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的根
最初的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是一幅图画,都是一个用来形声,表意,或寄寓某种内涵和感情的符号,也正因为这样,汉字书法才在艺术殿堂拥有一席令人高仰的地位。
中国汉字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意符文字:
出现在6000--7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大汶河沿岸),意符文字是象形字的合体,标志着单独的象形文字开始向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过渡。下图是1959年在山东出土的陶片上的意符文字.
(2)甲骨文:
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晚期(始于第20代商王盘庚迁都到安阳小屯村以后),书法介于
意符文字和大篆之间,内容多为占卜吉凶的词语,字的大小长短不一,书写十分自由,变化很大,散漫无羁,一个字常有许多种写法。流传人间的甲骨,约在十万片以上。
下图甲骨文书法释文:
汉字的特点左:老学不知来日少,幽栖喜与昔人同。
右:天边幽鸟鸣相和,月下游鱼乐自知。(王安石句)
(3)金文(钟鼎文):
起源于殷商,流行于西周,秦汉以后仍有少量金文。载体为铜器,也有少量铁器,当时人称
青铜器为吉金,故有金文之称。青铜器中以礼器(鼎为主)和乐器(钟为主)为重器,所以金文又称为钟鼎文。
金文在纸上书写,是从清代晚期才开始的。比较突出的研究者有: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王福庵,以及后来的邓散木,陆维钊,来楚生,徐无文,康殷等名家。
下图金文书法释文:
左:见贤思齐 右:书画陶情
(4)石鼓文(猎碣文):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发现于唐贞观年间,石鼓是先秦时期的物品,内容描写先秦时
君臣打猎的情景,故又称猎碣文。产生年代大约在公元前770——公元前325年这一段时间。石鼓文是介于金文和小篆之间的过渡文字,对后来出现的秦代小篆影响很大。石鼓文结体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既无象形图画的痕迹,叶扫除了金文铸造气息的影响,完全是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把篆书的艺术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显示出成熟的艺术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