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杨忠花磊邵记友
内容提要领军企业主导的复杂产!系统创新在构建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杂产&系统创新具有多主体、多阶段、跨领域的特点,同时具备高度的技术复杂性和组织复杂性。现有研究缺乏对复杂产!系统创新实现机制的系统性分析。本文以创新链为视角,着眼于复杂产!系统所具有的技术和组织的双重复杂性,具体分析了领军企业复杂产!系统创新的实现机制,即基于创新链构建领军企业复杂产!系统创新的纵向协同机制以实现技术复杂性,以及基于创新链构建领军企业复杂产!系统创新的横向集成机制以实现组织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领军企业开展复杂产!系统创新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领军企业创新链复杂产!系统创新纵向协同横向集成
引言
当前,中国正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从参与世界经济逐渐转向引领世界经济,而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复杂技术创新的推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创新发展进入了由数量积累向质量升级转换的新阶段。在全球创新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国际经贸关系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应用于基础关键领域的复杂产品系统'Hansen&Rush,1998)
,代表了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水平,对于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大影响,而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则是如何实现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
复杂产品系统产业作为对技术和组织要求最高的产业类别,其价值链更长,连接关系更为复杂(张亚豪、李晓华,2018),其创新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的共同参与。在此过程中,系统集成商通常处于中心主导位置,负责参与主体的管与调,创新的整(Hobdaa&Rush,1999(。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效能的提升,关键在于发挥系统集成商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掌握核心技术、在行业竞争中占据引领地位的领军企业通常扮演着系统集成商的角。领军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够协调运用多方面的创新资源,具备对整个系统进行协同和集成的能力,进而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领军企业肩负着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时代使命。中国建设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领军企业创新链的组织架构与协同管理”(项目号:71732002)的阶段性成果
137
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实现机制研F:基于创新链的视角
创新型国家,应将领军企业主导下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作为重要的着力点,通过资源的协同与集成,提升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效能。
区别于传统大规模制成品行业,复杂产品系统具有技术和组织的双重复杂性(邓洲、林智, 2012)。目前关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文献,或是侧重于技术复杂性,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分析影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因素(陈伟、付振通,2013;吕一博、赵漪博,2014);或是聚焦于组织复杂性,探索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组织形式,构建协调各创新主体的创新网络(洪勇、苏敬勤,2008);或是从动态视角出发,基于案例具体研究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过程(周永庆、陈劲、景劲松,2004)。事实上,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不但涉及大量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相互协同,也涉及多类型创新主体的合作,因此需要针对技术和组织的双重复杂性,整合现有的研究视角,既要关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各个环节,又要关注参与创新过程的各创新主体,在此基础上探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实现机制。
创新链是研究复杂创新过程的有效工具。作为一种以关键企业为核心的功能结构模式,在由基础创新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创新链扮演着连接创新参与者,实现系统创新功能优化的作用(蔡翔,2002)。系统集成商的领军企业可以
创新,在系统的态
成过程中,协调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发挥多创新主体的协同效应(杨忠、李嘉、巫强,2019),从而提升创新效能。2017年以来,在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美国对华为等领军企业实施的技术和中间产品的断供,也是围绕创新链条的关键节点来进行的,这也印证了以创新链思维对领军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系
统性协调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本提出从创新视角对系统的创新过程进行重新审视,以创新链思维打开我国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的“黑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选择#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复杂产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复杂产品系统(Complex Product and System, CoPS)这一概念,由英国学者Hobday&Rush等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被定义为技术密集、高成本、单件或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大型产品、系统或基础设施(Hansen&Rush,1998)#Hobday (1998(进一步拓展了复杂产品系统的内涵,指出复杂产品系统包括高成本的、技术密集型的、高定制化的产品和系统(比如生产资料、网络、软件包、工程建设及服务等)。
从技术的视角来看,复杂产品系统由多种技术整合的不同组件、子系统等技术体系构成,具有技术复杂性高的特点(邓洲、林智,2012)#从产品的视角来看,大型通信系统、航天航空系统、电网控制系统、高速列车、大型信息系统等都属于复杂产品系统(庄永耀、姚洁盛、刘岩,2011)。
复杂产品系统(CoPS)的“复杂”是指技术复杂和组织复杂。“技术复杂”是指复杂产品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涉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的交互融合,技术和知识的获取和集成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邓洲、
林智,2012)#$组织复杂”是指复杂产品系统的研发和生产跨越了组织边界,涉及系统集成商、供应商、设计者、用户、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等多个参与主体,需要在创新主体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战略性联系,因此在组织层面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闫华锋、仲伟俊,2016)#
2.系统创新的展
复杂产品系统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一般性的传统创新管理理论无法简单移植到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逐渐成为创新管理研究的新兴领域,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包括:
(1)创新过程视角下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研究。陈劲、童亮、方琴(2004)在对国内典型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六阶段过程模型。基于陈劲等人提出的六阶段过程模型,刘航(2012)以知识供应链为主线,提出了九个步骤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模型。
(2)集成商视角下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影响要素研究。集成商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处于关键地位,为用户提供系统集成产品和服务。集成商创新能力结构由技术能力、集成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构成(昊运建、盛亚,2011(。苏敬勤、刘静(2012(采用单案例的研究方法,从系统集成
138
學湛2021.2
商的视角提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市场控制力、核心技术控制力和动态能力。闫华锋、仲伟俊(2016)确定了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技术创新的34个构成要素,并构建了技术创新系统模型。
(3)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研究。知识获取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陈伟、付振通(2013(通过元分析提出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包括物理因素、事理因素和人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知识可表达性、知识嵌入性和知识异质性;事理因素是指关系距离、组织距离、I能力、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人理因素包括动机与意愿、知识吸收、知识转移、知识搜索、知识识别和知识挖掘等能力。吕一博、赵漪博(2014(通过案例研究了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曾经莲、欧翠玲(2017)以知识转移为视角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型。
3.创新链的相关研究
创新链理念的萌芽始于1977年,Visvanathan (1977(认为创新活动中的不同环节构成了创新链条。Marshall和Vredenburg(1992)将企业创新的多主体互动活动定义为创新链#Rothwell (1992)指出,创新链条的形成通过企业内部技术推动与外部市场拉动两者之间的相互反馈,进而实现研发和营销的耦合#创新链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是多主体阶段性参与、功能节点不断演化的创新增值过程,是一个包
含创新思想产生、研究成果转化及创新产品实现的完整链条(Sen,2003)。杨忠、李嘉、巫强(2019(认为创新链由多个创新主体构成,涉及不同创新活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价值创造或价值增值。
付丙海、谢富纪、韩雨卿(2015)对创新链构成主体的多样性进行了探讨,基于纵向视角提出了包括供应商、经销商和客户等主体构成的纵向创新链,基于横向视角提出了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企业、政府以及创新中介机构等主体构成的横向创新链#Davis&Eisenhardt(2011)指出,成创新的个中,核心整个
条的创新活动,其他参与主体则发挥协作功能。代明、梁意敏、戴毅(2009)对创新链核心主体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核心主体的特征包括自主性、市场敏感性和全局统筹能力。其中,自主性是指核心主体自主选择创新方向的能力,市场敏感性是指核心主体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能力,全局统是指核心系统管创新的能力。
余泳泽、刘大勇(2013)对创新链上的创新活动多样性进行了探讨,将创新链上的创新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类型,相应地将创新链划分为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产品创新三个阶段,并据此开发了对创新链各阶段创新效率评价的方法。史璐璐、江旭(2020)通过对创新链的相关主题进行归纳总结,认为创新链的协同应具备多主体紧密合作、多节点顺利流转、多阶段有效衔接和全链条整体协调的特征,创新链的运行具有过程性、动态性和外溢性#
创新链视角下领军企业复杂产品
系统创新的实现机制
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具有技术和组织的双重复杂性,需要同时从创新活动的过程性和创新主体的多样性出发,对其创新机制进行分析。创新链作为一种较为宏观层面的整体性分析工具,能够有效结合创新过程和创新主体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因此本研究从创新链的视角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实现机制进行探索。
(一)围绕创新链构建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同
复杂产品系统多为单件定制或者小批量生产,具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其创新过程往往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融合#从技术复杂性的角度来看,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过程包括创新思想、任务分解、外包选择、模块开发、集成联调、交付与跟踪完善等多个前后衔接的不同阶段(陈劲、童亮、方琴,2004),各阶段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大差异。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复杂性特质要求对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创造性融合,最终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张华胜、薛澜,2002)。在这一过程中,领军企业必须在掌握基础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应用于复杂产品生的各术术,而成整个
杂产品系统的模块生产和技术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要求领军企业能够理解且按照规范
139
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实现机制研F:基于创新链的视角
来设计主要系统,进而组织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和生产。复杂产品系统的整个研发过程,需要领军企业在对整个系统框架以及功能需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应用技术类别划分模块、外包非关键模块、并行开发关键模块、研发模块间的界面接口程序,在模块开发后通过联合调试和仿真试验集成完整的复杂产品系统(陈劲、童亮、方琴,2004)。这就意味着领军企业在从创新源头与产品的商业化应用的过程中,要对具有序贯性的一系列性质不同的创新活动进行纵向协同。构建复杂产品系统不同创新环节之间的协同机制,是解决技术复杂性的关键所在。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的纵向协同,要求领军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知识,对各类硬件、应用软件进行融合,构成最优化的整体系统,从而形成完整的功能性产品系统(昊运建、盛亚,2011)。领军企业创新链是贯穿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研发活动的整体链条,能够从纵向创新活动的角度构建协同机制,以此解决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复杂性问题。在创新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领军企业,只有具备协调和管理创新链发展的核心能力,才能保证各创新元素沿着创新链连接和传导。作为集成商的领军企业要解决技术复杂性的关键问题,需要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遵循纵向不同创新环节的内
在规律,形成协同创新机制。
(二)围绕创新链构建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成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越多,技术本身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越难在特定时空内被详尽准确表达,越难以被某个领域的专家或某个企业单独掌握(RycroIi&Kash,2000;张华胜、薛澜,2002)。复杂产品系统中的“复杂”技术仅依靠单一企业是难以完成的,技术大多分布在不同的企业和组织中,需要多个企业或多个组织共同协作完成。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跨越了组织、行业和学科之间的边界(刘航,2012),从而体现出高度的组织复杂性。这种组织复杂性的特点,就需要领军企业协调、管理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模块开发商、用户等不同参与主体,以此促进产业链创新(曾经莲、欧翠玲,2017)。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由产业链上不同的节点组织共同实现,不但需要系统集成商的内部创新,还需要所有创新主体之间的集成创新。具有组织复杂性特点的复杂产品系统,应该在系统集成商、供应商、研发机构、用户及政府之间建立起信息交流渠道和利益分配机制,以保障组织间创新协作的顺利进行(RycroIi&Kash,2000),信息沟通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则需要依赖相应的组织方式。创新链具有多主体紧密合作、多节点顺利流转、多阶段有效衔接和全链条整体协调的特征(史璐璐、江旭,2020),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创新资源来实现价值创造或价值增值的一种组织形式(杨忠、李嘉、巫强,2019)。因此,创新链是处理系统创新的有效组织制度安排,通过构建领军企业创新链可
以促进复杂产品系统各创新主体之间的横向集成创新,提供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组织保障,解决组织复杂性的关键问题。
创新链将复杂产品系统中的各节点密切联系在一起,可以提升企业之间的信任度和认同度,有利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吕一博、赵漪博,2014)#领军企业与创新系统中的系统供应商、高校、研发机构、用户及政府之间应该建立起知识、技术和信息的交流渠道(冉龙、黄纯,2012(,以此实现有效的集成创新。构建以领军企业为核心、其余参与主体发挥协作功能的创新链,是整合创新资源,实现诸多创新主体之间的横向集成创新,解决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组织复杂性问题,从而提升创新整体效能的关键所在。
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策略选择
作为系统集成商的领军企业,为了更好地协同创新上的各种创新活,成各创新,在创新策略的选择上,不但需要在系统集成商企业内部进行技术创新,还需要在外部构建各创新主体之间的集成创新。因此,为了提升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能力,领军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创新策略:(1(建立合理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和知识共享机制,培养知识管理能力。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的有机融合过程,它涉及知识搜索、识别、获取、吸收、消化及转化应用等一系列环节(吕一博、赵漪博,2014)。领军企业应当建立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创建知识共享机制,以此提升知识管理能力。领军企业可以
140
學湛2021.2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更新和扩大企业整体的知识存量,重视对外界新知识的搜索、吸收和积累,来提升企业对新知识的深层次消化吸收。
(2)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型组织#在提升复杂产品系统知识集成能力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是重要手段(张华胜、薛澜,2002(。领军企业应当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提升学习意愿,加强自主学习;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文化的引导,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进而促进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最终发挥知识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的最大效用。
基于领军企业创新链多主体参与的特点,为了在企业外部构建更加高效的创新链,领军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创新策略:
(1)与政府的协同。领军企业应积极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发挥对整个产业的引领作用。应当依据自身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并影响产业上下游的标准制定。
(2)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领军企业应积极利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学科能、发,、的知识联盟。依托重点研究专项,建立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共享部分知识库,开展合作研究。
(3)与系统供应商的协同。在创新过程的不同段,业发、术指、现场沟通培训等方式提升供应商的技术能力,通过联合研发、技术集成等合作形式促进工艺设计、设备设计、设备制造等环节的协同创新。
(4)与用户的协同。领军企业应与用户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将用户的反馈融入研发过程中,鼓励用户全程参与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与用户的长久协作创新机制#
结束语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发展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提升创新效能,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的重要着力点。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涉及多项创新活动的纵向协同和多个创新主体的横向集成,因此,需要整合现有的研究视角,基于技术和组织的双重复杂性来探索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实现机制。本文通过引入创新链视角,系统分析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领军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创新链来提升创新活动的纵向协同以实现技术复杂性,促进创新主体的横向集成以实现组织复杂性。在创新策略选择上,领军企业需要内部术创新的提升外部创新的建,进而更好地实现创新链上各项创新活动的协同,以及各创新主体的集成。
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创新的视角,于系统的双性,探索了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实现机制;二是跨越组织边界,着眼于创新链上各个创新活动的协同以及各创新主体的整合,提出了
领军企业开展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策略选择。本文对我国领军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整体效能的提升,以及如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
参考文献
1.Davis,J.P.and Eisenhardt,K.M.,“Rotating Leadership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Recombination Processes in Symbiotic Relationships%,AA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i.56,No.2 (2011),pp.159-201.
2.Hansen,K.L.and Rush,H.,“Hotspots in Complex Produd
Systems:Emerging Issues i Innovation Management",Technovation,Voi.18,No.8-9(1998),pp.555-561.
3.Hobday,M.,“Product Complexity,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Oraanization%,Research Policy,Vol.26,No.6(1998),pp.
689-710?
4.Hobday,M.And Rush,H.,“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om
plex Product Systems(CoPS):Ten Questions Answered%,Inter
吕一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py Management,Voi.17,No.6 (1999),pp?618-638?
5.Marshall,J.J.and Vredenbura,H.,“An empirical study ol
factors influencing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in industriai sales
oraanizations",Journal f the Accdemy of Marreting Science,
Vol.20,No.3(1992),pp.205-215.
6.Rothweli,R.,“Successful industrial innovation:Citical factors
for the1990s",R&D Management,Vol.22,No.3(1992),pp.
221-240.
7.Rycroft,W.R.and Kash, D.E.,“Steering Complex Innova
tion%,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Voi.43,No.3
14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