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谁持彩练当空舞
教学目标:
一、通过赏析优秀电影,理解彩在电影中的表意功能。
二、在日常生活的摄影、视频拍摄中能够用不同的彩正确表达情感。
三、通过赏析优秀电影及实践拍摄,提升学生的彩修养和审美品味。
教学过程: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名单
一、题解
电影艺术中,导演就如同一个手持彩虹凌空的舞者,尽情描绘着五彩斑斓的多彩世界,在很多电影作品中,彩已不仅是电影画面图像的构成要素,而且常被一些导演赋予主观化、风格化的文化、情怀等审美意义,从而具有了独特的表意功能。
不同的彩,表达不同的情感,营造了电影独特的艺术世界。
二、彩相关知识
1935年,一部名为《浮华世界》的彩电影诞生于世,这部电影的出现使电影艺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彩成为电影画面图像的构成要素,逐渐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魅力。电影人灵活多样地用彩来反映现实,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表现主题,表达情感
彩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人们对彩的感受不同,不同的彩具有了不同的寓意,电影就常常通过彩来体现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塑造人物形象
电影中彩在表现人物性格、命运趋势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如张艺谋早期作品中的女性,《红高粱》中的九儿、《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颂莲、《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彩主调都是红,张扬着不屈的本性,无惧地对抗着命运。
(三)构建独特的电影时空
影片的时空是对现实生活时空的艺术化处理,即以普通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同时又融入了影片创作者的艺术构想,在构建的过程中,彩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在客观时空的构建中,彩增强了电影画面的真实感与生活气息,让观众忽略了电影艺术的假定性,而将其视为客观现实。其次,直接的彩描摹与渲染可以构建风格化的主观性时空。通过彩的切换,可以鲜明区分主客观时空,比如黑白画面与彩画面对比强烈,用这两种画面分别代表主客观时空,成为了电影创作者常用的手法。
(四)营造场景氛围、意境
影片中,导演或摄影师一般会用一种彩或几种相近的彩构成影片的主导彩,营造影片风格化的场景氛围、意境,如《美丽人生》,影片前半部分男主人公圭多的生活可分为三个阶段:快乐的单身汉生活、甜蜜的爱情生活、幸福的家庭生活,无论哪一阶段,圭多以及他身边的人都是那样地开心、快乐与满足。这时影片彩基调是明快鲜艳的暖调,彩的缤纷与斑斓加上圭多幽默、欢快的表演,让观众时刻处于轻松、愉悦的观影体验中。当圭多及其儿子、叔叔坐在囚车上,随着囚车的前进,明艳彩赫然褪去,等转入集中营,无论是人
物服装,还是环境、道具,无一明快彩,代之以青、蓝、黑、白等冷,清冷单一的彩,如同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影片,这让观众体会到的是残酷、压抑、冰冷,但是圭多依然快乐,约书亚的眼镜依然明亮如澄澈的湖水。
彩在渲染环境和气氛、表达人物主观感受、创造象征意味等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参与了叙事,让观众不仅鲜明感受到圭多一家人生活的巨变,而且强烈体会到变故给人物心理带来的巨大影响。
三、影片《红高粱》相关情况
(-)基本信息
编剧:陈剑雨、朱伟、莫言
导演:张艺谋
主演:巩俐、姜文
摄影:顾长卫
上映时间:1988
片长:91分钟
类型:剧情/战争
获奖情况: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录音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5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故事片真实新颖奖;第35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法国第5届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银熊猫奖。
(二)剧情简介
该片改编自莫言同名中篇小说。故事以儿童视点回忆了“我爷爷余占鳌(姜文饰)”和“我奶奶九儿(巩俐饰)”的故事。曾外祖父为了换一头骡子,迫使“我奶奶”19岁时嫁给拥有一座酒坊的麻风病人李大头。娶亲路上遇到强盗,轿夫也是酒坊伙计的余占鳌挺身而出打退强盗,“我奶奶”与他开始相互喜欢。不久李大头病逝,在酒坊老伙计罗汉等人的帮助下,“我奶奶”撑起了酒坊,余占鳌正式成为“我爷爷”。“我父亲”(九儿和余占鳌的儿子)9岁那年,日本鬼子到了
青沙口,烧杀抢掠,罗汉积极抗日,最终被捕、遭剥皮而亡。为报亲仇国恨,“我奶奶”、“我爷爷”带领酒坊伙计们怒杀日本鬼子。送饭路上,“我奶奶”被日本鬼子杀,愤怒的“我爷爷”和伙计们抱着、火罐冲向日本车队。
(三)主题阐释
十八里坡,百十亩地满是高粱,没人种也没人收,拥有勃勃生机,是活得自由自在的天地间一精灵,而十八里坡的男人女人们,豪爽开朗,旷达豁然,活得自由自在,活得坦坦荡荡,爱得轰轰烈烈,狂放出浑身的热情和活力,随心所欲地透出做人的自在和欢乐。
爱情面前,九儿坚韧、洒脱、敢爱敢恨,余占奎有血性、有性情、同样的爱憎分明,两人由最初的相遇、相爱,到后来相互扶持、共同携手抗击日军,他们在广袤的高粱地上无拘无束的爱着、恨着,张扬着对美好生命、生活、爱情的追求,对世俗的不屑、抗拒以及对外来侵略的仇恨。
在面对家仇国恨时,十八里坡的男人女人们,奋起抗争,不怕牺牲,这是十八里坡人生命中最本质的特点,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奋起反抗,最终抵抗住了日本的残暴侵略,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四、《红高粱》彩分析
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对彩的敏感和饱和度的把握极为突出,张艺谋曾说:我认为在电影视觉元素中,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所以,无论是张艺谋担任摄影的电影作品还是导演的电影作品,一以贯之着他独特的彩追求:取浓郁、不取清淡。特别是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的“红”在张艺谋的影片中,已经不是作为单纯的彩而出现,而是张艺谋在电影创作中对自身思想情绪进行表达、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重要手段,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展现着彩的象征和寓意,传达出张艺谋传统美学的审美取向和对生命价值的不同理解,《红高粱》不啻为其中的翘楚。
(-)红奠定了全片的彩基调
《红高粱》里,绚烂的、单一的红成为一种视觉元素贯穿了全片,服装、故事、背景、道具无一不是红:九儿的红盖头、红嫁衣、红鞋子,九儿坐的火红大花轿,九儿洞房里的红蜡烛、红被枕,漫山遍野的红高粱,红的夕阳,红的鲜血,以及日食后弥漫于天地间的红,即使是无的高粱酒,在张艺谋的镜头里也如鲜血一样倾泻而出,而红滤镜的大量使用,让“红”充斥了天地,这种纯粹的“红”以及贫瘠荒凉、黄土飞扬的“黄”共同构筑了独特
的风土人情。这些画面给观众视觉感官上造成了很强的冲击之感,扣人心弦的红,这里面有剧情的需要,有深层主题的外部体现,也是导演艺术风格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