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珺
注:本章根据贾珺著《北京四合院》(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等地四合院的大门一般是开在哪个角上2008)有关章节改写而成。
第一节 概说
四合院是北京最典型的住宅形式,老北京又称之为“四合房”,意思是“四面都用房子围合起来”。四合院由大门、倒座房、垂花门、正房、厢房、后照房等不同房屋组成围合的院落空间,并且根据主人的身份和住宅的规模可以演变出各种繁简不同的组合形式,又沿着胡同组合成一片片的街区(图1-01),把博大精深的北京城铺展在华北大地上。方正对称的格局,尊卑有序的空间,浑厚敦实的风格,浓荫遮蔽的院落,隔绝尘嚣,自成一方天地,也成为北京人最理想的生活场所。其中的建筑都采用典型的北方官式手法砌筑,彩凝重,表现出北方文化端庄大方的风格,与素雅灵秀的江南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自元代以来,无论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贾,还是文人学士、普通百姓,都住在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从广厦连屋的大宅门,到格局紧凑的小户人家,北京四合院演绎出辉煌与平淡交织的无
数篇章。敞亮的院子、宽阔的正屋、秀丽的垂花门、灵巧的厢房,承载着北京人几百年来的日常生活,散发着经久不息的永恒魅力。
第二节 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1 典型四合院布局
北京四合院的格局都很方正,除了少数斜街上的宅子以外,大多呈长方形平面,其中所有的建筑都采用正朝向,也就是根据各自位置的不同,分别朝向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最多略偏1-2度),不像南方很多地区的住宅采用灵活多变的偏斜朝向。
中国古代院落的基本单位是“进”和“跨”,“进”表示前后串联的关系,纵向有多少个院子就叫多少进院落,其中每个院子按照位置分别称“第一进”、“第二进”……,依次类推;“跨”表示左右并联的关系,横向有多少串院子就叫多少跨院落,并可按照位置分别称东跨院、西跨院等等。北京四合院的空间以院落为核心,不同规模的四合院拥有不同的院落数量。
单进四合院: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四面各有房屋围合(图2-01),是标准的“四合房”。大门通常采用一间门屋的形式,设在东南角位置,一些宅门还在胡同对面的墙上设置一
面照壁。院子接近正方形,北面是三间正房,南面是三间南房,与正房相对,东西各有三间厢房,有时候正房两端还带有两个很小的房子,好像两只耳朵一样,因此叫做“耳房”。这种四合院规模虽小,但功能齐全,最适合单门小户人家生活(图2-02)。
实际上还一种更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东、西、北三面建房,南面只有院墙,严格说来只能算是“三合院”( 图2-03)。三合院没有南房,大门也常常简化为小门楼。这种民居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比单进的四合院更小,好像是四合院的“删节版”( 图2-04)。
两进四合院:两进四合院分设前院和后院两个院子(图2-05)。狭长的前院是对外的附属性院落,宽阔的后院才是家庭内部生活的真正重心所在(图2-06)。
大门位于东南角,进了大门,面对的是门内的照壁。从照壁的前面向西一拐就来到狭长的前院,前院的南面是一排倒座房,面朝北面,后墙背对胡同。倒座房靠近大门的一个房间通常用作门房,其他房间主要用来接待外客。倒座房西部往往设为厕所,并用墙分隔出一个独立的小院子。大门的东边有时候也设一个小跨院,用作辅助用房。
前院和内院之间用一道墙分隔,墙正中设置垂花门。垂花门是内外院落之间的标志,进了垂
花门就来到宽阔的内院,内院是整个住宅的主体部分,也是主人全家的主要生活场所。院子北面是高大的正房,正房的两侧分别设置东耳房、西耳房,院子的东边是东厢房,西边是西厢房,二者相对。高级一点的四合院内院一般用廊子把垂花门、正房、东西厢房串连在一起。
三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包含前院、内院和后院三个院子,是在两进四合院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更大规模的形式,也是最典型的四合院模式(图2-07)。通常情况下,三进院子的总长度大约在50-60米左右,恰好与北京城内很多地区两条胡同之间的距离相等,前面的大门和最后面的后门可以分别面临南北两条胡同。
三进四合院主要是增加了一个后院。后院也叫后照院,位于内院的北面,也是一个狭长的院落,最北面排列一长溜的后照房(也可以写为“后罩房”),主要用作女眷卧室或者后勤辅助用房与佣人用房。后照房的西北角设有后门,通向北面的另一条胡同。能住上三进四合院的人家至少是中产以上的阶层(图2-08)。
四进以上的四合院:在三进四合院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可以形成更大规模的四合院,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常见的方式是倒座所在的前院和后照房所在的后院不变,在纵向上再插入一
到数个内院(图2-09),总数可以达到五进、六进乃至七进之多。这样深宅大院可以出现更多的变化,有时可以设两重垂花门,有的内院只设正房而不设厢房和耳房,显得更为宽敞。
2 四合院的并联组合形式
大户人家的四合院不但拥有多进院落,而且还可以向横向发展,设置跨院。一些豪门宅第往往并列多跨格局相似的院落,比如清末大学士、军机大臣那桐位于金鱼胡同的宅子就拥有七跨院落,每组院落有分别含有多进院子,一共有几百间房子,几乎占了小半条胡同(图2-10)。
有的四合院在主体院落的一侧设一个南北狭长的小跨院,跨院中的建筑也是长长的一条,面朝东或朝西。这种跨院的性质与后照院相似,一般也是用作厨房、杂役等附属用房(图2-11)。
多跨并联的四合院最适合子孙众多的大家族居住,各跨院落相对独立,但往往彼此之间有门连通,例如坐落在东厂胡同的清代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的宅第就是如此(图2-12)。一般两组院落相邻一侧的厢房彼此后墙相抵,也有的两组宅院之间设置一条窄窄的夹道。
四合院的组合形式有很多变化,并无一定之规,还可以随着实际情况的演变而作灵活的分合调整。例如一些单进的四合院和三合院可以前后串联组合在一起而又保持各自的门户独立;有的人家发迹,可能会收买邻居的房子,把若干较小规模的四合院组合成多跨院落的大型四合院格局;也有一些大户人家衰败后也可能会将一组院落分割成若干小型四合院一一出售。
3 带花园的四合院
北京的最高级的四合院是带花园的宅子。从元朝开始,北京城内就出现很多私家园林,到清代中叶至少有几百座之多。这些花园都是住宅的一部分,常常由一进或多进四合院改造而成,与四合院的关系十分密切。
花园与住宅的关系很灵活。其中最常见的情况是住宅与花园并列,其次是采用前宅后园或前园后宅的形式;花园也可作为一个局部位于宅院中间的某进院落之中;少数人家的住宅和花园分别处在胡同的南北两侧,属于园宅分置,东城的汪由敦宅园就是如此。
历史上北京的私家园林达到很高的水平,足以与江南私家园林相提并论而难分高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王府花园和一些达官贵人的花园,例如至今幸存的恭王府花园、醇王府花园、可园等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但大多数著名的宅园都被拆毁了,十分可惜。
至今保存完好的东城帽儿胡同可园是一座典型的北京花园,落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南北长约97米,东西宽约26米,面积约4亩左右,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中心为池沼,后院中心为假山,各自独立,通过东部的长廊贯通(图2-13)。前后院各有一座正厅或正房位于正中位置(图2-14),面南背北,并在西厢的位置上各有一座小厅,与东部的长廊相均衡。整个花园布局严谨但并不刻板,局部也有灵活处理,水石相间,表现了北京宅园庄重大方而又正中求变的特。
4 四合院中的庭院景观
北京大多数的四合院住宅并无专门的花园,但通常都会在其庭院中培植一些树木花草、设一些小品点缀,有些院落可能会进一步叠置小型假山,或挖一方小水池,甚至对四合院本身的建筑也略作调整从而完成园林化的处理,使得咫尺空间也有小景可赏,居住环境更加宜人。
北京四合院中庭院大多在院中央设置十字形甬路,与正房和东西厢房相通,除此而外的空地都可以栽花种草。最常见的做法是在正房之前对称栽两棵树,既可以是槐树、枣树、银杏等绿荫翠盖的大树,也可以是海棠、丁香之类的花灌木。有点院落中央放置一块姿态秀丽的山石或鱼缸,成为一种核心的小景。还有的庭院在设置藤架,蜿蜒的枝干充满野趣,夏天可充
作纳凉的绿荫(图2-15)。
以上的庭园手法都根据北京四合院中轴对称的特点而展开,带有很强的对称性,显得四平八稳、轩敞大方,与四合院本身的空间氛围高度一致。更简单的园林化处理手法是在院角落中点缀一两株树木,其余空地散置一些盆栽花卉,看似不经意,也使得原本有些过于方正的庭院空间平添了一些变化和活力。还有一些宅院和正式的园林一样,在正房、厢房或月洞门上题写匾额,体现了更深的文化意义。
在方正对称的基础上,北京四合院也讲究曲折、含蓄。从宅门开始,照壁、月亮门、垂花门,形成了一道道的遮挡和入口,在甬道和游廊间不断转折的路径以强化曲径通幽的效果(图2-16)。在多进的大四合院中,这种深度的空间感更是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庭院与高矮、朝向不一的房屋相互穿插,形成开阖变幻的空间,如同一首节奏鲜明的曲子,引人入胜。
每个院子的正房、厢房、耳房形式虽然雷同,但面阔、进深的尺度各不相同,很多细节上更是存在微妙的差异,加上小巧精美的垂花门和开敞的游廊,整体上呈现出主次分明、虚实对照、错落有致的序列感,在花木、光影的映衬下,自成一个静美的小天地。
高巍先生在《京城旧影》中曾经对北京四合院中的庭院之景作如下描绘:“北京人爱生活,不仅体现在重礼教,讲家和上,也体现在四合院的布置上。夏日,迎门的砖影壁上满是绿油油的‘爬山虎’,前边多有对衬而设的‘山涌泉’、‘霸王鞭’,中间带座的大缸中种上半阴半阳的荷花、慈菇、菖蒲或水葱之类的水草。院里则是大鱼缸、葡萄架、石榴树、夹竹桃、万年青、梅花、无花果等。”这种质朴而生动的景象与四合院端庄大方的空间浑然一体,形成了一种自然而亲切的特殊氛围(图2-17)。
四合院院落宽敞,日照充足,大部分房屋都可以获得很好的采光;四面围合的内院形成了一个自我平衡的小环境,按老北京的话说,是含有“内气”,既隔绝了街上的尘嚣,又保证内部通风流畅。厚重的院墙和屋墙具有很强的保温和隔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冬天的严寒和夏天的酷热。在这里,古人通过自然朴素的方法塑造出高度舒适的人居环境,显示出令人赞叹的智慧,也值得今天的绿建筑和生态建筑技术予以借鉴。
邓云乡先生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一文中总结道:“北京四合院好在其合,贵在其敞。合便于保存自我的天;敞则更容易观赏广阔的空间,视野更大,无坐井观天之弊。这样的居住条件,似乎也影响到居住者的素养气质。一方面是不干扰别人,自然也不愿别人干扰。二方面
很畅快、较达观、不拘谨、较坦然,但也缺少竞争性,自然也不斤斤计较。三方面对自然界很敏感,对春夏秋冬岁时变化有深厚情致。”宽敞端庄的四合院与北京人稳重大度的气质完全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片诗意栖居的美好场所。
第三节 四合院的建筑类型
1 大门
大门是住宅等级的一种象征。清代的制度规定王府的大门设于中央,亲王府五间,郡王府三间,等级很高(图3-01),而且通常会在大门内设有二门(图3-02),寝殿之前另设寝门。有的王府会在正门外东西两侧另设“阿斯门”(据说“阿斯”是满语翅膀的意思),把整个胡同拦腰截断。这么多道门主要是为了体现其高贵的等级和严格的礼制象征意义,是紫禁城重重宫禁的一个变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