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为网络社提供了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结社平台,人们分享信息、发表意见的行为打破了单一的传播格局,在一些事件和议题上形成合力同国家权力展开激烈的博弈,对政治文化产生异化。本文在对网络社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网络社的演变发展、网络社对文化政治的异化以及对网络社的治理等进行评述。目前对网络社分类、运作模式和治理策略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网络社心理尚未建立系统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社交媒体;网络社;文化政治;意见领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5-0107-04
一、引 言
网络社是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而演进的,它与传统的社既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也有着属于自身特有的性质。学界对它的定义与称呼也随着其发展而变化,从最初的虚拟社、互联网社到网络社。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作为社分类中特殊的一种,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变对现实社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总结的成果对网络社的传播、发展与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二、 网络社研究内容分析
莫雷事件是什么内容 社交媒体的发展使网络社结社的成本进一步降低,网络社结社的渠道愈加多元。从Facebook、QQ、、Twitter等社交平台到微博、虎扑、豆瓣、贴吧、知乎等论坛平台。构建了各式各样的网络社,满足了用户生产、获取、传达信息的需求。对网络社的探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社的演变与发展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拓展人们的结社方式和渠道。被称为“互联网第一代公民”的霍华德·赖恩戈德(Howard·Rheingold)首先提出了网络社的概念,认为“网络社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接触或没有接触过的人,利用电脑公告板或网络媒介为载体进行思想交流与对话。与传统的社相比,网络社间的交流不必面对面,且对社会地位和身份没有明确要求,减少了社会差异歧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虚拟的交流可能出现词不达意,从而增加传播隔阂”[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