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是住宅等级的一种象征。清代的制度规定王府的大门设于中央,亲王府五间,郡王府三间,等级很高,其余所有的府宅(包括贝勒、贝子、公侯伯子男各等爵位以及大学士等高官的住宅在内)和普通四合院的大门都只有一间。
大多数正常朝向的四合院的大门均设于东南角,面朝南开。按照八卦的概念,东南位于“北京等地四合院的大门一般是开在哪个角上”位,主生最为吉利。一些朝东、朝西或者朝北开设的大门,一般尽量位于整个宅院面向胡同一侧的右角。
单间大门属于门屋的样式,其本质就是一间硬山房。台基和屋顶都比旁边的倒座房要高出一截。单间大门从外观看基本上都差不多,但也有很明确的等级划分。区分等级高低的关键就在于门扇安装位置。如果门扇安在两根中柱(进深方向中央位置的柱子)之间,就叫广亮大门,在所有单间大门中登记最高,门前的空间最为宽阔,显得很敞亮。
如果把门扇往外移一段距离(大约1.3米左右),设在金柱的位置上,就叫金柱大门,比广亮大门低一级。
比金柱大门再低一级的是蛮子门,门扇又往外移一段距离,安装在檐柱的位置上,这样门基本上就不留什么空间了,显得局促一些。“蛮子”是从前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贬称,传说这种大门形式是来京做生意的南方商人率先采用的,遂因此而得名。
比蛮子门等级更低的是如意门,具体形式是在前檐柱之间砌筑砖墙,中央留出一个门洞来安装门扇。如意门屋檐下经常雕刻很多花纹,显得很精致。门上额经常雕刻“如意”二字或者雕刻如意形的图案,故称“如意门”。
以上四种单间大门都是门屋的形式,更简单的四合院大门是门楼。门楼并不是真正的楼房,只是墙上直接用砖砌筑一个入口门洞,其中安装门扇,与院墙浑然一体,没有内部空间。门楼同样可以雕刻得很精致。清代乾隆以后,由于收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门楼混合了西洋建筑手法,表现出西式风格或者中西合璧的样式。
大致来说,广亮大门、金柱大门是不同等级官员住宅的专利,蛮子门多为富商住宅采用,普通居民住宅大多修建如意门和门楼。通常看一户人家大门的形式就能猜出主人的身份高低,所以北京人吧官宦豪门称为“大宅门”,把普通人家叫“小门小户”,门成为家庭社会地位的直接体现。当然,各家大门形式也不是永远不变的。有的人家的儿子当官了,就可以把原来等级
低的门楼改换成金柱大门或广亮大门;有的人家衰落了,也会把原来的广亮大门改成蛮子门或者如意门。
大门包含很多细节。所有的大门都设有门槛,门槛山安装一种特殊的石质构件,这种构件用一整块石头雕琢而成,内外形状不同,内侧呈方形,上面有窝眼承接门扇的转轴,名叫门枕石;门枕石的外侧部分凿为长方形或圆鼓形,称作抱鼓石,民间称之为门墩,又把方形门墩称为“方鼓子”圆形门墩称作“圆鼓子”。门墩主要起装饰的作用,雕刻的重点,上面经常刻有复杂的各种兽面图案,表达辟邪、吉祥的寓意。
门扇的上方安装一组木构件来固定门框的中=槛,一般是四个或者两个,断面呈六角形,位置、形状和功能都与古代妇女固定发髻的簪子很相似。因此叫做门簪。门簪也是装饰的重点部位,可以刻画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四季花卉,也可以写上“福禄寿喜”、“平安吉祥”、“国泰民安”等吉利字。广亮大门、金柱大门的檐柱下侧的两端需要安装一种外形接近三角形的曲线构件,名叫雀替。
门扇几乎都是双扇,用非常厚重的木板拼合而成,与其他房屋上轻巧的隔扇门截然不同,需要用力才能推开。富贵人家的大门门扇上常常装设一对铜质的兽面,嘴里叼着门环,这种构
件叫做铺首,是由来已久的装饰物。门扇背后装有门闩,用来扣紧门户。
照壁与院墙
照壁可以划分为基座、墙身、墙顶三个部分,多数墙壁的基座只是简单的石台基,非常低,少数高级的做成须弥座的形式,分成若干层,雕饰很丰富;墙身与建筑山墙的墙身一样,可以分为上下两个段落,下面是“下碱”,上面是“上身”;屋顶很短,但同样模仿房屋建筑铺设瓦件。
等级高的大门两侧经常做成“八字墙”的形式,而且上面雕刻花纹,显得隆重。
影壁是最富有装饰性的墙面,一般设在两种位置。一种是位于宅门对面,隔着胡同与大门相对;另一种位于宅门内,迎门而建,又叫“照壁。照壁上经常缠满爬山虎,前面经常放置水缸、花盆以作点缀。影壁的屋顶用砖砌成硬山式或者悬山式,墙身中央称作“影壁心,通常以大块方砖斜拼,或者雕刻花草图案以及吉祥词句。
院墙的形式比影壁要简单一些,主要起分隔内外的作用,一般没有装饰的功能。唯有内外之间的那道隔墙与垂花门相接,地位最为重要,被称作“看面墙,需要对墙心进行雕饰,或者在
墙上开设形状不同的什锦漏窗,这些漏窗的造型收到江南园林的影响,可以形成圆形、扇面、八角、茶壶、葫芦、双环、套方、桃子、贝叶等等不同的样式,成为一幅幅小型的立体景框,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晚清以后,这类什锦窗经常装设双层玻璃,还可以在玻璃上画上山水、人物、花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