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通过这次青年教师专题网络学习,我了解了很多专家教授的教学新技能,新理念,新思想,对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考核方式的变革、培养方向的探索等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认知,希望对于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能达到预期的要求。下面我以《施工技术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1.概述
《施工技术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内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其目标是要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1.1课程的性质
《施工技术综合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校学生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的内容主要侧重对建筑施工中主要工序易发生质量缺陷、质量事故和安全隐患原因的查、原因的分析及如何避免、如何处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升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能成为具有“能施工、懂设计、会预算、善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级工实训(包括钢筋工、砌筑工、架子工)及竣工资料管理融为一体进行学习,是一门实践性、结合性较强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让学生理解“怎么做”“做什么”“如何检测”及“如何形成资料”全过程。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其最突出特征是综合性,具体体现在:综合的课程目标,既强调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综合的训练内容,既是学校所教授的各课程知识、各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又是依据就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的系统性训练;综合的训练环境,既有学校教学环境,又有企业生产、服务的模拟环境;综合的考核评价,既有对学生在实训过程的表现的考核评价,又有对学生完成实训成果的考核评价。
1.3课程开发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而设置,教学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的方式,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模块及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从工种施工设计,到工种施工,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缺陷分析处理,再到竣工验收及资料的整理归档,逐步实现施工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的整体提升,本课程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技能层次的实战工作流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也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实作能力,能掌握土建类施工过程中钢筋、砌筑、脚手架
的施工过程及检测方法,掌握土建类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方法,及如何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与填写,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仿真实训,学做相融”使学生掌握从施工、质检到资料填写全过程。
2.1知识目标
1.掌握钢筋安装与绑扎流程;
2.掌握各类墙体的砌筑方法及要求;
3.掌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流程;
4.了解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5.熟悉分部分项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
6.熟悉竣工验收相关规范及程序;
7.掌握品茗软件进行资料填写。
2.2素质目标
1.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
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4.业务素质
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立业创业的意识,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2.3能力目标
1.能够看懂复杂的结构施工图;
2.能完成钢筋的绑扎、检测等工作;
3.具有工程质量缺陷分析、质量检查验收能力;
4..能够根据基础数据编制工程技术资料;
5.能够完整的收集各个阶段的资料;
6.能够对资料进行立卷归档,并能胜任资料员工作。
3.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
本课程采用课内讲授和实际操作的结合教学、模拟实训、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落实“精讲多练、工学结合”的措施,教学内容围绕基础性和前沿性进行,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围绕钢筋绑扎工程、砌筑工程、架子搭设工程,三大能力为技能训练核心,集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教学、企业实践等现代教育手段,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与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道德、实际动手能力及适应岗位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建筑工程岗位职业的要求。
一体化课程名称 | 施工技术综合实训 | 基准学时 | 80 |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
1、钢筋工实训 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3、钢筋工程资料编制 4、砌筑工实训 5、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分析与防治措施 6、砌筑资料编制 7、架子工实训 8、工程质量标准与验收 9、架子资料编制 | |||||||
工作内容分析 | |||||||
工作对象:钢筋绑扎工程、架子工搭设工程、砌筑工程作业操作 | 工具、材料、设备与资料: 1、提供实训案例图纸 2、提供实训中涉及的图集、规范; 3、提供实训设备和工具:专业实训的相关设备等。 工作方法: 1、仔细审图和查阅相关信息; 2、清楚理解实训中正确流程和各个环节作业的正确操作; 3、正确、规范的进行各个环节实训的操作及相关资料的填写。 4、查缺陷提出有效整改措施 劳动组织方式: 1、讲解工作中正确流程和各个环节作业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发放图纸和制定工作计划; 3、发放实训中涉及的工具和设备; 4、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各个环节作业的操作及资料的填写; 5、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训作业操作。 | 工作要求: 1、T14:分析常见质量通病及预控措施、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评定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及验收批、检验批的划分 2、T12:填写工程技术资料 | |||||
课程目标 | |||||||
1、K3-1掌握钢筋下料与绑扎流程 2、K3-2掌握各类墙体的砌筑方法及要求 3、K3-3掌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流程 4、K3-4会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5、K3-5掌握分部分项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 6、K3-6掌握竣工验收相关规范及程序 7、K3-7掌握品茗软件进行资料填写 | |||||||
学习内容 | |||||||
熟练读图、审图,学会钢筋工程的下料计算及绑扎、墙体的砌筑、架子的搭设、各类相关工具设备的识别与使用方法,熟悉相关规范图集,工程质量缺陷的分析方法和竣工资料的整理。 | |||||||
参考性学习任务建筑工程技术就业 | |||||||
序号 | 名称 | 学时 | |||||
1 | A14-1:能根据图纸进行钢筋的下料与绑扎; | 20 | |||||
2 | A14-2:能独立完成墙体砌筑任务; | 20 | |||||
3 | A14-3:能进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 | 20 | |||||
4 | A14-4:能够熟悉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方法,能够对工程质量做出正确的结论 | 6 | |||||
5 | A12-1:能利用品茗软件进行资料填写 | 10 | |||||
机动4 | 4 | ||||||
教学实施建议 | |||||||
通过工学结合、仿真实训的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对建筑施工技术人才的需求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