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货币需求理论与货币均衡)-试卷2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能够形成市场需求的是( )。
(分数:2.00)
 A.企业定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现实流通的货币 
 D.现实不流通的货币
金融学是学什么的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市场需求。
2.货币“面纱论”认为,货币的变动只会影响( )。
(分数:2.00)
 A.价格的变动 
 B.储蓄的变动
 C.投资的变动
 D.经济增长的变动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面纱论”的了解。货币的变动只会引起价格的变化,并不会对实际产出产生影响。
3.在我国,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 )。
(分数:2.00)
 A.同方向变动 
 B.反方向变动
 C.无任何直接关系
 D.A与B都可能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收入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4.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 )的调节。
(分数:2.00)
 A.利率机制 
 B.价格机制
 C.汇率机制
 D.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均衡的实现方式。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方式是通过利率的变化来改变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最终达到货币均衡。
5.货币均衡是指( )。
(分数:2.00)
 A.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B.一般均衡
 C.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体上相等 
 D.内部均衡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均衡的定义。
6.从货币需求方面看,利率越高( )。
(分数:2.00)
 A.持币的机会成本越大 
 B.持币的机会成本越小
 C.持币的收益越大
 D.持币的效用越大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机会成本的理解。利率的本质是使用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越高,投资的机会成本就越大。
7.在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 )。
(分数:2.00)
 A.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B.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 
 C.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很低
 D.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无穷大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流动性陷阱”的理解。很明显答案应该选B。
8.当经济中的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会出现( )
(分数:2.00)
 A.实际产出水平提高
 B.实际产出水平减少
 C.价格总水平上涨 
 D.价格总水平不变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供给过多带来的影响。货币供给超出实际产出,就会导致物价的上涨。
9.在集中计划体制国家,货币供求均衡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
(分数:2.00)
 A.货币供给过多 
 B.货币供给偏少
 C.利率下降猛烈
 D.利率迅速提高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供求失去平衡的原因。
10.对总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
(分数:2.00)
 A.总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B.总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C.货币供给是总需求的载体 
 D.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11.企业和个人的货币需求从总体上受制约于( )。
(分数:2.00)
 A.总需求
 B.货币总供给
 C.货币总需求
 D.总供给 
解析:解析:总供给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货币需求。
12.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的是( )。
(分数:2.00)
 A.货币供给规模 
 B.货币需求规模
 C.商品服务规模
 D.出口规模
解析:解析:货币供给规模决定了社会总需求的扩张。
13.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当货币需求增大时,利率将( )。
(分数:2.00)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解析:货币需求增大,而货币供给又是外生变量,不能够自动的实现货币均衡,所以利率会上升,直至货币供求实现新的均衡。
14.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分数:2.00)
 A.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B.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无关
 C.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解析:
15.一般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经济增长率对潜在资源的使用表现为( )。
(分数:2.00)
 A.充分利用
 B.增速极快为充分利用
 C.很难达到充分利用 
 D.增速缓慢为无法利用
解析:
16.需求政策治理的是下列那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
(分数:2.00)
 A.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暂时性的通货膨胀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治理。需求政策主要是运用财政紧缩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针对的是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
17.“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现象属于( )。
(分数:2.00)
 A.温和的通货膨胀
 B.爬行式通货膨胀
 C.跑马式通货膨胀 
 D.恶性的通货膨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通货膨胀类型辨析。①爬行式通货膨胀是指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②跑马式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厌恶,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③恶性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更大,货币贬值达到天文数字,整个经济处于混乱状态。
18.“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比率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的现象属于( )。
(分数:2.00)
 A.温和的通货膨胀 
 B.恶性的通货膨胀
 C.跑马式的通货膨胀
 D.中性的通货膨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通货膨胀类型辨析。 [拓展补充]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每年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不超过10%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价格水平相对较为稳定,上涨速度缓慢且可以预测,人们对货币较为信任,因而这种通货膨胀一般不会对经济构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奔腾的通货膨胀是指每年价格水平上涨幅度在10%~100%之间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价格水平迅速上升,货币流通速度迅速提高,货币购买力迅速下降。在此情况下,人们会抢购和囤积商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经济上的损失。超级通货膨胀是指每年价格水平上涨幅度在100%以上的通货膨胀。当发生这种通货膨胀时,由于货币购买力迅速下降,因此人们会完全失去对货币的信任,正常的经济联系可能会出现中断,货币体系和价格体系趋向崩溃。
19.由于进口商品的物价上升导致普遍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属于( )。
(分数:2.00)
 A.输入型通货膨胀 
 B.输出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供给型通货膨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通货膨胀类型辨析。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进口商品的物价上升,费用增加而使得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都属于供给型通货膨胀
 B.由于经济中存在二元结构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结构型通货膨胀
 C.上游产品成本和工资率的过渡上升而导致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D.本质上,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属于供给型通货膨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通货膨胀类型辨析。本质上,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所以D选项表达错误。
21.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是( )。
(分数:2.00)
 A.货币供给增加 
 B.需求增加
 C.工资水平增加
 D.产量增加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通货膨胀产生原因的理论。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时,则产生通货膨胀。
22.假设1950年各类商品价格总水平基础为100,测算2007年的物价指数为286.2,则1950年2007年间物价总水平( )。
(分数:2.00)
 A.降低了186.20%
 B.提高了186.2% 
 C.降低了286.2%
 D.提高了186.2%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物价总水平的计算。计算过程为:(286.2一100)/100=186.2%。
23.工资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 )。
(分数:2.00)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需求移动型通货膨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辨析,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主要包括工资上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
24.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诸因素中,( )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分数:2.00)
 A.银行信贷扩张
 B.财政赤字增加
 C.世界性物价上涨 
 D.投资率下降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辨析,世界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本国原材料价格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这属于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25.下列通货膨胀度量指标中,与通货膨胀程度成反比关系的是( )。
(分数:2.00)
 A.生活费用指数
 B.实际工资指数 
 C.消费物价指数
 D.批发物价指数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通货膨胀度量指标。
二、 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
26.什么是货币均衡?什么是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试述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货币均衡是指实际货币供给与真实货币需求的基本一致。包含三层意思:①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与真实货币需求量的相等。②是指货币供给与真实货币需求在结构上基本一致。③是允许货币供求有一定偏离度的广义均衡。 (2)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合称。社会总供求平衡指的是二者基本上相适应。关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涵义,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①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市场的总体均衡。③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动态的均衡。 (3)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收支流量就构成了当期的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的变动,一般说来,首先是来源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有一种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货币供给在一定条件下改变货币需求,而货币需求的变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的供给。而联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纽带就是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只是反映了简单再生产的客观要求,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因是要求现实的总需求略大于现实的总供给。如果把总供求平衡放在市场的角度研究,它包括了商品市场的平衡和货币市场的平衡,也就是说,社会总供求平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统一平衡。商品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图中包括了几层含义:一是商品的供给决定了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二是货币的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供给。三是货币的供给形成对商品的需求。四是商品的需求必须与商品的供应保持平衡,这是宏观经济平衡的出发点和复归点。这是从商品供给出发所得出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商品供给、商品需求之间的基本关系。)