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建筑除了满足人们这风避雨的需要之外,也逐渐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存需要与审美意识,也有着不同的择居方式。但可称之为贯穿整个历史、遍布全国各地的建筑布局,就只有四合院了。
提起四合院, 人们首先想到还是北京的四合院。这大约要从元代谈起,元代大都(即现在的北京)的城市规划是十分严谨的,当时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就称赞大都的城市地面规划整齐,街道有如棋盘。这棋盘式格局的形成,是由于整个城市是由若干大街、小街、胡同切割而成的,而且街道的宽度亦有严格规定:大街宽24步(约37.2米),小街宽12步,胡同宽6步。街道和胡同都是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胡同两侧便是民居,所以北京的四合院十分规整。另外,北京四合院内的布署也十分讲究,除具备四合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在建筑结构与装饰上,都融合了经济文化,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居形式。能全面体现中国人传统的居住观念,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人们往往把北京的四合院作为中国四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
北京四合院的组成部分有大门、影壁、屏门、垂花门、廊、正房、耳房、厢房、倒座房、厅
房、后罩房、房、园林、围墙及更道。最简单的一进院可仅由正房、耳房、厢房、倒座房、大门及围墙组成,这种格局是因为宅基地较小。有些更小的院落甚至只是三合院(即仅有三面房屋),但无论大小,每一宅院总是四面合围,自成独立体系的——一个宅院住一户,并非现在的大杂院。
四合院除了由上述各部分组成外,其选址和院内各单体建筑的布局都要按风水理论设计。总之,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所,它既有突出的特点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宗族观念。
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宗族、等级、阶级等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的体现,早在周代,住宅建筑的功能就与礼制融为一体。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我们可以看出,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四合院的那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交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故宫的朝廷于前,宫寝为后,文左武右的规划布局也正合天地之道,阴阳之理。从这一点上来看,四合院不愧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中国古代的家庭是封闭式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四合院也是封闭式的,无论府邸宅第多么深邃,多么广阔,仅只有一个正门,惟以此正门为出入孔道。其开角门、后门、旁门者,全都是因为特殊情况,不属正规。住宅里的设施一应齐备,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从仓库、厕所、厨房,到寝室、起居等等,应有尽有。院门从来都是紧闭,形成一个安全、舒适、宁静的小天地。因此,走街串巷的行贩,要扯着桑子吆喝,手里击着响器,目的就是要深宅大院里的人不用出门就知道自己卖的是什么。封闭式的家庭观念,造就了封闭式的住宅,而反过来封闭式的住宅,又起到了维护这种观念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封建家庭关系在结构上是将家庭成员一分为二,即家长与家属。尽管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家庭的结构、规模各有差异,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有一位家长,这是普遍存在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要保持、巩固、发展祖宗家业,
培育、造就出扬名显亲、光宗耀祖的子孙后代。
二、社会等级——精制的脸面“四合院的大门 ”
在中国历史上,对门是非常重视的。从大门的形式便可看出户主的等级和社会
地位,因为历代的典章制度对门是有严格规定的。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在民
国以前无论是样式、大、小、颜或装饰都有严格规定,民国以后才取消。
四合院的大门分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多种。大门开在倒座房的偏东部位,一般占一间房的宽度,但房顶比左右房略高,大门两侧的墙壁也向外突出一些,以便装饰。大门的地面是被垫高的,这样进入四合院便有步步登高的感觉。当然,大门的高度或台阶的层数也要按规定设置,所以旧房子从大门就能估计出院主人的地位。
广亮大门一般是贵族住宅的大门。它的大门安装在屋脊正下方,即大门的通道里外各占一半。门为两扇,门下是门槛,门槛可以抽出,为的是方便车辆出入。一般不吊顶或只在门扇内侧做天花吊顶(称为半吊顶)。门扇内外两侧的墙面俗称邱门,分为软心和硬心两种。门扇外设抱鼓石一对(雕成鼓形),抱鼓石是从古代仪仗的形式中发展而来的一种装饰物,一般百姓的大门只放长方形门墩一对。无论抱鼓石或门墩都雕有精美图案进行装饰。比广亮大门更讲究的是金柱大门,即门框和门扇安放在金柱的位置。一间房屋屋脊下的柱子叫中柱,位于最外侧的柱子称为檐柱,在中柱与檐柱之间的柱子是金柱。金柱大门的门扇就位于外侧金柱的位置,所以大门的外过道浅而内过道深。金柱大门的其他方面与广亮大门相同,但多数是吊顶的。尤其是门扇外侧的吊顶、檐檩、额枋之间的垫板上常绘有非常精致的彩画。
门框和门扇按装在外檐柱的大门称为蛮子门。级别比广亮大门底,但总体上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是一致的。由于门的位置靠外,所以气势不如前面两种,但门内侧的空间与一间房相等,因而比较实用。
级别再底一些的是如意门。如意门是在蛮子门的基础上将门两侧的木结构部分以砖墙代替,砖墙的高度一般到门框,上面仍留有木质构件,或饰以精美的砖雕。以上几种大门都占据一开间的宽度,基本属于同一类型,可称为屋宇式大门。若大门的宽度占不到一整个开间则称为窄大门,这种门的前面只留门框和两个门扇,两侧的木结构或砖结构部件都省略了,门内侧的过道也较窄。
对于一般百姓来说,若经济不太宽裕则建小门楼。这是在院墙上开一大门,然后在上部加以装饰,基本上是做一个屋顶的造型,例如元宝脊、清水脊、鞍子脊等。改造后的平安大街两侧建了一些类似小门楼的临街院门。
不论什么大门,四合院的主人总是要尽力美化的,因为大门是脸面,它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严格的等级制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它在北京四合院中的遗迹却依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四合院就是一部由砖石写就的史书,可以读出许多东西来。
三、堪舆
对建筑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关系的认识在古代称为“堪舆之学”,亦称“风水”之学。是应天地之道,合阴阳之理。它虽然有迷信彩,但它是“探讨、解释自然现象与规律和人类生存空间关系的一门古代实用学术”,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巫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不失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住宅装修中有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图案就是“步步锦”,这种图案的基本线条是横线和竖线,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周围嵌以简单的雕饰。将这种装修花纹冠以“步步锦”的美称,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以八角或六角几何图形为基调的装修棂条图案,称为“龟锦纹”或“龟背锦”。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用龟背纹作装修图案,有希冀健康长寿之寓意。墀头是硬山房山墙腿子的总称,其上部由冰盘檐、戗檐等部件组成,这是重点装饰的部位之一,常饰以精美的雕刻。砖雕的题材有鹤鹿同春、子孙万代、玩器博古、文房四宝、富贵牡丹、梅兰竹菊、麒麟卧松等等。戗檐下依次设盘头、枭混、炉口等线脚及荷叶墩,这组雕花盘部常用一个花蓝垫花作为结束。吉祥的装饰图案,在北京的四合院中比比皆是,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寓意更加丰富,人们用寿字或桃子图案寓意长寿,用罄的图形寓意喜庆或庆祝,用梅、兰、竹、菊图
案借喻清高和超凡脱俗,用牡丹、玉兰表现高雅富贵……等等。装饰物在四合院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其丰富、强烈的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的祈求与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它也是幸福、长寿、富贵、志向的化身。而整个四合院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更加显示出智慧、朴素和民风习俗的美。北京四合院的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夕阳西下,一抹残淡的阳光柔和的洒在京城幽深的小胡同里。精致的四合院,黝黑的宅门,锃亮的门钹,槐荫下扯闲篇儿的老人,追逐顽戏的孩子,还有那远处传来渐近的略带沙哑的吆喝声…,使我们陶醉于静谧与惬意之中。这小小的四合院在封建社会是以家族的伦理道德、宗法观念、等级礼制、堪舆风水、对幸福人生的追求、向往和艺术美学为蓝图建筑起来的!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装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它反映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成就。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
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很多人研究四合院就把它固化在北京城内,其实整个中国的建筑传统就是一个四合院的文化。如果你去参观山西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你就会发现,即使是中国历史上的商人也都遵从着那种建立在儒家哲学基础上的人文哲学。到了苏州园林中,人们在惊叹步移景异的如
画如梦的鬼斧神工之中去体验中国历代文化经营所创造出的建筑哲学。曾陪一位国外建筑师访问苏州园林后,得出的结论让我们惊愕,他说:真正伟大的建筑不是产自建筑师之手,而是由哲学家、思想家、学者创造的。就像眼前看到的这片园林,它实质上是一个家,或者是一个书斋,或者是一个古代的办公室,它又像一个园林,而这种园林又能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家来看待,那么人身在其中会忘却这个家有几个客厅、卧室,或者说它们的大小、高度,让它们领略的是园中的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园林看待,而隐没在景之中的房屋,房屋中的陈设,又是主人精神和灵魂的最佳写照。中国的画坛巨奖齐白石曾说,事物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没有技巧的技巧,或者说金庸的武侠的小说中写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是最佳的档次和境界。
中国现代化了,但老的房子被拆了,北京越来越象纽约、香港、东京,但人们不知道为什么却那么思念那庭院中的生活,过去的四合院可以让平民百姓安居乐业。
有一个道理,现在世界上的富人趋同,中国和美国的有钱人都穿amani,都用路易威登,但独特的文化往往又是我们所说的穷人传承下来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老外喜欢北京的胡同游,丽江古城成为人类的香格里拉的道理。
普通百姓是这样,而过去的四合院大的可容纳皇宫贵族,其实细细想来,我们的故宫就是一个大四合院。我们的北京就是由众多四合院以胡同为金丝串起来的一个文明古都。因此有人说四合院的文化实质是胡同文化。
中国古老的四合院不仅从建筑上,而且还从文化、哲学和精神层面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现代意义。
而现在的四合院却真成了象牙塔内的宝贝,能住在那里的人,拥有的不仅仅是财富……我们在幸福村做了几套洋四合院,或叫新四合院,在现代化的都市中心,在国外建筑师的想象之中去追寻那样一种感觉,那样一种中西文化碰撞、融合、升华的情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