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
避免集体行动的困境
—对奥尔森经典理论的再解读以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刍议
王守都
[内容提要]“一带一路”倡议(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自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 之后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期间,“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不少国家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在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一带一 路”成为和“四个自信”一样在大会上被频繁提起的时政热词,足见中国政府 对该倡议的重视以及推行力度。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在“一带一 路”倡议的概念推广、制度建设以及帮助沿线各国进行金融投资以及基础设施 建设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虽然成果颇丰,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尝 试借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曼瑟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作为分析 框架,重点选出“公共产品”以及“选择性激励”两个关键概念进行再解读,并借助这些概念对中国今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过程中相应地提出一些 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曼瑟尔•奥尔森公共产品选择性激励
[作者简介]王守都,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生
2018年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Lloyd Olson,Jr)逝世二十周年。虽然奥尔森严格意义上算是一位经济学家,但是他在
政治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领域以及制度经济学的方面的相关研究却为后人留下
了一笔宝贵的遗产:集体行动三部曲,即《集体行动的逻辑》(The Economics of Collective Action)、《国家的兴哀: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Economic Growth,Stagflation,and Social Rigidities)以及《权利 与繁荣:超越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专制》(Power and Prosperity:Outgrowing Communist and Capitalist Dictatorships)以及贯穿这三部巨著之中的奥尔森关于集体之 中个体的行为动机、公共物品理论、选择性激励以及搭便车困境这些经典的理 论框架。其中关于公共物品的相关理论对于当今中国在进行区域性的对外经济 交流的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在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一带一路”成为
和“四个自信”一样在大会上被频繁提起的政治热词。在2017年10月18日至
10月24日期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大会在明确“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髙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
懈奋斗”①的主题的前提之下,由习近平代表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
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报告,其中第十二部分指出中国要“坚持和平发展
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在《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
十九大精神的决定》的文件当中指出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
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并且要“积极促
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
丽的世界”。®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及在对外政治、经济
以及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赋予了“一带一路”倡议更加具体的内容以及更深刻
的战略意义。
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文章首先
会在第一部分中回顾奥尔森的有关集体行动的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来源及其理
论框架,并对其中的一些诸如公共物品以及选择性激励的核心概念进行进一步
阐述;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将会简要回顾“一带一路”倡议自实施以来的发展
历程、现状以及目前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运用奥尔森的理论框架对“一带
一路”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一、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及其核心概念
作为社会性动物而存在的人类自诞生之初就面临着如何协调个体行为与集
体行为的问题。人类个体之间相互独立,有着自己的行为方式与逻辑。但是其
社会性又决定了其必须融人集体,所以个体始终无法逃脱集体对自身的行为的
影响。经典的政治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不论是霍布斯基于对人的保全自
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华网,2017-10, ht-tp: //news.xinhuanet/poHtics/19cpcnc/2017-10/18/c_ 1121819598. htm,登陆时间:2017 年 11 月 6什么是一带一路概念
曰。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李克强主持大会》,新华网,2017-10, http: //news,xinhuanet/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 1121821145.htm,登陆时间:2017 年 11 月 5 日。
③《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2017年11月1日)》,中国政府网,
2017-11-2,http: //v/zhuanti/2017-l l/02/content_ 5236647.htm,登陆时间:2017 年 11 月 7
曰。
我的求生本性,在“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下相互争斗为假设基点进而 推论出签订社会契约的重要意义,还是亚当•斯密在人的利己天性(每个人都 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假设下总结出“经济人”的概念,这些社会学经 典理论的基本假设无一不是从对自然人的理性以及行动决策的考量为出发点而 开
始的。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无疑是在现代政治经济背景之下对这一基本 问题的深人探讨:个体缘何加人集体?当个体出现在集体之中,集体又会怎样 影响或者支配个体的行为逻辑?奥尔森将自己关于理性个体在集体中的行动趋 向的理解理论化,并且贯穿于他的经典著作(主要是他的三部曲:《集体行动的 逻辑》(The Economics of Collective Action)、《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
会僵化》(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Economic Growth,Stagflation,and Social Rigidities)以及《权利与繁荣:超越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专制》(Power and Prosperity:Outgrowing Communist and Capitalist Dictatorships)的文本分析,总结 出其在公共选择理论领域的具有启发性的研究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来源及其理论基础
追根溯源,当代政治学中对如今影响较为深远的公共选择理论确是来源于 二战之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三十年代恰逢资本主义世界的全球 性的经济大萧条,凯恩斯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为危机中的资本主 义国家,尤其是处于世界金融漩涡中心的美国,带来了曙光。随着1936年凯恩 斯的标志性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出版,凯恩斯 主义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战之后,虽然仍有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 合学派(后凯恩斯主流学派)以及罗宾逊、卡尔多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凯恩 斯左派)接承凯恩斯主义的衣钵,但是自二十世纪下半叶,由于凯恩斯经济学 无法解决巨额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问题(尤其是七十年代的滞胀危机),以哈耶 克(奥地利学派)以及弗里德曼(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悄然 兴起,提倡经济上的自由主义理论。
而作为新自由主义学派中的一支,公共选择学派在美国社会兴盛、发展的 同时起来了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一公共选择理论(又被称作新政治经济学或 政治学的经济学)。该理论的假设基础是微观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并将这 一理论假设拓展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个体或集体的行为方式以及政治市场的运 行模式。它以传统经济学理论并讨论不多的集体行动问题(或者说是“非市场 决策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公共选择理论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 研究,并且在现实中大部分公共物品是以政府名义提供的,公共选择也是由政 府作出的,所以这主要是一个政治过程,因此公共选择理论又被称作政治的经 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发轫于上世纪40年代末,并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 成的一种规范的学术思潮。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邓肯•布莱克 (Duncan Black)被公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之父”,并于1948年发表的《论集
体决策原理》(On the Rationale of Group Decision-Making),该文为公共选择理论
奠定了基础。肯尼斯.J •阿罗(Kenneth J •Arrow)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康芒斯((John R.Commons)的《集体行
动经济学》、唐斯(Anthony Downs)的《民主的经济理论》(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布坎南(James M.Buchanan)与塔洛克(Gordon Tullock)的《同意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The Calculus of Consent: Logical Foundations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等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这
一问题并提出相关理论。布坎南与塔洛克还于1965年成立了公共选择协会。另
外还有学者根据公共选择的方法和主要理论观点上的差别,把公共选择理论分
为三个学派:坚持数理方法并将实证的政治理论和伦理学区分开来的罗切斯特
学派、自由主义彩浓厚的芝加哥学派以及以布坎南与塔洛克为代表的,影响
最为深远的弗吉尼亚学派。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经济学家奥尔森(Mancur Lloyd Olson)的以全新的视角创作出《集体行动的逻辑》(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打开了通向正式研究集体行动
之门。
(二)理性人假设和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中运用了“理性人”的行为模型,但是在
西方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的研究当中,“理性人”的概念并非公共选择学派的首 创。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谈及市场交易之时,以及霍布斯在讨论政
府起源的时候就已经指出“具有自利性的个人能够理性的交换产品或签订社会
契约”。©新古典经济学中微观部分分析个体面对各种资源如何做出选择,最大
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理性人”的假说是作为后续分析的基础而贯穿始终(即
研究个人与市场关系时提出的“经济人”的概念,常常与“理性人”混用)。
这一假设后来甚至外延到国际政治理论领域,结构现实主义之父肯尼斯•沃尔
兹在《国际政治理论》(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的第7章中就曾指出 “…economists think of the acting unit,the famous ‘economic man,, as a single_ minded profit maximizer…”。③布凯南在分析个人参与政治活动当中之时,认为个
人也会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以及成本一收益分析作为行为根据,认为“政治人”
和“经济人”一样,进行活动的方式是有利于自己的。“当个人由市场中买者或
卖者转为政治过程总的投票者、纳税人、受益者、政治家或官员时,他们的品
①方福前:《当代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三个学派》,载《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0期,第31- 35页。
②高春芽:《理性人假设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 16页。
(1) Kenneth Waltz, M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w , Selected Reading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周桂银、石斌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1版(2002年1月1日),第198页。
性不会发生变化”。①可见不管是在经济学还是政治学之类的社会科学研究当中,
这种基于“理性人”的假设进而展开论述的传统先而有之。
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家的代表,奥尔森认为精于计算成本收益关系的个体在
进人为了追求共同利益而组织而成的集团之后也不会消失,即使是在集团之中,
个体仍然是在追寻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换言之,我们可以说是利己的
个体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了这种决策:组成具有共同利益的集团(原
文是对集团的大多数讨论关心的主要问题是有共同利益的集团®)。但是奥尔森
想要强调的是,集体中“显然也拥有不同于组织或集团中其他人的个人利益”③,
例如公会中的全体成员都想拥有更高的工资水平,这构成了他们的共同利益,
但是作为个体的单独的工人会对个体的私人收人有独特的利益诉求(比如说除
了工资之外还会要求额外的休息时间、工作环境提高之类的要求)。这一假定构
成了个人理性一集体利益一公共产品一搭便车困境这一逻辑链条上的基石。另
外值得指出的一点是,不仅仅是奥尔森,公共选择学派一贯秉持着个人主义的
方法论,认为即使在集体当中,个人也始终是集体决策的评判者和最终的承受 者,这区别于西方传统政治学以团体或组织为分析单位的集体主义的分析
方法。④
(三)^•共物品理论、集体行动与搭便车困境
公共物品,作为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最早由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
斯密加以区分。但是19世纪的经济学中的英国自由放任的传统基本上忽略了
有关公共物品的理论。不可否认的是,那些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都列举出一
份简洁的国家应该执行的功能列表,包括了提供基本国防以及法律和秩序这
些国家功能。但他们并没有指出这些政府功能有何共同之处。因为他们自己
有一套理论来解释为什么私人企业可以满足大多数经济需求,也借此认为这
可以解释他们所认为的应该由国家来完成的一些功能。除了约翰•斯图尔 特•密尔和亨利•西奇威克曾做过一些不太精确的描述,英国的主要的经济
学家基本上都忽略了对公共物品的讨论。甚至是庇古在他的有关公共财政的 著述中也只是间接地提到了公共物品。©直到萨缪尔森时才对公共物品(pub-
licgoods)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后继者如布凯南又在萨缪尔森的基础之上将物品
①布坎南:《宪法经济学》,北京三联书店,1996。
②[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
③同上,第7-8页。
④杨龙:《评公共选择学派的三大理论假设》,载《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2期,第58页。
⑤[美]曼瑟尔•奧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124页。
—兼论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载《重庆大学学报
⑥王刚:《公共物品供给的集体行动问题—
(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9卷第4期,第61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