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作者:彭思倩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3
        【摘 要】 本文首先对PPP模式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PPP模式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助力作用,随后分析了PPP模式存在的风险以及不同主体间风险分担的问题,最后为完善PPP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四点建议。
        一、PPP模式的概念
        PPP模式是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并授予私人部门特许经营权,在建设基础设施类的公共项目中所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具有多主体、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PPP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其拥有大致相同的内涵:从参与主体来看,主要是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由政府部门发起,私人部门提供资金、技术以及合同期的管理运营。从目的来看,PPP是以提供公共服务或者公共设施为目的的,具有相当程度的公益性。从合作方式来看,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契约关系),在合作期间共同筹建公共项目,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收益,最终实现项目的理想预期。
        二、PPP模式助推一带一路什么是一带一路概念”战略的实施
        “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了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但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占多数,而这些国家对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极大的需求,由此形成巨大的资金缺口。20141224日,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其中明确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将会积极融入社会资本,通过债权融资、基金融资等方式,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融资方式,采取创新的金融模式(如PPP模式)来吸引民间资本,从而使资金链更能满足构筑一带一路下的大型基建需求。
        相关研究表明,2010-2020年间亚太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高达8万亿美元之多,而亚洲开发银行每年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放的信贷资金仅为100亿美元,这远不能弥补巨大的资金缺口,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大力发展 PPP 模式,将大量的社会资金吸纳进来,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基建项目资金匮乏的问题,对政府、企业以及社会都有一定的好处。首先,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基建项目的建设需要举借债务,并且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通过PPP模式,不但解决了资金来源的问题,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而且将经营权移交企业,企业能够运用更加专业的建设、经营管理手段,其效
率更高。对于企业来说,PPP模式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关系,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地缘政治关系较为复杂、法律法规、习俗等方面各有不同,与政府部门合作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项目建设的风险,为企业带来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此外,一带一路建设中的PPP模式,从社会层面来说,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效益:一是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保证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稳步进行,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二是对于社会资本来说,为投资者到了一条安全、稳健的投资渠道,虽然投资回报期较长,但收益较稳定,丰富了国内资本对外投资的渠道,减少了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