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History
李比希的“吉森学派”
——ye
2009.09.26
求学之路
李比希(J.Liebig,1803~1873)1803年5月12日生于德国黑森大公国的首都达姆施塔特。他父亲是一位商人,经营医药、染料、颜料和化学药品。他母亲经营一家小店,颇懂生意经。在拿破仑封锁大陆时期,她屯积白糖,发了一笔财。李比希兄弟妹特别多,他有三个兄弟,三个妹。
李比希8岁进学校读书,学制8年,但是他没有完成学业就退学了。李比希特
别爱好化学实验,他自幼就喜欢观看父亲制造化学物质。在读书期间,李比希常逃学去参观印染厂、肥皂厂。少年时代的李比希富有独立精神。有一次李比希被校长责问,他大声回答道:“我要当化学家”。
1820年,17岁的李比希吵着要上大学。于是,父亲送他到波恩大学(创建于1743年)读书,那里有他父亲的朋友。第二年,李比希的老师调职到爱尔兰根大学,李比希也随之转校。那时的爱尔兰根大学,吹拂着一丝近代新气息。例如,
它设立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课程,强调教学自由和思想自由,鼓励探索真理的精神,这在其他大学是少有的。
李比希在爱尔兰根大学研究,1822年拿到博士学位。
海外求学:化学是法国人的科学
巴黎,是世界化学的中心。那里是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Antoine-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的故乡,聚集着盖-吕萨克(J.L.Gay-Lussac,1778~1850),泰那尔(L.J.Thenard,1777~1857)和杜隆
(P.L.Dulong,1785~1838)等世界著名化学家。
当时,有这样的说法:什么是化学?化学就是法国人的科学。
李比希就读于索邦大学,导师就是盖-吕萨克。盖-吕萨克讲课很精彩,而且
配以巧妙的实验演示。这是德国化学家根本无法比的。李比希佩服得五体投地。李比希说:“盖-吕萨克、泰那尔、杜隆等人在索邦的讲演,对我有难以
形容的魅力。法国人的讲演(通过语言的天才)所具有的逻辑明晰性,是别的语言难以达到的。盖-吕萨克和泰那尔成了实验论证的大师。讲演由安排得体、前后相继的实验组成,它们之间的联系由口头讲解来完成。实验的确使我感
到高兴,因为,它们以我能理解的语言对我讲话。”
“伯乐”洪堡识“千里马”李比
李比希珍惜时光,勤奋好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他在索邦大学继续研究。1823年7月,经盖-吕萨克推荐,李比希到法国科学院做学术报告,非常成功。在这次会议上,李比希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他结识了来自祖国的科学泰斗亚力山大•冯•洪堡(A.Humboldt,1769~1859)。洪堡是近代地理学、动植物学、气候学的奠基人,在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洪堡认定李比希是匹“千里马”,将来前程无量。他热情鼓励李比希,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洪堡还千方百计为李比希创造发展的机会。
1824年,李比希确定了分子式,完成了他在巴黎两年的“博士后”
吕一
研究。李比希在巴黎的收获,不光是研究一项,更重要的是他学到了大师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掌握了先进的化学分析方法。这一年,李比希抱着振兴祖国科学事业的宏大理想,回到黑森大公国。
那年李比希才22岁,在这座小小的古老的大学,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化学实验室和李比希学派,使吉森大学成为世界化学的“圣地”。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
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
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
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
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我,请自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
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海归之后:开创崭新的教学方式:实验室教学
截至李比希回国之时,德国的化学教育还纯属纸上
谈兵,从书本到书本,而且内容陈旧。化学教授还在讲授已经淘汰了的燃素理论,他们还未接受拉瓦锡的新化学思想。初期的实验室,由实验室、天平室、药品储藏室、洗涤室和助手室组成。实验室四周都是实验工作台,中间是大煤炉,有通风设备。别看它简陋,意义却很重大。它不是盖•吕萨克所拥有的那种私人实验室,那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作坊。李比希的实验室体现了近代教育的特征,它可供大量学生同时使用;它不仅是教学实验室,而且可供科学研究用,是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的科学机构。
这是李比希在科学教育上的重大创新。由于这一创新,
德国科学和工业振兴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