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美学技术
摘 要:本文以建筑形态学理论为指导,从整体建筑空间和单体建筑细节两方面深入研究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笔者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整体空间结构,提出了空间布局的范畴,阐述了四合院空间形态中的轴线和流线的设计意义。最后,笔者对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中的细节进行提取,介绍四合院正门、抄手游廊、屋脊、围墙以及梁柱的细节设计,把北京民居建筑的文化渊源和空间设计联系起来。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轴线;垂花门;廊
1 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可谓源远流长,其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彩在世界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在诸多传统民居中,北京四合院又以其空间丰富、性质严谨、装饰精美而最具代表性。北京四合院建筑艺术水平极高,不仅表现在其布局适应北方的气候条件,反映家庭伦理和生活方式,更表现在其与深沉内敛的民族性格和温和儒雅的礼仪习俗间的高度契合。本文以建筑形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空间要素加入文化因素的解析,作为认识和理解传统建筑的新角度和新方向。笔者建立了北京四合院空间形态体系,挖掘其所起到的作用,试图通过观察传统建筑中的空间设计,为当下建筑实践寻新的可能性。
2 北京四合院的概念及其空间构成基本特点2.1 四合院的概念合院式民居是中国北方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由北面的正房、南面的倒座、东西厢房围合中间庭院而成,故称四合院。其发端于周,起源于唐宋,成熟于元明,而到清代发展到极致。北京四合院大规模建造始于元代,元代定都北京后,对都城进行了统一规划,确定了都城的中心——宫城,并以宫城为核心,将城市划分成规则的街区,胡同加四合院的布局形态逐步成型。北京四合院融合了中华民族的礼制文化,清晰地反映出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建筑中的表达,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古代社会长幼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传统观念,以及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维持宗族形式,规范家族行为,在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中被明显地表达出来。那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交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是中国传统家庭人伦文化的缩影。[1]
北京等地四合院的大门一般是开在哪个角上
2.2 北京四合院的进制在传统的合院民居中,其空间构成模式是以“间”作为单体建筑的基本单元,以“间”组成“院”,以“院”重复组合形成“进”,作为四合院建筑空间的基本单元。在北京四合院民居中,院落大小不同、功能有别、形式多样,但都是以院落为基本单元进行组合,有一进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以此类推,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王府的四合院多达七
进、八进。[2]一进院落又称基本型院落,由四面或三间房子围合组成的四合院或三合院,院落小巧方正,以居住功能为主。其特点是有正房,一般为三间,正房两侧带耳房,成为三正两耳,共五间。正房南面两侧为东西厢房,各三间,与正房形成“品”字形排列。正房对面是南方,又称倒座房,间数与正房相同,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住房入口。四面的房间都建在抬高的地台上,正房的地台是最高的,其次是厢房,宅门一般设在东南方向,占据倒座房东边一间或者半间房子的面积。一进入宅门,在东厢房的山墙设有坐山影壁,通过西侧的屏门,到达内院,空间相对简单。二进院落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院落组成,在一进院落的基础上,沿纵向进行扩展。在东西厢房的南山墙之间加障墙,将院落划分为内外两重,隔墙和正房、东西厢房围合成内院;隔墙和南侧的倒座放以及两侧的屏门围合成外院,障墙中间设二门以供出入,外人一般不进入内院,除非地位显赫的人或是亲戚朋友。一般在二进院落中,二门多以屏门形式出现,内院中不设抄手游廊。图1 一、二、三进四合院平面图(图片来源:《北京民居》插图)三进院落是级别较高的四合院形式,大门通常用级别很高的广亮大门,入口空间也很阔绰。进入大门后就是独立影壁,两侧为设有屏门的隔墙用以分割空间,右边小院一般用做私塾空间,穿过左边屏门
便进入四合院的外院,接着进入二门。二门是四合院最重要的门,三进院落的二门多会用垂花门形式(下文会具体介绍),装饰最为华丽。垂花门和紧连着的屏门构成“勾连搭”的屋顶形式,在两侧紧贴隔墙设置抄手游廊(下文会具体介绍),隔墙上间隔有序地开设什锦窗,周边用砖雕装饰精美。透过什锦窗可以隐约看见内院景,增加了空间和视觉上的连通性。多进院落规模受到胡同的限制,当需要规模更大时,只能向横向发展了,就出现了复合型四合院,带有跨院,甚至带有私家花园,迄今保存比较好的当属北京的恭王府了。3 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特点北京四合院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点可以概括为:确立中心轴线,对称建筑构造,递进流线塑造空间意蕴,构建中心院落,组合多元空间。在北京四合院建筑中,“轴线”是四合院建筑的脊梁,是组织单体建筑、构造居住空间秩序的控制线。特别是在多进院落空间组合体的布局中,强调“轴线”对称,以传统的中轴规制控制院落的发展和体合院的空间层次及秩序,构建了主次分明、前后有序的空间序列。3.1 对称轴线轴线实际上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从心里感受抽绎出的空间组织内部结构逻辑线,在其控制下促使四合院传达出稳定、理性、富有秩序的特征。北京四合院在轴线方向上空间往往是不连续的,在中心位置会用房子、垂花门、屏风等将轴线打断,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一进一进的“轴域”。中轴线控制房屋布局和院落组合的次序,按照传统“择中”观念,布置宅院中的房屋,讲究“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排列次序。其中,布置在轴线上的房屋为长辈居住的正房,规格最高,朝向最好;中厅居中作为接待宾客、节日活动等场所,并以正厅作为公共空间与内宅私密空间的区划,形成“前厅后室”的格局;晚辈的房间位于东西两侧厢房,长子住东厢房,次子住西厢房,体现东为贵之意;未婚女子住内院,仆佣住后罩房,以体现封建社会家庭中长幼、尊卑有
序,内外、男女有别的伦理秩序。[3]四合院四周的房屋布局和不同功能的院落组合都强调纵向、正位的中轴线的主导性和主院的中心地位。合院中的房屋以中轴线为脊,有序地布置于轴线前后、左右,形成以院落为中心的规整空间。合院中的院落空间组合以主院功能空间为主导,组织前院、后院、旁院等不同的功能形成有机整体。除此之外,轴线还是传统思想“天人感应”和“天人合德”的思想观念的建筑表征。
北京四合院建筑空间研究
杨梦雪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