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冬天》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热爱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的课程目标为依据。
依据学科的特征,我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课程目标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建构,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美丽的冬天》是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的第一课。本课首先通过一首儿歌让学生发现“冬天在哪里”,并通过冬天这个活动让学生从自然景物、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变化中发现了冬季的到来。其次通过对比南北方的气候、景物、人们生活的差异,感受“不一样的冬天”。最后通过一些冬天人们的活动、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冬天真好玩”,激发学生喜爱冬天的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冬天的认识,搜集学生和动物间发生的故事,发现学生的“真问题”,我在课前用问卷的形式对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如下: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可以看出学生对冬天的认识主要在雪上,下雪是北方冬天的显著特点,还有少数同学能够对比之前的秋天观察到了冬天的变化,如天气变凉、树上叶子都没了,还有同学提到了动物的冬眠。 另外,在冬天的有趣的活动中,学生主要关注点在与“雪”有关的事件上,滑冰、滑雪、堆雪人、打雪仗是学生最为感兴趣,也最为熟知的。
孩子们对冬天的发现停留在这些方面,在课前没有观察过冬天季节变化除了以上的这些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对我们生活和大自然的影响,缺乏对冬天美的感受。
教学方式: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展开多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冬天的多样与多彩,感受快乐与美好,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有效地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
利用儿歌、情景剧、视频、图片、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共鸣。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体会冬天的美好,萌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行为与习惯:
乐于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观察和发现;
3、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和发现冬天里气候、动植物、人们生活的变化,知道祖国各地的冬季各有特。
4、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与分享,发现冬天里生活、大自然的变化;
(2)通过“请你一”活动,了解祖国各地的冬天呈现出不同特点;
(3)通过“争当小导游”,介绍冬天里好玩的游戏,感受冬天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和发现冬天气候、动植物、景物和人们生活的变化,了解南北方冬天的差异。
难点:欣赏冬天的美,喜爱冬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追问:为什么说现在是冬天?
3.谈话: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一起“冬天”,看看冬天里的变化。
二、新授
(一)通过观看视频及讨论,感受冬天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谈话:刚刚有的同学说,因为天气冷了,所以知道冬天到了,我想问问你们,早上从家里出来到学校的这段路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耳朵冻僵了,小手很冷,脸冻红了……
2.过渡:同学们,老师和你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觉得“冷”。接下来,我们要看一个发生在冬天里的小故事。(播放动画视频)
3.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里,绿咕力要穿花裙子,被哥哥黄咕力制止了,黄咕力告诉绿咕力,现在是冬天,应该穿冬天的衣服,同学们,如果你是绿咕力,你会挑些什么衣服穿呢? 预设:棉袄、棉裤、帽子、羽绒服、棉鞋、围巾…… 我们来看看绿咕力最后挑了哪些衣服穿。(播放动画视频)
4.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九月份刚开学的时候,我们都穿着什么衣服吗?(短袖、短裤)那我们现在穿着什么衣服啊?对了,冬天我们穿的更保暖了,要保护好自己。冬天到了,不仅我们的衣着发生了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接下来,请仔细想一想,冬天
到了,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一样呢,我们可以从饮食、居家生活、出行等方面一,快和同桌小伙伴交流一下吧。 预设:喜欢吃热的东西、盖厚被子、开暖气、洗手的时候用热水等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