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共性:
  (1)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由文字画儿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就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的表意符号。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语言中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就诞生了。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文字的首要的存在理由就在于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3)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
构成的符号系统。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语音和语义既然是不可分割的,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不可能是单纯的语音或单纯的语义。由于汉字构形的特点,有些人认为汉字可以不通过语音直接表示观念,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3.汉字的个性: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贯彻比较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这两个原则。
  (1)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如果全面地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第一种,来源于象形字(日、月、山、川)、指事字(一、二、上、下)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取、逐、森、雀),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的。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的联系,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读音是在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的。第二种,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其、或、我、求),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只是借来记录语音,并通过语音表示意义。第三种,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芳、旱、财、忆),既与意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既然汉字既表意又表音,而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比重高达90%,所以有人称汉字为意音文字。
  (2)从记录语言单位的大小看汉字的性质:音节文字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音位文字(音素文字)通过为音位(音素)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或音位,而是词或者语素。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成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不见得是一个词。所以现代汉字可以成为语素文字或语素——音节文字。
  (3)从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字符看汉字的性质: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不同在于为文字所制定的字符的性质不同,字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意符、音符、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意义上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意符是构成汉字的最基本的符号。汉字的音符都是借音符,不管是假借字,还是形声字的声旁,都与专职表音的音位符号或音节符号不同,他们是借用既有音又有意的现成文字充当的。汉字的借音符汉字的特点数量很多。汉字在隶变以前,主要由意符和音符构成,记号为数极少。隶变以后,字形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独体表意字作为字符大都丧失了原来的表意作用,变成了记号日、月、山、川。汉字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少字形、字意、字音起了变化,致使意符、音符丧失了原有的表意、表音作用,成为记号春、秦、泰。尽管绝大
部分的独体表意字变成了记号,由于历史上字形、字意、字音的变化又造成了不少记号,但是这并不妨碍占汉字绝大多数的合体字仍然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隶变前的古汉字称为意符音符文字,隶变后的今文字和现代汉字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4.汉字的特点:
  (1)汉字符号繁多,以语素定型,孤离性强:《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3500个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7000个字。记录汉语所以需要这么多汉字,是因为汉字记录的是语素。现代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从书面上起到了分化多义音节的作用。语言中的同音词,大都写成不同的汉字,脱离了语境,同音现象基本上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同音汉字在以语素或词的形式单独使用时,不会受到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干扰,所以可以不进行词的定型,不实行分词连写。文字作为语言的书面形式,不可能把语言所传达的所有信息都记录下来,因而是语言的不完全信息。对此做出相应补偿的是,文字可以不按句而按词或按语素出现,可以脱离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孤立的出现。文字的这种特点被称为孤离性。音位文字的孤离性体现在以词定型上,汉字的孤离性体现在以语素定型上。
  (2)汉字是音义二维的语素文字:汉字基本上使用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即用一个特定的
形体记录一个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汉字的形体同时与音、义两方面发生联系。这两种联系并不是等同的,汉字专字专用,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与语音的联系不具有特定性。因为汉字所记录的词义或语素义具有特定性,而汉字在记录汉语的时候,可以在书面上分别同音词或同音语素,所以说汉字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因为汉字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与语音的联系不具有特定性,所以在存在民族共同语的前提下,不同方言地区的人可以用汉字来交流思想。同样的道理,汉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沟通古今。
  (3)汉字构形具有理据,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春秋战国时期就把汉字构形的有理性用到识字教学中,称之为六书(汉代的文字学家分析小篆系统所得出来的六种造字、用字的条例)。六书讲的是用汉字记录汉语的六种表词法。汉字记录汉语的方法可以概括为4种:表形(象形字)、表义(指事字、会意字)、表音(假借字)、音意兼表(形声字)。汉字在造字初期是依据它所记录的某一个词义来构形的,在字形和词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可以利用字形分析来了解词义。
  在现代汉字中,形旁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提示,二是区别。所谓提示,指的是形旁具有见山之旁知山,见水之旁知水的表义作用。形声字形旁的区别性能突出的体现在声旁相
同的同音字上。大量的形声字是在假借的基础上通过加形旁或改形旁分化而成的。汉字由假借到形声大大增强了汉字的表意的理据。由于早期形声字是在假借字上加意符形成的,如果本源字和分化字存在着意义上联系,那么声旁不仅有示音作用,而且有示源作用。至于后期直接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形声字,由于受到早期形声字声旁示源功能的类推影响,也往往选择具有示源作用的声旁。
  例如:字的音义来源于字的音义来源于湄、楣等的音义来源于,换句话说,非、圭、眉、尉、支、斯等字作为以上形声字的声旁,不仅有标示语音的作用,而且有指示语源的作用。这是语言的同源系统在文字系统上的体现,也是构成形声字声旁的一种理据。形声字声旁具有表音作用,因为声旁本身也是汉字,所以声旁的表音性质与拼音文字的字母表因决然不同。周有光测查,现代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是39%,李艳、康加深的结果是66.04%.形声字的形旁提示语义,声旁提示语音,声旁相同的字以形旁区别,形旁相同的字以声旁区别,即使是形旁相同的同音字,也可以用不同的声旁区别。汉字构型的理据,尤其是形声字的构型理据,为记录汉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人们学习和掌握汉字提供了方便。
  (4)汉字是方块形,结构复杂:现代汉字的构字单位分为笔画、部件、整字三级。一个汉字,不论有多少笔画,多少部件,都要均衡的分布在方方正正的框架里,不能超越,所以,汉字又被称为方块字。方块形的汉子以平面作为信息分布形式,字形结构复杂,各有各的模样,视觉分辨率高,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便于形成书法艺术。
  (5)汉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汉字文化造就了人们的语素意识和审美心理。这种文化传统,是宝贵的财富,也是沉重的负担,是汉字走上拼音化道路的巨大障碍。这些特点既是优点,又是缺点,优点和缺点是共生的。比如:汉字符号繁多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分辨性能好,作为缺点来说是难学难用。汉字形声字多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是强调形旁声旁尚有示义示音功能,作为缺点来说是强调形旁声旁的示义示音功能很弱。方块汉字结构复杂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是便于视读,并且形成了书法艺术,作为缺点来说是难于安排字序,检索困难。
  第二章
  1.语言形态变化对文字类型的要求:语言对文字的需求是文字发展演变的内因,社会发展对文字的需求是文字发展演变的外因。
  (1)语言的类型和特点:世界上的语言根据词的结构主要分成孤立语(汉语、苗语、越南语)、黏着语(日语、朝鲜语)、屈折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印第安语)。根据语言的句法特点分为分析语(汉、英、法、保加利亚)和综合语(俄、德、印地)。
  (2)文字的类型和特点: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文字演变规律的探索,确认:文字发展的特点(从总的历史方面来看)就是连续不断地向表示语言愈来愈小的要素过渡。《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名副其实的文字有三种主要类型:词符与音节并用的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文字。我们认为,只了解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说明文字发展的特殊规律,尤其是要根据语言形态的不同去探求文字向不同类型发展的内因。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体系是词符与音节并用的文字,词符来源于文字画儿,作为字符来说是意符,音节符来源于假借,作为字符来说是借音符。只有词符与音节符并用,才能完整地记录语言。
  这种文字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用一个字记录一个词:这个词读几个音节,这个字就跟着读几个音节;如果这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有不同的念法,那么这个字也要跟随这词的变化有不同的念法。词的音节长短不一,词形的变化非常丰富,可是字却只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时候字与词之间,也就是文字系统与语言系统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不协调。正是这种不协调,产生一种力量,促使文字相适应语言的方向发展。
  (3)不同的语言类型对文字有不同的要求:表词字基本上与孤立语相适应,音节文字与黏着语相适应,音素符号与屈折语相适应。准确全面地记录语言的程度是衡量文字进步程度的标尺。文字由表意到表音的发展,是为了和语言相适应。汉字由记录词到记录语素,形成世界上唯一成熟的语素文字体系,是和汉语由单音节词发展为双音词的趋势同步发展的结果。
  2.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文字类型的要求:语言类型是决定文字类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1)文字的稳定性和演变性:表音文字并不是表词文字内部发展的结果,而是被其他民族借用和改造的结果。文字既有稳定性,又具有演变性。对于自源文字来说,由于有长期使用表词文字的习惯,社会基础广泛,文字的改革和变革往往采取累积的、渐进的方式,所以很难产生文字性质的突变和飞跃。至于它源文字,相对来说,习惯势力所造成的保守性要小,历史负担要轻,所以除了吸收域外文字的成果之外,还有可能根据本国语言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来改造外来文字,创立自己的文字,使文字的发展产生飞跃。
  (2)音素字母的产生:居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沿海北部的腓尼基人为了商业的需要,发明了字母音符文字。这种文字是辅音音素文字。
  3.汉字基本上和汉语相适应:
  (1)汉字是自源文字中唯一的语素文字:所有的自源文字的共同特点是字与词相对应。汉字和音素文字记录的都是语言中的最小单位,不同的是汉字记录的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和词汇单位,而音素文字记录的是最小的语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