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答。
青春是一段狂舞,在旋转、跳跃中闪射出道道星光,飞扬起四射的活力;在火
烈的热情中舞动,飞溅起的每一道火花都是青春的印记。有时过度kàng()奋,有时伤神晦暗,但心中的草长莺飞指引着我们向更广阔的天空飞翔,寻属于自己的那片没有雾霭和喧嚷的蓝天。
在黄土地上,一吃糜子长大的陕北后生,他们目空一切,容不得束缚,容不
得jī()绊,容不得闭塞。通过翩然的青春舞姿,使人沉浸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后生们蓦然停止了舞动,世界销声匿迹……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晦(huì)暗B.糜(mí)子C.束缚(fò)D.蓦(mù)然
(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kàng(    )奋jī(    )绊
(3)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A.草长莺飞B.目空一切C.戛然而止D.销声匿迹
(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建议。
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默写
2. 请根据提示,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点缀着我们生命的
星空。我们从“蒹葭苍苍,________”“蒹葭萋萋,_________”(《蒹葭》)中感受
到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从“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体味到
女主人公思念的失落与惆怅;从“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感受到劳
役者痛快淋漓的怨言;从“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领会克服空间阻隔的真挚友情。古人常在诗文中表达心志。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平和,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名著阅读
3.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
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1)以上文段出自_________著《经典常谈》的第四章——_________第四。
(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四、综合性学习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
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尊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只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材料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低碳的生活方式。少一些
人定胜天的征服心理,多一点和谐共处的谦卑心态,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近期,学校组织以“树立低碳理念,建设绿家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组织一次宣传活动,你觉得班级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好宣传工作?请简要写出三条。
5.宣传活动结束后,活动现场散落着一些废纸、塑料袋等垃圾,你们小组的小明
同学还摘下口罩准备扔在其中。他说:“干脆都扔在这里,让环卫工人明天一起打
扫吧。”对此,你会怎么说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别样的礼物》完成各题。
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
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
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
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眬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竟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
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开书包,然后变
戏法似的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
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同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
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是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⑧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
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
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6.文章以“别样的礼物”为题有什么作用?
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
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
8.第⑦段从叙述的顺序看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旋转跳跃我闭着眼是什么歌9.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
祝福之意。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天气预报为何不准?
①天气预报是怎样测定的?为什么有时会报不准呢?
②为天气预报提供信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气象卫星。它所携带的拍摄镜头通常聚焦在地球上时是一个1平方公里见方的“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卫星不断地拓摄,一个个点逐渐连成线,经过25分钟,整个地球的图像都可以被拍摄下来。
③卫星会将这些图片发送回地面,由地面系统处理。对于接收图像的气象工作者来说,传回的每一张围的获取时间、纬度、精度等信息都是事先根据卫星设定程序计算好的。将所有的图片拼合在一起再对比资料,就可以到,例如北京上空的云图。
④与此同时,卫星上安装的各种气象遥感器也会将接收和测量到的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由于辐射会和大气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辐射会受到大气的影响。地面系统利用卫星观测到的辐射,反过来可以推出地球表面和大气的状态,大气中云的物理状态。
⑤北京站负责将处理和分析后的气象信息发送给全国所有的气象台站。这个时候,各地气象台站还要根据各个气象观测点收集到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进行气象分析,从而推算出地面近几日的温度和天气状况,根据这些气象信息,气象部门目前可以相对准确预告未来24小时至48小时的天气。
⑥但是,气候系统非常复杂,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受气象技术设备和人员水平等因素
的限制。特别是夏季,降雨过程复杂多变,经常是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降临,而且分布非常不均匀,加大了预报员对天气判断的难度。今年我国遭遇大范围干旱天气。去年还有气象专家推测今年夏季会提早到来,但是直到4月底,北方的天气依然相对较冷。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降雪。当时很多人指责气象部门没有及时预报。
⑦实际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做出20天以后的天气预报。目前,发达国家也只掌握了200年内相对详细的天气观测资料,而我国在1951年才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气象台站网,对气象规律掌握得还不够,所以天气预报也经常会出现误差。我们将会研发更为先进的气象卫星和相关气候监测系统,相信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10.阅读本文,说说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因素有哪些?
11.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第⑦段中加点词“目前”“相对”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1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六、课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