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
作者:黄双 吴玲
世界十大禁止游戏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4年第06期
        《熊出没》动画系列自开播以来,长期占据中国动漫点击排名第一的位置,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作为幼儿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熊出没》在艺术审美方式上集中体现为一种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在外在形态上体现出“玩”的特质,内涵里更是展现了动画由教化走向娱乐以及快乐与自由、想象与创造、角扮演与体验的精神追求。
        一、游戏精神的历史追求:由教化走向娱乐
        受强烈现世精神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游戏曾一度被认为是“玩物丧志”,成为教化的对立面。中国人对儿童的教化也总是板起一副严肃的面孔,按照刻板的、千年难改的轨道行进,游戏只有在作为教化的附加手段时才能得到些许认可。[1]所以,动画作品的教化作用始终是被摆在第一位的。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以《蓝猫淘气三千问》为代表,西方以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
(Tom and Jerry)为代表的两部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育性和娱乐性的反差直接冲击了国人的价值观。再反观国产动画的萧条(主要从受欢迎度、受关注度上),这种对教化目的毫无掩饰的追求显得无助。我们的批评家终于认识到,吸引幼儿的不是教育片而是娱乐片,是那份简单的快乐,是一场游戏。
        《熊出没》受到幼儿的热爱,最关键的恰是因为它的娱乐性所在。这种娱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形象设计上。在该片中,主人公熊大、熊二、光头强夸张放纵的动作,快乐荒诞的语言,憨态可掬、调皮捣蛋的形象,使动画片充满快乐的氛围。狗熊兄弟的“变装”,对“坏蛋”光头强的反击,相互追逐而状态百出的场景都显得滑稽可笑。二是情节设置上。动画情节带有很大的虚幻性和夸张性,建立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虚幻空间,能使儿童体验到生命能量的释放,体会到一种摆脱了强制性拘束和压力的自由和快乐。《熊出没》让幼儿置身自然,与狗熊兄弟一起在丛林中与“坏蛋”光头强博弈,承担禁止砍伐、保护丛林的使命,最终把光头强驱逐出森林。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