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素材:与韩愈有关的⼗则⼩故事
故事素材:与韩愈有关的⼗则⼩故事
故事素材:与韩愈有关的⼗则⼩故事
韩愈投书苍龙岭
苍龙岭乃西岳华⼭上⼀处著名景观。是从云台峰通往“天外三峰”的⼀条险径。远远望去,像⼀条直冲云霄的游龙,游⾏在两⼭之间,龙脊突兀,宽不⾜三尺,两边皆为万丈深渊。云涌华⼭之时,若隐若现,⼗分神奇险峻。苍龙岭的顶端有⼀“逸神崖”,上刻“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字。这处遗迹其中蕴含了⼀段唐朝杰出⽂学家韩愈游览华⼭的有趣故事。
唐朝后期,韩愈被贬,⼼情⼗分不好,刚好遇到他的侄⼦韩湘⼦和华⼭修道⼠吕洞宾,⼆⼈劝说韩愈去华⼭⼀游,以解⼼头之闷。韩愈对名川⼤⼭⼀贯⽐较感兴趣,但因以往政务冗忙,没有闲余时间,苦不得游,今⽇,经他俩⼀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岖,如何去得?”韩湘⼦道:“这有何难?”于是两个道⼈夹着韩愈瓢⾄⼭顶,然后两⼈离去。
韩愈⽴于峰头上,放眼环视,只见华⼭层峦叠嶂,苍松郁郁,⼩径通幽,奇鸟鸣丛,悦⽿动听,好似天外仙境⼀般。他漫步⼭上,观赏了镇岳宫、⽟井楼、⼆⼗⼋宿潭。他纵⽬西峰,⽓势磅礴,莲叶覆顶,
开⽯为洞,庙宇依⼭势⽽建,道路凿巨⽯⽽成,⼭⽇天光,光辉相映,翠草绿树,互为衬托,⽆限奇景佳境引得韩愈诗兴打发,遂吟道:“太华峰顶⽟井莲,花开⼗丈藕如船。冷⽐霜雪⽢⽐密,⼀⽚⼊⼝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路难寅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吟罢,他⼜兴致勃勃地登上极顶仰天池,享受⼀下那“可通帝座”的最⾼点。他⼜来到南天门,观看了凌空⾼撑的长空栈道。他怀着欲罢难舍的⼼情,⾛遍了东峰,领略了关中⼋景之⾸的“华岳仙掌”。下了⾦锁关,来到五云峰,⼼想:上⼭容易下⼭难,变迈开脚步往下⾛,转眼来到“苍龙岭”顶端,往下⼀看,天际茫茫,苍龙岭形似云雾中的⼀座独桥,两边深不见底。⾯对此景,韩愈不由得⽬瞪⼝呆,⾝软腿颤,⼀步也不敢迈了(唐时的华⼭,不象现在这样凿⽯为阶,设栏护路,履险如夷。唐时不过是
在“龙”的脊背上粗凿了⼏个⽯窝⽽已,游⼈到此,只能⼿脚并⽤攀爬⽽上下,象这样的险境,怎能不使善习⽂弄墨的韩愈胆战⼼惊呢?)。但不下⼭不⾏,当时的华⼭⾮今⽇可⽐,荒寂⽆⼈,⾍兽出没,不是久留之地。韩愈⿎⾜勇⽓向下⾛,但⾛不了⼏步⼜退回来,脚下还不时打滑,真是⼀⾛退两步,紧张的冷汗直流,浑⾝颤抖。为减轻⾏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哭。并悲叹道:“难道
五香油我韩愈就葬⾝于此了?!”
但韩愈毕竟是位⼤智者,热爱⽣活、热爱⽣命的强烈愿望使他急中⽣智,便拿出随⾝携带的笔墨砚台,
很快写好了⼀封求救信扔下⼭去,不久,华⼭采药者将此信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既派⼈将韩愈救下⼭去。
后来,有⼭西百岁⽼⼈赵⽂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笑不⽌。后⼈⼜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哭词家赵⽂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此,⾯对⼀哭⼀笑,⼜表现出另⼀种⼼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哭,赵⽼笑,⼀苦⼀笑传⼆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岭上但长啸。”
韩愈在苍龙岭留下的这段逸事,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和遐想。⽽苍龙岭之险俊和神奇迷⼈的魅⼒将深深地吸引着世⼈的⼼。
韩愈⾛马牵⼭
唐代韩愈原在朝廷做⼤官,因写了⼀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成灾,洪⽔泛滥,⽥园⼀⽚⽩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洪汹涌⽽来,⼼想这⼭拱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于是他骑着马,⾛到城北,先看了⽔势,⼜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过的地⽅都插上⽵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分⾼兴,纷纷赶来,岂料⼀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竿的地⽅已拱出了⼀条⼭脉,堵住了北来的洪⽔。
从此,这⾥不再患⽔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公过马牵⼭。”这座⼭,后来就叫做“⽵竿⼭”。
韩⽂公祭鳄鱼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害得百姓好苦,⼈们叫它做“恶溪”。
⼀天,⼜有⼀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想鳄害不除后患⽆穷,便命令宰猪杀⽺,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旁边的⼀个⼟墩上,摆了祭品,点上⾹烛,对着⼤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就五天⾛,五天不⾛就七天⾛。七天不⾛,便要严处!”
从此,江⾥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现在,⼈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叫做“韩埔”,渡⼝叫“韩渡”,⼜叫“鳄渡”,还把⼤江叫做“韩江”,江对⾯的⼭叫做“韩⼭”。
韩⽂公设⽔布
古时候,韩江⾥的放排⼯,⼜要扛杉⽊,⼜要扎杉排,霎时跳下江,霎时爬上岸,⾝上的⾐服湿了⼲,⼲了⼜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时便索性光着膀⼦,不穿⾐服。
每天在江边挑⽔、洗⾐服的妇⼥,看见放排⼯⾚⾝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去。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只好照旧⼜穿上⾐服。
曲陵侯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朵⾥,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扎排和放排的情形。他想:放排⼯成天穿着⼀⾝湿⾐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
回衙后,韩愈便作了个决定,叫⼈到江边通知放排⼯: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和农民劳动时带在⾝上的浴布,潮州⼈把它叫做“⽔布”。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个和尚,⾯貌长得⼗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外的两个长⽛,更是使⼈害怕。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释迦牟尼的⾻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好⼈,回去要好好收拾他,
敲掉他那长⽛。
韩愈回到衙⾥,才下轿,看门的⼈便拿来⼀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爷的。韩愈打开⼀看,⾥⾯⾮⾦⾮银,是⼀对长⽛,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模⼀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即派⼈四处寻那个和尚。
见⾯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寺的⼤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韩愈⾃愧以貌看⼈,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终于成了好朋友。
后⼈为纪念韩愈和⼤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大漠谣剧照侄⼦成仙
传说韩愈能⽣活⾃给以后,就将⼤哥的遗孤韩湘接到⾝边与⾃⼰同住,并教导他认真读书。但是,韩湘对读书进仕不感兴趣,却对访仙修道执迷不悟,韩愈对此⾮常痛⼼。有⼀次,韩愈在寻外出访仙的韩湘时,有感⽽发写了⼀⾸诗。诗中说道:“两家各⽣⼦,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三,头⾓稍相疏。⼆⼗渐乖张,清沟映河渠。三⼗⾻骼成,乃⼀龙⼀猪。⼀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为马前卒,鞭背⽣⾍蛆。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希望侄⼦能有觉悟。
谁知韩湘回家见到诗后,也写了⼀⾸诗来⾔志。诗中说:“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
花。有⼈能学我,同共看仙葩。”韩愈不相信侄⼦,⼀会能酿成美酒,⼀眨眼使树开花。韩湘遂撮⼟⼀盆,⼀会⼉说:“花已开矣。”拿开盆只见碧花两朵。叶间有两⾏⼩字,是⼀诗联:“云横九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对侄⼦的本领⼤为惊异,只好听任韩湘离开⾃⼰,云游天下去了。据说后来不久,韩湘就得道成仙,位列⼋仙,就是韩湘⼦。
叹息李贺
后来,韩愈的⽂名越来越⾼之后,朝廷将他派往东都洛阳国⼦监任教。韩愈在洛阳致⼒于古⽂运动,宣传儒学。但他到洛阳后最⼤的收获是发现了少年才⼦李贺。摩羯座性格
传说,在元和⼆年(807年),18岁的李贺从近郊昌⾕来到城中,带着⾃⼰的作品拜谒韩愈。当时,正值中午,韩愈宽⾐解带正准备午休,门⼈递上了李贺的诗稿。韩愈在困倦中不经意地看了⼀眼,⼀下⼦就来了精神,⾸篇《雁门太守⾏》的开⾸两
句“⿊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麟开”。就使得韩愈惊叹不已。他⽴即请李贺到室上座。他们叙说良久,⼤有相见恨晚之势。
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顺利通过地⽅的初试,被地⽅保举到长安参加进⼠考试。但当时⼀些⼈忌妒李
贺少负盛名,以李贺⽗名“晋肃”与“进⼠”谐意犯讳为由,剥夺了他参加殿试的资格。韩愈听说以后,特别写了《讳辨》⼀⽂,为李贺打抱不平。⽂中说:“⽗名晋肃,⼦不得举进⼠;若⽗名仁,⼦遂不得为仁乎?”尽管韩愈的辨护很有⼒,但仍⽆多⼤效果。最后,李贺只能失望⽽归。
李贺在写下很多震撼⼈⼼的作品后,由于长期精神上的苦闷和压抑,在27岁时英年早逝。李贺之死对韩愈打击很⼤,使他⼼灰意冷地叹息很长⼀段时间,后⼈对李贺寄予了很⼤的同情,⼈们都传说他升天为仙去了。
不罪孟郊
与韩愈同时代的诗⼈贾岛,是个著名的苦吟诗⼈。
传说有⼀天,贾岛骑着⽑驴到京都郊外野游,美丽的⾃然风光引起了他的诗兴。曲江池边的树上有很多⼩鸟,池⼦不远的地⽅很幽静。这⾥住着⼀户⼈家,他触景⽣情,赋诗⼀⾸,诗中说:“闲居少邻井,荣径⼊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下门。”但他对后⼀句⽤“推”字还是“敲”字更合适,把握不住。因此,他在回去的路上,骑着⽑驴苦思冥想。⽑驴驮着他进城以后,他没有觉察,不知不觉迎头闯进了已经⾝为⾼官的韩愈的仪仗中。仪仗官员赶忙迎头拦住⽑驴,⽽这时的贾岛还是思考“推”字或
是“敲”字,根本没有注意到⽑驴已把他驮到了韩愈的马前。
水果沙拉
韩愈卫⼠⼤喝⼀声,将贾岛拖下⽑驴,带到韩愈马前。韩愈⼀看是个神志不清的读书⼈,就询问原因。贾岛⽼⽼实实讲了⾃⼰⾯临的难题。韩愈⼀听,不但没有责怪他,反⽽饶有兴趣地停住马和贾岛讨论了好⼀会,最后,对贾岛说:“还是⽤敲字更好。”说完,韩愈请贾岛骑上⽑驴,和⾃⼰并辔⽽归。之后,连续多⽇将贾岛留在府中,共同探讨关于诗歌中的学问。两个⼈最终成为好朋友,韩愈不罪贾岛,⽽共同推敲学问,也就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
雪拥蓝关
唐宪宗时,官居刑部侍郎的韩愈向皇帝上书《论佛⾻表》谏阻皇帝迎“佛⾻”进京。⼀⼼想长⽣不⽼的唐宪宗盛怒之下将他贬到偏远的潮州去做刺史。传说,韩愈在冬天顶风冒雪到潮州赴任。途中遇到⼀⼈在雪地等候他,这⼈正是他那多年前远游求仙的侄⼦韩湘。已经成仙的韩湘迎住叔叔说:“叔叔您还记得当年花上的句⼦吗?说的就是今⽇之事啊。”韩愈向⼈打听这⾥的地名,当地⼈告诉他,这⾥是“蓝关”。于是韩愈嗟叹再三,终于有点相信侄⼦韩湘有仙风道⾻,能预知未来。韩愈对韩湘说:“我就你那诗联凑成⼀⾸完整的诗吧。”说完,赋诗⼀⾸。这就是著名的《左迁⾄蓝关⽰侄韩湘》。诗⽈:“⼀封朝奏九重天,⼣贬潮阳各⼋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瘴江边。”传说韩湘想点化叔⽗随他修道,被韩愈拒绝。他就护送叔叔到潮州赴任。潮州有鳄鱼为害百姓很严重,到任后的韩愈写了篇著名的⽂章《祭鳄鱼⽂》以驱逐鳄鱼。韩愈将这篇⽂章在河边设祭焚烧后,所有的鳄鱼都乖乖退出了潮州地⾯,不再为害百姓。
据说,这主要是韩湘⼦施仙法相助,迫使鳄鱼逃离潮州的缘故。
韩愈⼀篇祭⽂驱退鳄鱼的事传开后,唐宪宗知道韩愈对朝廷的忠诚,于是下诏将韩愈诏回京城复职。传说,韩愈接到诏命返京途中,路经家乡东都洛阳时暴病⾝亡。上报
朝廷后,被安葬在洛阳北⾯的河阳。传说,韩愈是诈死⾝亡,实际上,他是随侄⼉韩湘⼦在洛阳隐居下来,最终修道成仙了。
韩愈与⼤颠
韩愈因上《谏迎佛⾻表》忤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来到潮州,听说⼤颠禅僧是境内有名的僧⼈,⼼想⾃⼰既因排佛遭贬,对佛门的有名⼈物还是见识⼀下为妙,遂⾄灵⼭造访⼤颠。他来到⼤颠的僧舍,噼头便问∶“禅师,如何是道?”⼤颠正在坐禅,听到韩愈动问,从定中醒来,但好久也没想起要回答韩愈的问题。这时,⼤颠的侍者正好在场,他便举⼿勐击禅床三下。咚、咚、咚,三声响起,⼤颠与韩愈俱是⼀愣。⼤颠问道∶“你⼲什么?”侍者回答∶“先以定修,后以慧拨。”韩愈⼀听⼤喜,对⼤颠说∶“和尚的门风真是⾼峻啊,我在你的侍者那⼉就到了修道的门路了。”原来,待者的回答是绝顶聪明的双关语。韩愈初问⼤颠如何是道?⼤颠不答,正与侍者的“先以定修”⼀句相应;⽽侍者击床三下,则与“后以慧拨”⼀句相印,所答⾔词与动静相依,与情景交融,相互照应,别有趣味,难怪韩愈⼀听之后便欣喜若狂了。
⼀天,韩愈问⼤颠禅师∶“今年春秋⼏何?”⼤颠提起念珠,边数边问∶“你知道了吧?”韩愈回答∶“不知道。”⼤颠说∶“昼夜⼀百⼋。”韩愈这下更加煳涂了,根本不知⼤颠所⾔何意?
第⼆天,韩愈⼜来寺中,碰上了⾸座和尚,便问⾸座道∶“昨⽇我问⼤颠禅师春秋⼏何?他不回答我,却取出⼀串念珠,说了句什么昼夜⼀百⼋,不知是什么意思?请你告诉我吧。”那知⾸座不回答,只是扣齿三下⽽已。
韩愈⽆奈,只好⼜去问⼤颠。说也奇怪,⼤颠也不回答,同样是扣齿三下。韩愈见状⼤笑道∶“哈哈,佛法原来都是⼀样的。”⼤颠问∶“你这么说,难道明⽩什么道理了吗?”韩愈说∶“道理倒没明⽩,只是刚才⾸座对我也是这番举动。”⼤颠⼀听,⽴即叫来⾸座和尚问道∶“刚才韩愈侍郎问你佛法,你扣齿三下,是吗?”⾸座回
答∶“正是。”那知⼤颠⼀把打来,吓得⾸座急忙跑出了寺院。
韩愈在⼀边看得莫名其妙,但他却感到⼤颠确是不同常⼈,能超出形骸之外,不为外物所累。所以,韩愈对⼤颠便越来越佩服,有事⽆事经常跑到寺中看看,与⼤颠闲聊⼀会。⼏个⽉后,韩愈迁为袁州刺史,想到将要和⼤颠分别,便最后⼀次登⼭拜访,并留给⼤颠两套⾐服以作纪念。
不想此事传了出去,说韩愈与⼤颠成了好朋友,不会再为难佛法了。尚书孟简知道此事,特地写信给
韩愈以⽰赞赏,并⿎励他继续与佛教徒结朋友。韩愈收到来信哭笑不得,便回信孟尚书说∶“潮州地远偏僻,没⼈可与交谈,⽽⼤颠却较聪明、识⼤体,所以我只好与他往来谈论。我确实喜欢这个⼈,但那不过是因为他超乎形骸之外,不为外物所累。我临别送他⾐服,也不过是⼈之常情,并⾮崇信佛法,以求来⽇的功德。积善馀庆,积恶馀殃,物各以类聚,我崇尚儒典,怎么会舍弃先王之法、圣⼈之道,⽽从夷狄之教呢?”⼤家这才知道,韩愈与⼤颠交往,原来只是喜欢⼤颠个⼈,与佛教却是⽆关。
韩愈本是坚决的排佛论者,但⼀见⼤颠,却不由⾃主地与之亲近起来,与⼤颠保持⾮常好的私⼈关系,传为⼀段佳话,佛教徒也经常引⽤此事作为佛教僧⼈风采的证据。按照韩愈的说法,他喜欢的只是⼤颠本⼈,⽽不是整个佛教。但在佛教徒看来,⾃⼰能与排佛⼈物保持友谊,正说明佛教的博⼤胸怀,是佛教强⼤有⼒的证明。所以,佛教徒在评论韩愈时就表现得⾮常客⽓,
初三语文教学计划没有像对付传奕那样把他打⼊泥犁地狱,最多只说他没有理解佛教罢了。
此话抛开不说,上⾯的故事中出现“昼夜⼀百⼋”、“扣齿三下”等模煳对答,其含义是什么,⼤家想必急于理解。据笔者揣摩,当韩愈问⼤颠年纪时,⼤颠只举出念珠说∶“昼夜⼀百⼋。”那是说⼤颠与诸佛⼀般⽆异,佛⽆春秋之数,⼤颠亦⽆年纪可说,⼆者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佛教念珠有⼀百零⼋粒之制,⼤颠说昼夜⼀百⼋,代表了佛教,⽽韩愈问的是⼤颠的年纪,是⼈的寿数。把⼈的寿数与念珠数相提
并论,正好表⽰⼈即是佛、佛即是⼈,⼤颠与佛⽆异。禅宗正好也有这种教理。⽽当韩愈问⼤颠⼀百⼋是什么含义时,⼤颠只拉齿三下作为回答,意思则是说佛法与世间万物并⽆不同,念佛(⼀百⼋的另⼀意义)与扣齿没有差别,那便是⾏住坐卧皆是禅之意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