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287/jki11-2589/i.2012.05.011
僭越的性爱模式建构
王艳芳
内容提要:同性恋书写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性爱模式建构中属于异性
恋与恋母之间的间性性爱模式。这时期异性爱与母爱的冲突充分说明女
性写作中的自我认同由恋母情结转向异性恋的艰难,同时也证明了女性
自我主体性的孱弱,女性写作还没有完全从传统文化的依附中解脱出
来,再一次证明中国女性写作较为初级的状态。故此间性性爱模式既是
僭越的,又是折衷的。
关键词:中国现代女作家 同性恋题材 性爱模式建构
本文从性别理论的视点出发,选取庐隐的《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石评梅的《玉薇》《小苹》,凌叔华的《说有这么一回事》,张爱玲的《同学少年
都不贱》 1等几篇涉及女性同性恋题材的小说,兼及庐隐《父亲》、冯沅君《潜
悼》两篇涉及题材的小说,探讨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同性恋书写所产生的特
定文化语境、所包含的独特心理内涵以及僭越的性爱模式之于女性书写的建构意
义所在。
一
庐隐小说《丽石的日记》是能够看到的现代文学最早的描写女性同性恋的小说,女学生丽石“从不愿从异性那里求安慰,因为和他们——异性——的交接,
校园恐怖小说总觉得不自由” 2。因此,便和女同学沅青由“泛泛的友谊”变成了“同性的爱
恋”,设想着将来长久的计划,憧憬着共同生活的乐趣:
我梦见在一道小溪的旁边,有一所很清雅的草屋,屋的前面,种着两棵大柳树,柳树漂拂在草房的顶上,
柳树根下,拴着一只小船。那时正是
斜日横窗,白云封洞,我和沅青坐在这小船里,御着清波,渐渐驰进那芦
・11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5期
苇丛里去。 3
结局却是软弱的沅青被迫听从家长的建议与别人结婚了,并且似乎很高兴与幸福。沅青曾埋怨丽石:“你为什么不早打主意,穿上男子的礼服,戴上男子的帽子,妆作男子的行动,和我家里求婚呢?”由此可以看出当年的女性走出家庭后对自我的确认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男人的装扮来适应以男性的要求为满足目标的女性解放。结婚后的沅青这样规劝丽石:“我们从前的见解,实在是小孩子的思想,同性的爱恋,终久不被社会的人认可,我希望你还是早些觉悟吧!” 4这段脆弱的同性爱恋由于异性婚姻的介入而被摧毁,丽石因之忧郁而死。
和庐隐关系密切的石评梅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同性恋书写,《玉薇》 5就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一段同性之间的恋情的:“经过许多的推测,我才敢断定我,原来在不知什么时候,我忽然爱怜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她是我学生。”作品在确认了自我的同性恋情感后,对“我”的同性恋心理有细微而独特的描写:“这自
然是一种束缚,我们为了名分地位的隔绝,我们的心情是愈压伏愈兴奋,愈冷淡愈热烈;直到如今我都是在心幕底潜隐着,神魂里系念着。她栖息的园林,就是我徘徊萦绕的意境,也就是命运安排好的囚笼。两月来我是这样沉默着抱了这颗迂回的心,求她的收容。”以至于“偶然听见她一声笑语,我的神经像在荒沙绝漠寻见绿洲一样的欣慰!”但是,“在理我应该反抗,但我决不去反抗,纵然我有力毁碎,有一切的勇力去搏斗,我也不去那样做。加入这意境是个乐园,我愿作个幸福的主人,加入这意境是囚笼,我愿作那可怜的俘虏”。没有任何行动表现的同性恋行为恐怕只有在石评梅的作品中才可以看到,暗恋的幸福与痛苦才是“我”所真正需要的,石评梅情感中的自虐心理由此可见一斑。
而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书写则以凌叔华《说有这么一回事》为代表,小说不唯揭示了同性之间感情上的依恋,而且涉及到身体的接触。恋爱的双方分别是校庆纪念中罗米欧和茱丽叶的扮演者:影曼和云罗。影曼是个活泼爱说笑的高个子北方女孩,小说这样描写云罗初接触她时的心理:“云罗往常遇见她从不敢同她说话,这两天因为练习戏,被她当着许多同学取笑,弄得她非常局促,觉得有些厌恨她;但是不知为什么,每逢听她高兴喊茱丽叶的时候,她心里就有些跳,却不是生气的暴跳。”这个“跳”字用得相当传神,它把少女隐秘情怀中性的悸动传达出来。而影曼眼中的云罗充满了性感的诱惑:
她敞开前胸露出粉玉似的胸口,顺着那大领窝望去,隐约看见那酥软微凸的乳房的曲线。那弓行的小嘴更可爱,此时正微微张开,嘴角添了两个
・118・
僭越的性爱模式建构
小弯弯,腮边多了浅浅的凹下的两点,比方才演戏欲吻罗米欧的样子更加妩媚逗人。帐子里时时透出一种不知是粉香,发香或肉香的甜支支醉人的味气。 6
于是就勾住云罗的脖子并搂紧她,而云罗不知“是因为真没力气抵抗,还是喜欢胸口有样暖棉棉的东西盖着”,竟没有反对。由演戏中的接吻,两个女孩越发亲密起来,不久即双宿双栖了:
云罗半夜醒来,躺在暖和和的被窝里,头枕着一只温软的胳膊,腰间有一只手搭住,忽觉到一种以前没有过且说不出来的舒服。往常半夜醒来所感到的空虚,恐怖与落寞的味儿都似乎被这暖熔熔的气息化散了。 7
影曼对云罗说:“我想我爱你的程度比任什么男子都要深,都要长久,你一定明白吧?你当嫁给我不行吗?” 8但分别了一个暑假,云罗竟按照家人的意愿嫁人了,影曼听到别人“漂亮,新官人得意……新娘子笑”的议论竟昏厥过去。
或许是个例外,张爱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也写到了同性间的爱恋。恩娟对芷琪、赵珏与赫容素在学生时代都保持着同性恋关系,对同性恋心理甚为细微和露骨的表现,被认为是张爱玲小说的“可贵尝试” 9。
看了戏回家,心潮澎湃,晚上棕黑玻璃窗的上角遥遥映出一个希腊石像似的面影,恍如稠人广众中涌现。男高音的歌声盈耳,第一次尝到这震荡人心魄的滋味。
当赵珏在人中想到她:“立刻快乐非凡,心涨大得快炸裂了,还在一阵阵的膨胀,挤得胸中透不过气来,又像心头有只小银匙在搅一盅煮化了的莲子茶,又甜又浓。”当她们被女友们拖在一起的时候,又总是“半边身子酥麻麻木,虚飘飘的毫无感觉”。以至产生恋物癖——她的衣服,她刚坐过的抽水马桶座板,都能带给她肌肤之亲的感觉。赵珏对赫容素的痴狂的恋情最终突然消失了——因为钱:“左派学生招兵买马,赫容素一定是看她家里有钱,借着救国的名义,好让她捐钱,所以预备把她吸收进去。”一想到这里,“她觉得拿她当傻子,连信都没回,也没告诉人,对恩娟都没提起”。一下子就把情丝彻底斩断,之后更在与男子恋爱过后被冲洗得干干净净,一点痕迹不留。
以上的女性同性恋故事无一例外地发生在校园中,恋爱中的双方甚至住在同一宿舍中,同行同栖的环境为彼此之间的爱恋提供了方便有利的条件。除了石评
・11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5期
梅笔下的同性恋发生在师生之间外,其他的都发生在同学之间。以上四例同性恋故事都没有成功,张爱
玲笔下同性恋遭遇金钱的挑战而瓦解,石评梅笔下的同性恋确切地说只是一个暗恋和自恋的混合,谈不到争取以及成功等等。其余两例比较有代表性,则同性恋的一方都在封建家庭的家长制权威的逼迫之下,接受了异性恋的霸权规约,剩下另外的一方承受被拋弃的孤独和痛苦。这无疑属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下的同性恋书写,而同性恋文学在当代文学中的发展显然蔚为壮观,无论是号称姊妹情谊的女性写作,还是以历史怀旧为附着的同性性行为实践,都远远超越了现代女作家的同性恋话语。
二
一般来说,第一人称叙事会给予读者更多的现场感和真实性,如果叙述对象带有违反伦常的性质,则会有更大的社会冲击力,或者竟可以表现叙述者非同一般的挑战世俗的勇气。但石评梅《玉薇》虽然是第一人称,却不能带给人这样的震撼,究其根底,仍然是对封建传统观念中女儿身体的严苛恪守,是处女禁忌的潜意识自卫表现。同样,其作品《小苹》中也流露出一定的同性恋感情:“我自你走了之后,梦中常萦绕着你那幽静的丰神,不管黄昏或深宵,你憔悴的倩影,总是飘浮在眼底。有时由恐怖之梦中醒来,我常喊着你的名字,希望你答应我,或立即递给我一杯茶水,但遭了无声息的拒绝后,才知道你已拋弃下我走了。这种变态的情形,不愿说我是爱你,我是正在病床上僵卧着想你罢!不知夜深人静,你在漂泊的船上,也依稀忆到恍如梦境般,有个曾被你拋弃的朋友。”10很多类似的文章都出现过一个同性亲密好友,“她”与“我”的情感生活意识存在息息相关。这是否可以解释为现代社会之初,女性社交范围扩大后实际受到的限制呢?因此,除了表达自我,还是表达自我,如果这个自我不能总以第一人称叙述者
出现,就只好到另外的女儿身份中去寻自我的映像和认同了!
由此令人颇为怀疑:同性之恋在当时是否是一种时髦行为?每一例同性恋故事几乎都不是在隐秘进行的,反而带有一定的张扬意味。丽石甚至想到:“人们看见我们一样的衣裙,连袂着由公园的马路上走过,如何的注目呵!”影曼也曾对云罗说:“世上事就在人为,我们怎不能永远在一块呢?你看小学堂的教习陈婉真同Miss Chu不是住在一块儿五六年了吗?我们俩难道不可以学她们吗?”11似乎更证明了这一点:女性同性恋不是没有先例,已经有人成功地实践了!作为一种女性解放者的时尚行为,所以仿效者甚众?而彼此的仿效使之更趋于演剧般的时髦。如《海滨故人》中两个女孩宗莹和玲玉:
・120・
僭越的性爱模式建构
宗莹说:“来!来!……我顶爱你!”一边说,一边走,过来拉着她的手。她就坐在宗莹的旁边,将头靠在她的胸前说:“你真爱我吗?……真的吗?”……“怎么不真!”宗莹应着便轻轻在她手上吻了一吻。12
此中不难看出一定的演剧的味道和彩。《说有这么一回事》以影曼和云罗的演戏为接触的开始,是否有着假戏真做的起因呢?及至两人越来越互相依恋,全学校的人“说起她俩来都不用她们的本名,好象罗米欧与茱丽叶两名字本来是她们的”,或许这两个女孩已经沉浸到彼此所饰演的角中而不自知了。无论
是校园里的形影不离还是宿舍中的同栖同眠,不但没有受到嘲讽和干涉之类,反而还受到了怂恿甚至艳羡;但最后影曼承担失恋的痛苦时,周围的人却也未表现出同情或乐祸,这暧昧之处或许正是凌叔华的嘲讽所在!
《父亲》以日记的形式公开了一段不伦之恋:儿子爱上了父亲的妻——自己的庶母。“我”被爱的渴望无以复加:“只要她说她爱我,我便立刻死在她的脚下,我也将含着欢欣的笑靥归去呢!”13 “她”对爱情的希冀也是如此癫狂:“她眼里忽然露出惊人的奇光,抖颤着,将玫瑰花放在桌上,仿佛得了急病,不能支持了。她睡在沙发上,眼泪不住的流。”14因为感情的无法落实“我”幻想到共同赴死:到了死的国里,我们已都脱了一切的假面具,投在大自然母亲的怀里,什么都是平等的。她可以和我一同卧在紫罗兰的花丛里,说我所愿意说的话。我也可以告诉她怎样热烈地爱她,“搂着她——搂得紧紧地,使她的灵和我的灵,交融成一件奇异的真实,腾在最高的云朵,向黑暗的人间,放出醉人的清光”15。结果她终于在桎梏中郁郁而终。从此,“我”“决定不再回家去。我本没有家,父亲是我的仇人,我的生命完全被他剥夺净了”。表示了对父亲权力的僭越以及弑戮。
以一位女性叙述者假托“他”的身份用第一人称来讲述畸恋的故事,混杂着恋母情结和自恋心理。从被爱恋者的女性身上,可以看到叙述者的心理投影;从恋爱者的心理诉求当中,可以看出女性化的心理。同性恋的内在情结仍然蕴含其中:著名的“俄狄浦斯”故事讲述了俄狄浦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犯了弑父娶母的大罪,当真相大白之后,俄狄浦斯的母亲自缢而死。而据研究者称:“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没有发现任
何与伊底帕斯故事相似的东西。”16但中国现代文学却颠覆了传统文学的神话,曹禺《雷雨》中周萍就以对继母的之爱僭越了传统家庭叙事,尽管剧本中的人物或疯或死,但这不啻于是一场性别的暴风骤雨。但庐隐的小说要比曹禺早得多,虽然故事中的庶母在完全没有反抗的宿命中死去,但她却是含笑而去,因为她获得了爱情。
・12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