越来越凸现。要用市场的办法破解养老难题,变压力为动力。 建议:政府要出台政策引导、鼓励、规范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一是鼓励私营经济创办养老院,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给予引导和优惠,实行集中养老,解决子女因客观原因不能经常性照顾老人的尴尬,请保姆难及空巢老人无人陪伴的难题。二是针对低收入体和乐于劳动奉献的老人,鼓励社会创办老年人养老企业,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支持,让老年人适度参与劳动,实现自我养老,既能增强体质,不感孤独,又减轻低收入子女的负担。三是推行房产养老,由养老机构负责赡养老人,老人离去后将老人的房产交养老机构处置。 十九、从体制机制着手解决信访工作不力的建议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现实表明,中国的发展正处在矛盾凸显期。贵州也不例外,既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处在矛盾的集中凸显期,这一凸显期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存在,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唯有主动化解纠纷,才能腾出手来抓发展。由于历史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在改革改制、基础建设、矿山开发等各个领域积淀了诸多矛盾,难以一时间内解决好。尽管刚刚开展了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使矛盾集中凸显。如果不建立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种矛盾纠纷就难以善始善终地解决好,大接访活动告一段落后工作可能会反复。 建议:一是明确县市党委书记长期作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信访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联度高,单靠一个方面一个部门难以有效解决,需要党委统揽和协调。二是明确县市党委副书记直接负责(分管)信访工作。探索由副书记兼信访局长,或由党委办主任担任信访局长,信访局设常务副局长,增强督促和协调力度。三是建立信访工作考核机制。把处理信访事件作为考核县市党政一把手的重要依据,作为任用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年终考核、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严肃查究信访事件处置不力或不作为者。五是县市要逐一明确重大上访事件的主管责任人(每件1名县领导)和牵头部门,确保责任到人善始善终。防止简单地把责任完全交到乡镇,很多矛盾涉及部门的政策法规乃至利益关系,乡镇的权限和协调力有限。六是充分发挥众思想工作的作用。鼓励基层干部同上访人交心交友,最大限度地维系和密切干关系,使一些涉及利益但诉求不高的矛盾得以化解。可在恰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过节或上访人遇到困难时)慰问上访人,如让基层干部以私人身份带着感情去感化众,使其息访。同时要恩威并重,对非法上访、串访的,要收集证据依法打击。 二十、实施“大型沼气池工程”,解决农村能源、生态、劳力等诸多矛盾和问题 之前贵州的农村沼气池建设,以“一户一池”的模式为主。这样在废料(猪粪)供应、管理、技术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已建沼气池使用时间不长,使用率不高等;加之近年煤价上涨过快,部分地区农民使用柴火的现象有所抬头,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成果受到威胁,农村新能源建设急需寻求新的突破口。 建议:在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寨,捆绑各级财政扶持养殖、农村能源建设、天然林保护、生态治理等项目资金,每寨扶持一户养殖大户,建一口大型沼气池。以其牲畜出栏数和沼气供应量作为扶持标准,如出栏一头猪补助多少,常年不间断供应沼气补助多少,算一下账,不让业主吃亏。沼气按一定的价格卖给农户,让农户每年的沼气购置费略低于燃煤费,或与燃煤费持平,再想办法对特困户补贴一点。沼液以合理的价格卖给农户搞种植业,发展绿食品。 这样,可解决农村劳力不足(不用打柴、生火等)、燃料困难、生态修复、规模养殖、绿产业发展等诸多矛盾和问题,还可解决部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问题。可在条件稍好的地方先试点,再推行。 二十一、发挥“扶农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新品种的普及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贵州的农技干部抓农业都很投入,费心劳神,但效果还是不怎么理想,现代农业和特农业发展进展不太大。就新品种推广来说,一个好的品种试种成功后,要经过数年甚至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广大农户的普遍认同和大面积推广。如袁隆平的超级稻,在全国、在贵州的推广普及率都不高,原因是新品种推广往往是政府以项目的形式来主导,推广速度迟缓。建议:对各级财政的扶农资金进行清理,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把扶农资金捆绑用于良种补贴(高额补贴),从而引导大多数农户实施良种工程,通过发挥扶农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谓高额补贴就是农民要出一点钱,这样农民才有责任感,才会珍惜良种。 二十二、把农村信用社的利息降下来,让农民与城镇居民承受同等的利息 农村信用社面向广大农村,定位为“农民自己的银行、服务三农的银行”,利息却比商业银行高,让农民承受比城镇居民更高的利息,是不合理的。 建议: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将农村信用社的利息降下来,略低于或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利息水平持平,以此促进“三农”,破解城乡二元经济困局。 |
对贵州发展的22条建议
本文发布于:2024-11-25 17:0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贵州黔灵山国家森林公园徒步攻略
- 下一篇: 2022年成贵客运专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