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教研室教学改革总结
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中,本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探索建筑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重新设计细化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结构,遵循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学体系);在教学理念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在专业建设(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安排上体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思想。
如何使培养计划适应市场对人才岗位技能的要求,确保培养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市场导向性,确立了制定培养计划的工作思路:市场调研→确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教学计划制订→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在教学计划制定中,分别进行了市场调研与专家论证,其中,分别聘请当地建筑业有名的专家和系骨干教师、教研室主任等,成立了建筑工施工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一年一度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论证会上,指导委员会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系统总结、分析了该专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研究了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内涵和外延,有效地探索了该专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多次进行研究、讨论、修改,确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互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双课结合、双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体系改革
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我们把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专业能力的要求,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将理论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素质四个模块,压缩了传统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对一些相关联的课程进行了整合,增加新知识、新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制订实践性教学体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专门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
比如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上,以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岗位结构、素质结构为主要组成部分,按五大模块进行构建。例如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岗位综合模块、专业技能拓展模块五大模块所组成。在五大模块中注重了三条主线:一是技能基础主线,由建筑识图、制图等组成;二是专业基础主线,由主干课程构成;三是计算机应用主线,由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组成。
在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注重四个方面的改革:
1课程设置紧贴从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不求面面俱到。专业基础课实行宽基础,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行核心课程加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注重了三条主线:一是美术基础主线,由素描、彩、构成艺术、建筑装饰表现技法等组成;二是设计基础主线,由中外建筑史、房屋建筑学、室内设计原理等构成;三是计算机应用主线,由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组成。
2、加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重组整合,如: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重组为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
3、注重专业方向和学科交叉。按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制定二个就业方向:建筑施工技术方向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向。根据就业方向安排与就业方向一致的体现应用性、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专业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方向,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4、结合行业特注重人文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除了开设教育部规定的人文科学课程外,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的艺术欣赏、生态伦理、汉语素养等课程,使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对艺术的兴趣,适应工作的要求。
三、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要求有熟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的专兼职教师、较完备、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和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三个重要条件。实践教学对支撑保障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既要有一定水平的硬件环境,又要有相适宜的软件环境。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其成功与否决定着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成败。
1、建立具有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方面、
我系在校内建立一个大型的实训中心,做为校内实训基地,内含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工程造价概组算相配套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软件和专业相应工种技能的实训操作间,使相应课程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等课程均已利用进行现场教学和工种实训。
对计算机网络中心进行更新,安装了预算、CAD3dmax、地形测绘软件,使课程可以通过计算机同步授课,并进行仿真练习。
2、建立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制定合理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参观认识实习、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施工各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美术、三大构成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装饰材料实验鉴别、装饰构造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专门技能实训(室内设计实训、专题设计实训、装饰工程预决算实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
计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等)。在学时分配上,实践教学学时应占总理论教学学时的40%以上,加大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
在实践性教学体系安排上,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训练,确保实践能力训练不断线,从参观认识到基本技能,再从基本技能到专业技能,最后到综合技能的程序,循序渐进进行各技能的培训,确保体系正确合理实施。
建立实训管理机构,确定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及职责,责任到人,实行检查监督机制,对各项教学环节,均实行目标责任制,建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把教学体系落实到位,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培养、考核扎实到位,达到人人考核成绩合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我系在教学中提倡教与学并重,在要求教师讲好课的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部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在课堂采用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们大多数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讲稿都输入计算机,讲课效率大大提高,在减少课时的同时,讲授的内容反而有所增加,并解决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刚开始不
适应的问题,由于学生已习惯于口授和板书的讲课方法,刚开始学生总感到讲课速度太快,记不下笔记,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现在多媒体教学已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现在本专业大部分教师都采用电化教学。部分教师开发了相关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突出课程了重点和难点,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推广讨论法教学,对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将传统的教师课堂教授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室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和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专业要求各个专业课尽量安排在相应的实训基地或实验室上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的黑板教学手段转变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先进的微机投影仪,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化、逼真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目前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多媒体使用达到80%以上。
五、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与评估是教学系统中最敏感的环节,它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作用,影响教学的全过程。考风更影响学生的学风和教师的教风,直至校风。
高职考试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也是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学促教的作用,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占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面向21世纪我国素质教育和新的人才观,目前高职考试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没有真正构建起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相适应的考试观和考试模式,考试实践中缺乏科学的考试观的理论指导,从而。针对这种现状,2007年七月开展了建筑行业五大员认证考试,已有90人通过了该项认证。建筑工程技术就业
分析国内高职建筑类专业考试现状,研究考试制度制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加强技能、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明确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重点从岗位资格考试、理论课程考试、实践课程考试、素质考试四个方面开展专项研究与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岗位资格考试采用实训-培训-认证的步骤,与国家职业资格与技术等级鉴定考试相接轨。理论课程考试积极探索考试形式多样化,进行全学程各类考试的总体设
计,进行考试改革,采用闭卷、开卷、报告等多种考试方法。在实践课程考试改革方面采用操作考核、现场观测和提交自制作品等多种考试方法;建立校企联考的考试制度,邀请行业雇主、知名专家和学校教授共同制定考试考核标准,完善实践课程试题库。制定学生素质测评体系,建立系统完善的学生素质量化考核制度,将学生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表现等素质能力进行分解量化,综合测评。考试方法与内容的改革,突出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考核,可带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