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理不帮亲
    这是一句老话了,自古以来就有“帮理不帮亲”的说法。虽然现在很多家庭中都已经没有了血缘关系,但还是会存在亲戚间借钱的事情发生。毕竟亲戚一场,而且当今社会中大部分还是父母和孩子居多,因此作为成年人总要为自己负责才行。可如果对方有困难却又实在张不开口,那么这时候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所谓救急不救穷,一个人再怎么缺钱也比他倾尽全力赚钱更容易让人信服吧!相反若你每次见面不问三七二十一先问亲不亲、熟不熟直接打款,恐怕对于被救助者心里的压力会更大,更有甚者本身刚出校门初入职场想买辆车或新房装修,手头上并无太多积蓄的学生或普通工薪阶层,恐怕即使有救济资金到位,对其以后的日常消费与心态会产生不小影响……既然同样是做善事,为何我们应该选择不帮亲呢?道理其实也简单:1.现代国人看待慈善事业早已不局限于扶危济贫、拾金不昧等传统美德,更多考虑了爱心背后的获利,基于投机取巧的逻辑。2.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在生活水平与观念提升下,“助人为乐”更多转化为“锦上添花”;3.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加之财富增长,重视感恩的观念淡薄,造就了某种程度上的唯利是图。当然,不仅仅只有我们的社会会受到各类弊病的侵袭,连许多大人物都犯过错误。举例而言,郭美美事件和周立波对前妻的冷嘲热讽等事件都引发了巨大争议。对于帮忙茬指摘明星缺点的网友,试想一下:如
果换作你妈丢失价值数万元的珠宝首饰,该怎么办呢?相信最终我们肯定也会坚持认为:我们应该帮她报警,协助她寻回。“不帮亲”则显得更加合乎逻辑,其实仔细思量这番话确实是真理。站在被帮助者角度去考虑的话,会清楚地知道所求助之人与我毫无瓜葛,不至于像帮亲时掺杂了各种亲疏远近的复杂因素,因此我们需秉承的原则是:帮理不帮亲。而对于助人者来讲,则必须保持头脑清醒——首先,善良应建立在底线基础上,切忌盲目;其次,凡事量力而行,千万别滥用好意,否则只会害人害己。愿这种观念深入每个公民内心,在越来越文明的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郭美美事件是怎么回事呢?
    人之初,性本善。古语云:将心比心。很高兴能够读完这篇文章。通俗的说就是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帮一把是人之常情。但是往往社会上存在一种说法叫:帮理不帮亲。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朋友、邻居向你求助时,我们是去帮助那个人解决他的困难呢?还是根据人情关系去给予帮助?这就是所谓的帮理不帮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